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再现传统堆秆棚风华

自己的秆棚自己堆。(六堆客家文化园区提供)
人气: 4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0年07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简惠敏台湾屏东报导)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在7月11日完成割稻,为让稻秆充分利用不浪费,25日办理“农事学堂-堆秆棚体验活动”,推广传统农家惜物的环教精神,也让传统农村生活地景美学再现。

客家委员会客家文化发展中心表示,台湾在早年农村社会,稻谷收割后的禾秆用途甚广,禾秆可作为牛只干粮、充当家庭柴火、建材或作物覆盖物,实用性高,而为方便保存与使用,农家会将禾秆捆扎,堆叠成高耸秆棚;而客家谚语“秆棚大、猪栏透粪缸、井头透落缸”是描述早期农村社会理想出嫁对象,秆棚大小成为判读农家经济状况的指标,本活动除重现昔日农村的美好鲜明画面,也推广客家人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精神。

大小朋友与成品合影。(六堆客家文化园区提供)

“晒干后的稻草有股暖阳的香味”、“堆秆棚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把禾秆接力堆叠,很有意思”参与亲子们都是首次接触堆秆棚,皆感到新奇有趣。高耸的秆棚(gonˊpangˇ,稻草屋的客语),是过去农村地景、农家富庶的符号,农耕机械化后,堆秆棚的场景消失多年。

小朋友制作吉祥稻秆小扫帚。(六堆客家文化园区提供)

活动中除了让民众操作传统堆秆棚,也安排有砻间时空之旅,带大家认识传统砻谷(lungˇ gugˋ,碾米的客语)的场域、机具和历程,现场也让参与民众创作吉祥稻秆小扫帚,同时品尝交工点心-砰米米呈(客语的爆米花)。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他们从莳禾(插秧)、割禾(收割)到堆秆棚都有参加,是让小朋友在实作中体验早期屏东平原稻作文化,且具环境教育意涵的农事活动。

六堆园区农事学堂在近期8月份暑假的活动有“来六堆‧月光下‧看电影”露天电影和“火焰虫亲子教学体验”,是后疫情时代亲子家庭不可错过的户外活动,详情请参阅六堆客家文化园区脸书粉丝团。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