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教育部成立IEA 助中小学国际交流

立法委员、教育部、侨委会、高中校长与民间教育及国际交流机构等人员齐聚,展开台湾国际教育趋势论坛。首场聚焦青年海外学习,分析国内中小学出国情况与相关政策辅助。(大学问提供)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0年09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湾台北报导)台大学问网站举行2020台湾国际教育趋势大论坛,邀集立法委员、教育部、侨委会、高中校长及民间交流单位等代表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台湾海外学习与国际教育的未来。会中教育部代表宣布,中央将与地方22县市合作,成立国际教育推动联盟(IEA),用平台来促成更多中小学与国际交流。

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1965~1988年,台湾出国留学人数从2,339人增加至8,125人。2012~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从5万7,859人增加到7万1,221人,且逐年成长。

立委伍丽华说,让越来越多孩子到世界不同国家,认识各种不同文化所建构的知识体系,是国家必须努力的。(大学问提供)
高雄市立鼓山高中校长庄福泰认为,不论以何种形式出国,尊重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都会是国际教育的重要核心素养。(大学问提供)

大学问执行长魏佳卉表示,早期出国留学的都是菁英,近年留学逐渐普及化,留学国家数也增加到40几个。在传统的留学、交换、海外实习之外,更多青年采取壮游、打工度假的方式出国,体验异国文化,不再以取得学位为目标。2018年打工度假签证将近3万人,其中,澳洲占多数,达1万8,239人,日本5千人次之。

出国深造 城乡差距是问题

立委钟佳滨说,30、40年前“来来来台大,去去去美国”,象征台湾社会出国留学梦。近年来,除了以学位为目标,国人在不同教育阶段,透过国际竞赛、短期参访等机会出国,开拓视野。不论是出国留学取得学位,或是打工度假,都存在着“城乡差距”与“经济地位”的问题。

他表示,青少年进入成年到出社会,到不同的环境接受刺激,使自己成长茁壮,是重要的生命历程。政府应挹注足够的教育资源,均衡国内每个家庭取得海外学习的机会,让台湾孩子不因城乡与经济差距而有海外学习机会的落差。

钟佳滨说,在传统透过学业表现、语言能力的优异与否作为出国补助的基准之外,协助偏乡孩子找出其他的衡量标准,例如:志工服务或社团表现等,让他们能有更多、不一样的机会到海外学习,建立属于他们的国际观。

国际交流逐年扩大

教育部中小学教育国际化专案办公室执行秘书邱玉蟾针对“16~20岁国际学习”的议题提到,10年来,中小学在出国交流、接待交流及网路交流等国际交流的频率及对象逐年扩大,国际交流累计前3名的国家依序为日本、美国、韩国;交流项目部分,以外国师生来访活动最多,每年平均1,008次,其次为我国师生出访活动,每年平均921次,第三为外国学生来台服务学习,每年平均690次。

她表示,自2020年5月起,教育部为拓展中小学生全球交流机会,将中小学国际教育1.0升级为2.0。以往有学校反映,不知如何与国际交流,国外学校来洽询也很麻烦。教育部将与22县市合作,共同成立“国际教育推动联盟(IEA)”,搭建平台窗口,统筹对外协调与接收,并连结驻外单位资源等。

台北市立中正高中校长江惠真表示,16~20岁的学生正值吸收知识及探索人生的阶段,国际视野的养成相当重要,但并非所有学生皆能在此阶段踏出国门。由于国际参与与服务学习并未被纳入学习时数的采认,加上经济负担与课业压力等皆是影响因素。此外,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的高中生交换,则有学习衔接上的实质困难。

了解国际文化 赢得尊重与认同

高雄市立鼓山高中校长庄福泰指出,目前高中的国际教育,主要包括交换学生、国际姊妹校、国际教育旅行、出国竞赛或展演活动、学生专题发表交流计划,以及校内的国际教育相关课程等。

他强调,无论何种形式,尊重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都会是国际教育的重要核心素养。16~20岁的学生须先建立对自己国家文化和产业的认识,并能透过语言与行为转化为展现国家文化特质的能力。其次,须对交流国家进行深度的文化与制度理解,才能在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展现善意与友谊,最后才能在国际间实践自我并赢得国际友人的认同与尊重。

立委伍丽华认为,对孩子来说,教育就是让他们建立自信、自立的态度,并以文化理解的角度去关怀环境、走向世界。从教育和人才培育的角度建立国际间多元的学习网络,创造更多类型与弹性的机会,让越来越多孩子到世界上不同的国家,认识各种不同文化所建构的知识体系,是国家必须努力的方向,也是不可逆的国际趋势。◇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