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救荒本草堂 承传客家传统酸柑茶

用龙眼木炭慢火细煮,呈现酸柑茶最美好的风味。(赖瑞/大纪元)
人气: 226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01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邓玫玲台湾台中报导)您是否听过“酸柑茶”?这是一种台湾客家人特殊的养生茶饮,源自广东梅县,现在以桃竹苗一带为主。

曾经创办《常民文化出版社》、出版160多本书的作家刘还月,结束出版社后,跟老父亲还有女儿刘于晴来到新竹北埔山区“救荒本草堂”,12年来耕耘出自耕自食,自给自足的一片天地。

“救荒本草堂”名称来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元璋第5个儿子朱櫹所写的《救荒本草》一书,这本书是朱橚在明初混乱的政局中,自己种植百种植物,并记录了414种可供饥民裹腹的野生食用植物,也启发了刘还月返回乡里的想法。他在50岁那年买下北埔这片300坪的土地后,带着一老一小回归山林田野生活,开山辟路之余耕读写作。

“救荒本草堂”名称来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元璋第5个儿子朱櫹所写的《救荒本草》一书。(赖瑞/大纪元)

 

虎头柑提前成熟 展开酸柑茶制作季

如今在草堂屋后的山坡地上,刘还月种了多种原生植物,包括客家庄常见的虎头柑、佛手柑、大风草、桑树,还有开着黄色小花的阿里山油菊。

虽然每年过年前后,才是虎头柑的产季,但今年虎头柑提前成熟,救荒本草堂的酸柑茶制作季也提前开动,在强烈寒流接连来袭的1月,7、8名年长的乡亲来到草堂里帮忙制作,刘还月说,今年准备了300斤茶叶,来帮忙的乡亲朋友都很熟悉酸柑茶的制作方法,只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能完成初步的工作。

供桌上的虎头柑,取它的酸与茶、中药结合,经过反复日晒、蒸煮,让柑橘的酸慢慢转为甘。(赖瑞/大纪元)

刘还月表示,酸柑茶选用的就是虎头柑,虎头柑外形硕大,色泽澄黄,客家庄园里都会有人种植,成熟的虎头柑会出现在过年时祭拜的供桌上,因为它的果肉酸涩,不适合直接食用,但个头大可用来“压”神桌。

年节后,供桌上的虎头柑虽然逐渐失去水分,但还是酸,于是取它的酸与茶、中药结合,经过反复日晒、蒸煮,让柑橘的酸慢慢转为甘。刘还月说,这就是客家精神,不但爱物惜物,还与实际生活直接连结,他小时候就看着家里人做酸柑茶,做好的一颗颗圆形的果茶吊挂在厨房炉灶的烟囱旁,让它在炉火旁慢慢被熏蒸成干瘪的黑茶。

紧压在虎头柑里的茶和草药,在蒸煮的湿热环境中才能充分地发酵,这是采用了普洱茶“渥堆”的工艺。(赖瑞/大纪元)

繁复工序 酸柑茶制作热烈展开

酸柑茶标准工序是九蒸九晒,但还需要繁琐的前置作业。在救荒草堂里制作酸柑茶的年老长辈一个个手脚伶俐,看他们端坐在大圆盆旁,拿起一颗颗虎头柑来,先用特制的金属圆筒,在虎头柑顶部切割出一个圆缺口,再用汤匙细心地挖去果肉,再把空心的虎头柑堆叠在塑胶圆盆里,挖出的果肉另外放置。

挖出来的黄澄澄果肉还要用果汁机快速地绞碎成果泥,负责打果汁的工作人员会进到三合院的屋里去取备用的茶叶,还有七叶胆、尖尾风、桑叶、大风草、枇杷叶、鸡屎藤、薄荷、肺炎草、香茅等干草叶,最后加入晒干的佛手柑细丝,这10种中药草叶和绿茶,再与虎头柑的果泥用搅拌的机器,拌成粘稠湿润的内馅,才能填入那些空心的虎头柑里。

先用特制的金属圆筒在虎头柑顶部切割出一个圆缺口,再用汤匙细心地挖去果肉,再把空心的虎头柑堆叠在塑胶圆盆里。(赖瑞/大纪元)
把混和好的湿润药材,紧紧地填压进空心的虎头柑里。(赖瑞/大纪元)

此时,挖去果肉的虎头柑又要回填更多的东西,然而制作的长辈们可不含糊,拿起一根根粗木棍用力地把混和好的湿润药材紧紧地填压进空心的虎头柑里,压紧压实,没有一点空隙的紧压果茶就完成大半了,接下来就是盖回柑皮盖,用粗棉绳来回缠绕绑紧。

酸柑茶的前置作业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刘还月埋头工作的日子,他要把捆扎好的酸柑茶放入蒸笼里,大火蒸上一个钟头,再放入他特制的炭火炉中烤去水分,等到阳光普照的大晴天一到来,就要一盆盆端出去曝晒,如此这般反复曝晒、烘干,直到完全干燥,共需费时3个月。

虎头柑里要填入七叶胆、尖尾风、桑叶、大风草、枇杷叶、鸡屎藤、薄荷、肺炎草、香茅和佛手柑细丝,10种中药草叶和绿茶混合。(赖瑞/大纪元)
没有一点空隙的紧压果茶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盖回柑皮盖,用粗棉绳来回缠绕绑紧。(赖瑞/大纪元)
把捆扎好的酸柑茶放入蒸笼里大火蒸1小时,再放入特制的炭火炉中烤去水分。(赖瑞/大纪元)

九蒸九晒 三年陈放才开茶

黑茶和其他种茶最大的差别,在于茶叶紧压的过程,紧压在虎头柑里的茶,在蒸煮的湿热环境中,才能充分地发酵,这是采用了普洱茶“渥堆”的工艺。

“九蒸九晒不只是老人家随便说说而已。”刘还月说,更不是真的就只是“久蒸久晒”,而是一次又一次创造发酵好茶的条件,让原本不成茶的茶,历经九“死”之后,最后成就茶的一“生”。

完全干燥的酸柑茶还要放入瓮缸中陈放,陈放的过程中,酸柑茶会变皱变小,颜色也会逐渐变深,由土黄、深褐而黑。三年陈放后的成品已硬如石头,必须使用铁槌敲碎,才能取出来冲泡。

酸柑茶制作季提前开动!(赖瑞/大纪元)

客家养生茶饮 以药效为目的

刘还月更强调,这种台湾客家人特殊的养生茶饮,源自广东梅县,现在以桃竹苗一带为主,其实酸柑茶是以药效为目的,所以添入好几种青草药,而佛手柑更是客家人拿来治感冒、喉痛的材料,而且不仅那些青草药,柑皮烘干后即为“陈皮”,本身也有化痰、镇咳、解热功效。

每年到了酸柑茶品茶会,刘还月除了要把茶包装好之外,更要先煮好一些茶,茶放凉了,冰起来成为凉茶,这是为了让来到草堂的伙伴们喝到的第一口茶,就是冰凉入心的酸柑茶。而且品茶会现场的酸柑茶,都是用龙眼木炭慢火细煮,呈现酸柑茶最美好的风味。◇

酸柑茶历经“九蒸九晒”,一次又一次创造发酵好茶的条件。(刘还月提供)

责任编辑:李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