钟原:党媒报习近平回信 泄大学生就业难 

【大纪元2020年07月12日讯】7月10日,新华社网站置顶大标题是“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共党媒再度聚焦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因为大学生就业确实艰难,更因为习近平在7月7日给大学生回信,党媒自然要大书特书。

新华社的文章,开篇就搬出习近平,说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强调……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习近平给大学生回信刷存在感

新华社捧为圣旨的回信是怎么回事呢?

7月7日,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说,“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我支持你们做出的这个人生选择”。

之后,党媒报导,习近平一直非常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6月29日,中共政治局曾集体露面。那之后,习近平再次回到隐身状态,每天仅用贺信、出书、发表文章、电话等方式“现身”,实在过于单调。应该是习近平身边的智囊出了新点子,给大学生回信,既关心了大学生就业,又做了新指示,一种刷存在感的新方式。

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被选中,自然也有原因。党媒报导,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2016年开始招生,435名首届毕业生,目前总体就业率接近85%,其中118人选择到新疆基层工作。

就业率接近85%,应该是目前中国各大学的佼佼者,又有118人到新疆基层,于是成为首选。118名毕业生被要求给习近平写信,然后习近平再回信。

这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中共内部的事情大都是这么运作的,应该也没人关注这类写信、回信的游戏。但中共党媒关于领袖的报导实在没有料,只好连篇累牍的围绕习近平的回信,足足报导了3天。

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的网站,已经成了媒体转贴区,来自各个党媒的转载报导,充斥了学校的网站。刚刚被美国制裁的新疆书记陈全国,还专门当邮差,到学校送习近平的回信。

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就业实情

党媒报导,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就业率接近85%。

一个坐落在新疆克拉玛依的石油大学新校区,2016年才启用,第一批毕业生就如此抢手,其它大学按理应该也不会差,但果真如此吗?

该校区网站7月3日统计,今年6月,校区2020届毕业生共435人,其中石油学院215人,工学院220人。截至目前,校区已就业毕业生369人,其中升学137人,已签约227人,赴港澳台或出国深造5人,总体就业率84.83%。

435人中,号称已签约227人,就业率应为52.18%。这227人中,包括118人在新疆基层就业,可见实际的就业状况确实堪忧。如果先去掉排除升学和出国的,需要安排工作的有293人,签约227人,就业率应为77.47%。该校升学率非常奇葩,这样计算就业率会有很多水分,下面会继续谈到这个问题。

但学校有高人会算账,把升学读研的137人,和赴港澳台或出国深造5人,都算作就业,硬算出了总体就业率84.83%。按这个就业率近85%,一跃成为各大学的佼佼者,还真是奇葩。

习近平的智囊应该没有细查数据,看到85%的数字,自然如获至宝,于是写信、回信的闹剧出台了。

不在学校的学生如何写信?

中国石油大学网站介绍,6月28日上午,学校为2020届校本部和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毕业云典礼。四千多名因为疫情不能回到校园的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通过网络“云相聚”。现场的图片,也只有数十名教师,没有几个学生。

学生连毕业典礼都没有参加,说明根本不在学校,而且6月28日以后,毕业生就与学校正式再见了。那118个毕业生如何给习近平写信呢?是否是别人替他们写了信,习近平给写信的人回了信也说不定。

中国石油大学2020届毕业生的构成也十分奇特,共有2345人获得学士学位,1723人获得硕士学位,127人获得博士学位。总共4195名毕业生中,本科生仅占55.90%,硕士生占41.07%,博士生占3%。这样的比例,或许是中国大学的奇迹,还可能是世界奇迹。怪不得学校网站说,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中,30%的学生继续深造,这个学校从本科继续读研的比例高得惊人,只能算就业了。

从这个数字看,石油大学毕业生就业一直存在很大问题,只能继续读研,学校也敞开接受。克拉玛依校区2016年才启用,没人愿意去当教师,教育部只好从各学校轮流抽调教师支援,才能维持教学。2017年时,校区的第一批学生总数还有497人,到2020年毕业时,剩下435人,有62人应该主动退出了,应该跟就业前景困难有关。

坚持读完的435人,227人号称签约,其中118人只能去新疆基层。最后估计很多人会放弃,有多少孩子的家长,真忍心让孩子去新疆基层呢?不但要吃很多苦,大学不是白念了吗?哪会有什么前途。

大学生就业有多难

新华社的文章表示,“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增幅均创新高”,“继续深造?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回家乡就业?”

新华社给大学生出主意,“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

看来,新华社也知道,大学生想在城市做白领的工作已经不大现实了,只能去基层,或者谁都不愿意去的艰苦边远地区。

当然,这样的工作机会应该也不多,于是新华社抛出了第2个主意,“在线学习服务师、直播销售员、防疫员、网格员……当下层出不穷的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打破传统就业观。”

各类专业的大学生都去做这样的工作?父母辛勤养育的孩子,好不容易供完了大学,竟然落得如此结局,实在离谱。

但还有更离谱的,新华社又抛出了第3个主意,“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创业就业模式”,“一部分倾向网络主播、公众号运营、个人工作室等自由职业和灵活就业。”

已经彻底清楚了,中国大陆各行业确实没有工作可以提供,大学生只能自己在家上网自娱自乐,也被算作就业了。

新华社应该也明白,这些主意确实有些不靠谱,于是又把责任推给了大学生,“多年存在的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岗位的供需‘错配’结构矛盾也有所加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增多”,“人才需求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学毕业生可根据个人特质和教育训练内容选择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型工作或实践应用、生产建设型工作。”

说了一大堆,其实就一个意思,别再寻求专业对口了,干脆去一线做工人,与农民工抢饭碗。

新华社按领袖的要求“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情急之下,把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困境全泄漏了。大学生如此,其他人的工作机会还可能有吗?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钟原:习近平入“云端” 赵乐际仍隐身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中共出招:到基层去
中共让毕业生下基层 借就业之名进行维稳?
陆养猪企业招聘2.5万大学生 安排在一线猪场
纪元商城
Nature’s Bounty鱼油多款 现有5折优惠
每日更新:超千图像 探索奇妙植物王国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