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适度”的分寸

作者:方静
赞美要讲究艺术、掌握界线,才合乎“适度”。(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90
【字号】    
   标签: tags: , ,

初见亲戚家的小女孩,是在她四岁那一年。当时,又唱又跳、多才多艺,而且活泼大方、充满自信,令人印象深刻;此后,偶尔听到讯息,也都是关于她的赞美之声,是一个十足被宠爱的“天之骄女”!

前几天,小女孩随亲戚到家里来,七岁的她即将升小二,长高、长大了,依然口齿清晰、聪明伶俐;只是,眉宇间似乎有些小小的“忧郁”。我约她去散步,边走边聊,才听出一点端倪──以往,小女孩被周遭“过度”的赞美淹没了,上学后,这些声音不见了,可能适应上有困难!

她说因为自己很凶、没有朋友,所以并不喜欢上学。我想,可能是“过度”赞美让她太过自信、自我中心,因此受到冷落或排挤。我建议小女孩:不要总是凶人家,试试看别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赞美他人的优异表现,会比较容易交到朋友!

此时,小家伙顾左右而言他,显然想避开这个话题,我也就不勉强了。“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件事得慢慢来。而孩子的习惯和态度,取决于父母,他们正在复制成人世界的一切,父母是关键人物。因此,与其改变孩子,不如从父母本身做起。

教养中关于赞美的论述或著作,专家学者的意见琳琅满目、汗牛充栋,旁观者如我,实在无法置喙、评断,只能虚心领教。倒是要注意,赞美像水,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适度能助人积极努力、奋发向上;过度则能误人唯我独尊、自以为是。

赞美要讲究艺术、掌握界线,才合乎“适度”;所以“适度”赞美应该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足以发挥正面作用。它不仅能展现出施予者的真心诚意,还能引导出收受者的信心勇气。而关于“适度”的分寸,是一门学问,大人拿捏得好,孩子必然也会受益!@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宇宙观,儒道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也缔造了华夏文人的修为准则,而箫所体现的内涵与其非常契和。中国古人们希望通过“敬香吹箫”达到“天人感应、理气和中”的修为境界。
  • 持节就是保持气节。他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表现为坚持正义,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也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 《说苑‧杂言》载,孔子曾亲口说:“赐之敏贤于丘也。”赐指子贡,名端木赐。敏即思想敏锐,思维灵活。丘指孔子。孔子作为儒学开宗第一人,学问之渊博自然也是第一流的,却认为自己的聪敏不如一个弟子,可知这位子贡的聪慧敏捷确然举世无双。孔子在世时,门下弟子三千,达者七十有二。子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几乎是最特别的弟子。
  • 2016年12月21日冬至,这个在大陆即将消失的节日,在香港却非常受到重视,称“冬至大如年”。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团圆吃饭,俗称“做冬”,聚餐的样式绝不逊于大年三十晚的团年饭,菜式也特别丰富,有盆菜、火锅、汤圆等,更保持着“无鸡不成宴”的传统。
  • 这世上,我只认识一个玛丽贝。在我迸出果壳,迎向未知时,她给我她家门的钥匙,为我壮胆,伴我行走天涯。在我怯懦不肯往前行走时,又收回那把钥匙,督促我勇敢往前,走自己的人生路。
  • 命运可以改吗?万一自己是落在这少数不好的命时怎么办?当然最上乘的方法就是修炼了,有些人没能走入修炼之门,也可按照古人留下来的修心歌诀来修养自己。
  • 三国时期有一位“丑妻”,颇为聪慧,即曹魏大臣许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图》。(公有领域)
    西汉时期有一位女神医叫义妁,她是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首。其余三位女名医分别是鲍姑、张小娘子以及《女医明妃传》中的谈允贤。
  • 《韩非子》中有篇〈老马识途〉,讲管仲有一次随齐桓公出征而迷途,结果靠老马找到回国的路。韩非子意不在夸奖老马,那么他意指的真“老马”又是谁呢?
  • 春
    当我们花时间把事情做好,不论做的是煮饭做菜、学位考试、照顾别人,或者艺术创作等等事情,都能反过来激发别人,一同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 近日在脸书上看到一条“点赞中国”视频,讲述的是陕西少年冯莫林;母亲先天弱视,父亲也在他6岁那年双目失明;从那时起,这个孩子就成为全家的依靠;如今他已13岁,正为了给手指冻烂的母亲买一台洗衣机,而在上学之余四处打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