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中苏轼记录的神异之事

文/刘晓
罗浮山自古就是一座仙山,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神仙的故事。图为罗浮山风景。(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237
【字号】    
   标签: tags: , ,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博学多才,对儒释道三教均有研究,其不仅知晓自己前世是和尚,而且信佛,且与大德高僧多有交往。他还写了一本记载了各种神异之事的小书《东坡志林》,颇有意思。

官员看见罗浮山异境

有个官吏从罗浮都虚观到长寿院去游览,半路上看见几十间道士居住的房子,还有个道士坐在门槛上,但他看见官吏过来并不起身问好。这让官吏大为光火,就派人前去斥责他。奇怪的是,等所派之人走到那里时,却发现道士和院落都无影无踪了。由此可知,罗浮山这个地方是凡人与仙人混杂居住的地方。

在苏东坡看来,这等奇异境界,即便是终生修行的人都未必有机会见到,这官吏是何等人物,却独独可见!即使一个普通的道士见到自己而不起身行礼,又有什么好生气的呢?这个官吏如此骄纵,却能够见到如此异象,应该是前世种下的缘分吧。

苏氏笔下提到的罗浮山,在广东省南部,横跨博罗、增城二县。《艺文类聚》卷七引《罗浮山记》曰:“罗,罗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体,谓之罗浮。在增城、博罗二县之境。”

罗浮山自古就是一座仙山,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神仙的故事。根据《列仙传》和《神仙传》所载,周灵王时,有仙人浮丘公带着王子晋上嵩山修道,后来曾云游到罗浮山修行。秦时有个叫安期生的人在东海一带卖药、救治病患,时称千岁翁,曾经在罗浮山涧中采菖蒲服用,今菖蒲涧因此得名,后据说在此飞升。除此之外,秦朝时还有桂父、霍龙,汉时有朱隐芝、华子期,三国时期的葛玄等,皆在此山修行或得道成仙。因此,苏东坡言及的异象应并非虚言。

有个官吏从罗浮都虚观到长寿院去游览,半路上看见几十间道士居住的房子。图为清 周鲲《仿古山水册(二)册.仿赵孟頫仙山楼阁》。(公有领域)

黄仆射一别人间岁月多

苏东坡听虔州的平民赖仙芝说:连州有一个名叫黄损的仆射,他是五代时期的人,仆射应是他出任南汉时的官职。不过,他没到退休的年龄时就选择了归隐家乡。突然有一天,黄损不知去向,人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的生死。没办法,他的子孙就将他的画像悬挂在家中祭拜。

没想到,三十二年后,黄损出人意料地回到家中,并坐在大堂前的台阶上,呼喊家人。他儿子刚好不在家,只有孙子出来见他。黄损索来笔砚,在墙壁上写道:“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惟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写罢,投笔离去,他的孙子也无法将他留住。

等到黄损的儿子回来,询问来人的相貌,他的孙子说很像画像中的老人家。他的后代有很多做官之人。

史载,黄损是后梁龙德二年登进士第,后官至南汉尚书左仆射。他为人耿直、重义轻利,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曾经捐资修筑高良之邪陂,灌溉非常之广。按照苏东坡的记述,黄损应该是位修道者,而且有所成就。

尔朱道士得道成仙

一位名叫尔朱的道士晚年住在四川眉山,因此不少蜀地之人都记述过他的故事。尔朱曾对他人说,他的师父当年告诉他:“你今后如果遇到白石浮,就可以飞升成仙。”不过,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后来,尔朱离开了眉山,客居涪州。他很喜欢那里所产的丹砂,因为当地的丹砂虽细微但都像箭头,而且通体晶莹没有杂质。因此,他选择留在那里炼丹。数年后,竟然在涪州白石仙去,大家这才明白他的师父所言不差。

尔朱选择留在涪州炼丹。图为明 仇英仿赵伯驹《炼丹图》局部。(公有领域)

高僧重辩肉身不腐

信佛的苏东坡的好友中有几位是高僧,比如佛印、辩才,还有韶关南华寺的住持重辩法师。堪称书法大家的苏东坡曾应重辩之邀,写下了柳宗元的《赐谥大鉴禅师碑》,用于在南华禅寺刻石立碑。

重辩圆寂后,苏东坡在岭南回来的路上前去南华寺凭吊,时间是在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十二月十九日。他来到寺中,询问法师的墓塔。有僧人说:“师父本来应该葬在南华寺东边几里地的寿塔,但寺中有人不同意,所以就葬在别处,如今已有七百多天了。现在长老明公不顾反对之声,已经将师父的法身挖了出来,重新葬在寿塔中。在打算给师父更换棺木、重新更衣时,发现师父肉身如同生前一般,衣服也依旧光鲜有香气,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又惭愧又佩服。”

肉身两年多不腐烂,这说明重辩果真是得道之人啊。

太白山山神恢复爵位

陕西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苏东坡当年曾在法门寺的所在地扶风做过地方官。

有一年春天大旱,苏东坡就问当地父老是否有祈祷下雨之处。有老者说:“以前太白山非常灵验,有求必应。但近些年向传师做太守时,曾上奏请封山神为济民侯,从那以后再祷雨就不灵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苏东坡想了一下,查阅《唐会要》后得知,“唐天宝十四年,有个方士上报,太白山的金星洞中藏有宝符灵药。皇帝派人去果然取到了,于是下诏封太白山神为灵应公。”

苏东坡这下明白了,原来太白山神从被封为“灵应公”到“济民侯”,实际上是被贬低了。因为世人不再尊重山神,山神也就不再显灵了。(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公爵最高,侯爵第二。)

唐天宝十四年,有个方士上报,太白山的金星洞中藏有宝符灵药。皇帝派人去果然取到了,于是下诏封太白山神为灵应公。图为唐 张諲《太白山图》。(公有领域)

于是,苏东坡马上上报太守,并派人再去向山神祷告,并承诺,如果灵验了,就奏请恢复山神的公爵爵位,同时专门派人用瓶子装水送回郡里。水还没送到,云雾和大风渐起,接着下了三天大雨,也因此大旱解除,庄稼丰收。

大雨后,苏东坡将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奏报,并请皇上下诏封太白山神为“明应公”。他还写了文章记述此事,并修了山神庙宇。那一年是宋代嘉佑七年,即1062年。

看来,人不敬神,祈祷也是没用的啊。

陈太初得道成仙

苏东坡八岁时进入学堂学习,拜道士张易简为师。在近一百名的学生中,张易简唯独夸赞东坡和陈太初。陈太初是眉山普通人家的孩子。

随着东坡渐渐长大,学问见识也日益增加,后来还考中了进士。与此同时,陈太初仍是郡里的小官。后来,东坡贬官寓居在黄州,眉山道士陆惟忠从蜀地来,告诉他陈太初已经成仙。

当时蜀人吴师道为汉州太守,陈太初在他家作客。正月初一,他去拜见吴师道并索求衣食钱物,然后与他道别。奇怪的是,他把索要的东西都给了穷困之人后,又回到州府衙门前坐下,很快就没气了。

吴师道遂派兵卒将其尸体抬到野外焚化,兵卒觉得晦气,不觉抱怨道:“这是哪里来的道士,让我们大年初一抬死人!”没想到,陈太初竟然面露微笑,睁开眼睛说:“不再麻烦诸位了。”说罢,他起身从州府门前步行到金雁桥下,盘腿坐化而去。火化时,全城的人都看到陈太初的影像出现在烟火之中。

从苏东坡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神异事情看,这个世界神、佛、修炼果然都是真实存在的。@*#

参考资料:《东坡士林》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传》中有同样的记载,说秋天时,龙在绛地的郊外出现。史载中第一位“豢龙氏”是董父,是黄帝的后裔。在《九州要纪》中有提到:“董父喜欢龙,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龙,于是他成了豢龙氏祖先。”那么豢龙氏职掌什么工作呢?董父豢龙成功后,据传他与龙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馆,珍藏着一座神异的木质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从中间裂开,里边显现的是观音菩萨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两人说话间来到了一处巍峨雄伟的宫殿前,祖师说:“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会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会汇聚此地,你与我屏息远离瞻仰,我会把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号告诉你,虽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归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诉你,好让你知道容易对照。”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万历年间,江南有书生翩翩少年,品高学博,其妻以端庄秀丽闻名于家乡,见者无不惊为“天人”。有位女尼曾说其妻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后,当返回天上。八年后果然离世,书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寻仙访道。
  • 杜子春,隋文帝年间人,从小落魄,家境贫寒,然心气高傲,欲利益天下贫寒之士,爱好嗜酒游玩,未几家财散尽,投亲友故知每每被拒。刚入冬,衣寒腹空,在长安城游街窜巷,彷徨不知自己何去何从,面带饥寒之色,长吁短叹于东市西门,有一老者问他:“君子何故叹息?” 杜子春表白心志,叹世态炎凉,老者明其志,赠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
  •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讲述一位渔夫误闯桃花源,眼见世外乐土,人们悠然自得。而在《逸史》里也有这么一段故事:两名怀抱遁世隐居愿望之士也误入了世外之地……
  • 唐寅 高士图
    李司仓回家后,买了牛只,依约定来到山下的葛藤前,但却怎么也找不着之前上山的路径了。李司仓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尘缘未断,于是就返回长安去了。
  • 东方朔拥有许多异能,言行滑稽,在世间留下许多神迹传说。李白《玉壶吟》诗中说“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汉宫臣子把东方朔视为“狂”者。东方朔则自称隐士避世于朝廷,“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
  • 明 沈周《庐山高》
    于英感到很奇怪,知道遇见神人了,就恭敬谢恩并请教老翁的姓名,老翁笑说:吾乃三国时徐庶是也。于英听后,惊骇无比,正要跪下拜谢,老翁就消失不见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