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瘟疫——罪与罚的故事(二)

作者:周怡秀
普桑所绘《阿什杜德瘟疫》(The Plague of Ashdod)又名《达贡庙中的约柜奇迹》(The Miracle of the Ark in the Temple of Dagon),1630年,卢浮宫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16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西方描写瘟疫的绘画作品中,以普桑的《阿什杜德瘟疫》最为著名,许多关于瘟疫的绘画都以它为蓝本或参考。故事来自于旧约圣经《撒母耳记》中记载的一段历史:

守护约柜的以色列祭司以利有两个儿子,他们不敬上帝,不仅剥削百姓,且淫乱败德。上帝警告:“以利未尽管教职责放任儿子作恶,将使整个家族遭惩罚,用任何祭献都无法赎罪。”后来非利士人攻打以色列,以色列人死伤惨重。为了鼓舞士气,以色列人把上帝的约柜抬到军营,认为能得到神的庇护。没想到非利士再次大败以色列,不但以利两个儿子被杀,连约柜也被抢走了。噩耗传来,以利当场气绝。

非利士人把神圣的约柜作为战利品带回阿什杜德,放在他们信仰的大衮(Dagon)神庙内作为献礼。然而次日,他们却发现大衮神像倒在约柜之前。重新放妥后,隔日又发现大衮像不仅倒地,还摔断了头和双臂。同时阿什杜德的非利士人发生瘟疫,人们身上长着肿瘤,痛苦不堪。非利士人害怕了,相信抢来约柜得罪了耶和华上帝,是造成瘟疫的根源,他们便遵照先知指示,带着黄金制作的赔礼把约柜送回给以色列人……

普桑于一六三一年绘制《阿什杜德瘟疫》这幅作品的时候,意大利正处于瘟疫流行期间(1629~1631),这个经历显然提供了普桑创作的参照。因此,画面时空背景比较近似于罗马的宏伟大城,而非三千多年前非利士人的聚落。

画中布满了骚动的人群,前景描写瘟疫的惨况:最醒目的是一个倒卧在地,身边还有两个待哺婴儿的母亲。从已经发青的尸体看来,显然死去多时;一个男子摀住口鼻正弯腰试图救起其中一个幸存的婴儿;右边另一名垂死的老妇人绝望地枕在石柱上,心如死灰,对身边一切、包括求助于她的孩子毫无反应。妇女、老人、幼童三种弱势者的牺牲者烘托了瘟疫的无情;周遭往来的人们束手无策,他们小心翼翼唯恐被感染,摀住口鼻的动作显示出现场弥漫的恶臭。

普桑《阿什杜德瘟疫》局部。(公有领域)

中景描写瘟疫出现的原因:神殿内高高摆着天使守护着的方形约柜,其下方倒着一个破碎的大衮神像躯干。在非利士人的惊慌议论中,一个白袍祭司向众人指出灾难的根源——约柜。神殿下方的浮雕饰带刻画着非利士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战斗,等于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右边神殿台阶上搬运尸体的情节与前景的瘟疫主题呼应,也暗示死者的众多。

普桑《阿什杜德瘟疫》。(公有领域)

整体色调在蓝色天空衬托下略显昏暗,制造出压抑的气氛,仿佛瘟疫也在空气和光线中传播。普桑把瘟疫时的人性表现得很深刻,有逃避、恐惧的;有关心互助的;有冷漠指责的,看似纷扰,一切却都又在严谨有序的构图安排中。

普桑《阿什杜德瘟疫》局部。(公有领域)

这场瘟疫故事提醒我们什么呢?

即使信仰神,但言行背离了神的教诲,仍会招来祸害。而以色列人把约柜抬到战争前线,以求神助,就像拿神做挡箭牌一样,其实是不敬的行为,当然得不到保护。从非利士人角度来看,诋毁或侮辱异己的正信宗教同样招致灾难,此时自己信仰的神也不会庇佑的。@#

──转载自《艺谈ARTIUM

(点阅【艺谈】系列文章)

(点阅【绘画中的瘟疫——罪与罚的故事】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心怀上帝。他们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绘了圣经与圣徒们的生活,成为教堂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将上帝的讯息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 俄西俄斯罗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腊中部古城斯泰里斯卫城(Acropolis of Steiris)。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可说是十一世纪拜占庭建筑的瑰宝,公认是希腊拜占庭艺术第二个黄金时代(或称中世纪拜占庭建筑风格)最引人注目的典范。
  • 罗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又译玫瑰宫)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是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宫殿。这座城堡不但拥有精致的建筑特色,其悠久的历史长达400年,还一度是丹麦王室的住所。
  • 《岁朝图》是在新年元日赏玩的图画。它契合时节,又喜庆风雅,从宋代开始深受众家士子喜爱,就此一代一代流行开来。历代都留下许多精品的“岁朝图”“岁朝清供图”。立意清朗,内蕴高雅,为一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过年增添无限韵味和祥瑞象征!
  • 白厅宫(the Whitehall Palace)在1698年不幸遭祝融焚毁,唯一幸免于难的是建筑群里最具艺术与代表性的建筑──“国宴厅”(the Whitehall Banqueting House)。国宴厅于1622年完工时,白厅宫作为英格兰的主要王室住所已近一世纪之久,白厅宫有一千五百多个房间,是英格兰规模最大的世俗建筑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