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晓月窑家墟(序二)

作者:龙鸣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13
【字号】    
   标签: tags:

神州的缩影

——评容亁作品《鸡鸣晓月窑家墟》

《鸡鸣晓月窑家墟》是雷州作者容亁的新作,读这部作品,耳边会响起远雷的闷响和海浪冲刷红土地的声音。

天崩地裂中诞生的雷州半岛,注定是一片殷红如炭、河海交汇、文化层积纵横交错的神奇土地。

雷州半岛的诞生是一个很“雷”的过程,不同凡响。那汪美丽无比的玛珥湖如神仙的巨口,用智者才能听懂的语言,讲述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聚集多年的热能把它碰到的一切融为浆液,在地层下左冲右突,终于找到一处地壳滹隙喷薄而出,直冲云霓,又从极高处落下,跌入海中。水火在嘶嘶的轰鸣中相容相斥,硫磺浓密、蒸腾弥漫,窒息了所有生命。白色雾幔缭绕悬挂在地球半侧,为漫长的寒武纪举行了“葬礼”。这场葬礼被地质学家称为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来自太平洋的风把雾纱轻轻撩开,造物主可以审视自己的杰作了:欧亚大陆褶皱隆起,平原被挤压断裂,形成五岭,南端长出几百里长的赤色半岛,旁边有许多小岛星罗棋布。有很长时间,大地殷红如炭,白云都不敢停留。各种植物的种子从北方乘风而来,随鸟儿而来,美丽的红土壤就被无边的绿色覆盖,傍着大海的蔚蓝,开出艳丽的花朵,把吹过的风都染成香的。从刘慈欣展示的恒纪元和乱纪元无序转换的三体世界的角度看,这个蓝色的星球好美呵。假如没有主观故意,很难解释地球摆放的位置的合适。在这里,水呈三态,巧妙地覆盖和守护着生物的多样性,浩翰星空与阳光普照交替进行。天青云白,海碧风香。动物、植物,一茬一茬这里生长、覆灭,直到人来了,这里就演化成一个发育文化的空摇篮。

自然与人文的力量交相作用,把半岛绘制成一幅色彩厚重的油画。我喜欢像考古一样,研究这幅油画的文化层积:当身披蕉叶的华南第一祖鲤鱼墩人繁衍千年后,出现了輆沭国古越人的身影,他们抟泥结茅以居,织网捕鱼,铸造祭祀和庆典的礼器铜鼓,为油画铺垫上土著文化朴素的底色,留下傩舞、上刀山、下火海等巫文化遗存;中层是闽潮文化,有兵锋扫过,有移民迁徙,富含开疆拓土的文化泽韵;画布表面涂层颜色更加丰富,有来自中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辗转而至的佛教文化,也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年交流和晚近法国人占领交汇而成的色彩斑斓的海洋文化。人类文明与自然伟力此消彼长,热带雨林的间隙中的人间聚落越来越大,而远处的虎啸狼嚎声则渐渐调小音量。云烟一样,文明的中心从南到北踏遍半岛,大汉徐闻、唐宋雷州、明清赤坎。等我从孔子叹息过的泗水岸边来到这里的时候,这片土地因承担共和国种植橡胶的特殊任务,在苏联人帮助下,用从海上运来的大型机械伐尽了所有的热带雨森,虎啸声也随之消弭了近百年。从《鸡鸣晓月窑家墟》中,我仍可窥近百年前半岛原始蛮荒的一斑:

“……蛮烟瘴雨的‘徐闻山’以及雷州交界地,自古是有老虎蛰伏的。饿虎出山吃人啃猪、攻击牲畜时有发生。雨林密布、荆棘四绕的半岛老村落,不时听到敲锣赶虎,鸟铳打虎,虎漏捉虎,铁铗捕虎的寻常故事。大陆解放后,由南下大军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挟征战威焰大肆开发农垦,才彻底灭了老虎”。

“……南渡河入海口那大片大片的海滩涂、红树林底下静悄悄的隐藏着无量无计的天然食物:小虾小鱼、螃蟹、螃蜞、海螺、河蚌、沙虫……从滩涂尽头划船到大海,更是慷慨惊人的赐予”。

聚落的族群和中原文化的融合,让雷州半岛成为中华文化的储存器。

——容亁的作品再现出近几十年间南渡河边聚落文化的原始风貌,具有“求诸野” 的活文化标本意义。

千禧年附近,中国的学术力量重新整合。我怀揣几家大学的商调函比较,最后落户半岛,除了因龙姓的暗示而渴望大海,这片土地的神秘感也加持了我的想法。了解半岛文化,从史料上找是最便捷的方式。陈瑸说雷州有方志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在此以前“人物与艺文茫无证据”。郡志人物从陈文玉开始,而文仍阙如。而我所能找到最早的史料是明万历年间雷州推官欧阳保编篡的《雷州府志》,这本《万志》国内失藏,原刻本藏于日本尊经阁。1990年国内才有了影印本。其实,真正的活文化要“求诸野”,从有心人精心保存的家谱和野火一样顽强的民俗中去寻找。岭南有幸,从西晋起就有中原文化洇入版图。八王之乱使一些中原人挣扎于战火,他们被迫越过仙霞岭入闽,可惜闽省“八山一水一分田”,很快使面向大海,一年一度春暖花开的兴化平原人口达到饱和。有些人便携家带口,请笃信的佑护神妈祖保佑,从莆田再次出发,有一支来到雷州半岛。晋唐以后,因于同样的原因,这种移民潮不时掀起,中原文化像一股股清泉,流遍海角天崖。开发这一片茫无边际的热带雨林的先民,绝对不会像现代人一样高视阔步。那时明处有虎狼,暗处有蛇蝎,随意一股台风,都能吹飞他们辛苦搭建起的庇护茅舍。战战兢兢的先民中一定不乏卓越的领导者,他们带领族人筚路蓝缕,用智慧打败强敌,以文化蚕食蛮荒。每个聚落的族群都有理由充足的纪念日,很可能涂满残酷和鲜血,慢慢演化为充满仪式感的年例。妈祖庙的分布大致可以描述出先民的迁徙路线,雷城的宋代天后宫楹联写着:“闽海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

先民开拓创业的故事一定精彩绝伦,容亁的祖先就在其中,可惜当时没有出现容亁这样的记录者。假如有,一定是威武壮阔的史诗。中原文化的撒播留下许多痕迹,比如雷州雅称“雷阳”,就是接受中原文化的经典《易经》的明证。太平天国裹胁流民,所到之处烧拆一空,岭南幸而未被扫荡,半岛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储存器。如今可见半岛隔村乡谈异,十里不同俗,成为方言和民俗的宝库。每到传统大节和年例,就有各种庙会在举办,就有各种龙舞(人龙、网龙、筋古龙、高跷龙、鞭炮龙)、飘色、穿令、傩舞、咬犁头(烧红)、爬刀梯、翻刺床等古老文化展演,外地人来看,其丰富性令人目不暇接,其独特性让人目瞪口呆。不过,我最想知道的还是半岛人的日常生存状态,秦观来时见到“骆越风俗殊”,是由宋时特殊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决定的,那么今天呢?当我看到容亁系列散文《鸡鸣晓月窑家墟》的时候,感觉找到了原汁原味,有着标本意义的文本。他让我能就近观看这几十年间半岛文化细致入微棱面和片断,有些悲凉和沉重。

雷州半岛腹部的斑斓霓裳约须长带绾住,南渡河就是那条腰带。所绾腹腰腩肉肥腴,是大片被农人打成方格状盛产稻米的东西洋田,当地有“两洋熟,雷州足”之谚。有一回,我们不耐半岛北部赤霞地区阴冷的冬天去徐闻游玩,过了南渡河就是一片明媚,原来这里是冬天冷热气流推来搡去激烈搏杀的气候锋线,物产必定丰富。窑家墟就是南渡河边的一个小镇,生长在这里的人一代代从年轻变老,如浪花奔逐,容亁被命运选中,以忠实之笔记录自己故乡的这段历史,虽然落笔小镇,其意义却不可小觑。

美国作家福克纳笔下的奥克斯福是“一个邮票大小的地方”,理解了这片小地方,美国辽阔的国土上难以破译的神秘感可尽收眼底。科幻作家刘慈欣异军突起,在《三体》等系列作品中展示了惊人的想像力,斩获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的雨果奖。文化人高晓松把这种钟表匠人般精细劳作归功于相对宁静的小镇,他说大刘能在这里沉静地生活,每天都能看到一些相同的脸,相对固定的人物关系容易幻化成多头的故事线索,有助于构筑起坚实的想像世界。而在大城市,则由太多的松散的偶然组成,很多人初次见面就是永别,故事的地基像沙滩一样脆弱。全息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复制出分毫不差的整个人。全息摄影的照片如被撕成无数碎片,每一个碎片都能复原整个照片。希望在容亁的笔下,南渡河边神秘的窑家墟能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神州的缩影。

容亁面孔堂正,眼神忧郁而执著,有一些书生的腼腆,然而其文笔爽如哀梨,快如并剪,在众多雷州文友中足可坐镇雅俗。近日来,他说灵感像一道闪电,激活并串起他沉积已久的记忆,思绪沿一滹隙喷薄而出。他伏案而记,不眠不休,对四十多年的记忆积淀爬罗剔抉,用诗性语言构建成十数万字的系列散文。当他眼窝深陷、面色乌青拿着厚厚文稿送到我面前的时候,还能闻到南渡河边青草的味道。如今网上传文,秒可亿兆,他非要打印装订,在疫情期间和朋友一起从雷州驱车近百里送给我,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窑家墟是容亁的故乡。这里的窑主要烧制砖瓦和陶瓷器,古老的营生远可上溯唐宋。南渡河边取水方便,热带雨林可供能源,附近有细土可制砖瓦,有高岭土可制陶瓷。所以,雷州半岛沿海有许多连片成群的古窑场。在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广东卷.遂溪篇》中,某曾出镜对古窑群的发展兴旺的原因有一番解说。千年以来,熊熊窑火曾经照亮原野和河岸,养育了沿海居民,所产砖瓦去构筑附近的城镇骨架,陶制日用缸罐碗盘则用稻草层层捆扎,乘船远渡,去换取南洋各国的白银和异产。再说“墟”字,有墟垒、墟集、墟期、墟落之意,这几重意思大体描述了此地的演变。容亁文中提到某村有位清乾隆年间退仕返乡的王姓乡绅,估计略通堪舆,或许某天他把邻村两位有人望的乡绅请到郊外,持《青囊海角经》朗声读道:“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秀,山浊人迷,山宁人驻,山走人离,山雄人勇,山缩人痴,山顺人孝,山逆人亏。”然后指着南渡河边的一片墟垒说,山南水北为阳,此地无高山,这几座土丘御水而立,尽得吉像,必是一片旺地。他提议在此设一墟集,逢三六九为墟期。这提议定会使附近乡村百姓受益,得到两位乡绅的赞同。民心聚拢,这里很快成为人烟稠密的墟落。按堪舆解释,这里的小小墟垒也许镇不住妖邪,难以庇护墟落的幸福,才发生了作者文中如实记录的种种灾难。

容亁很爱自己的家乡,他说“就像我深深喜爱半岛大地的田野、河流一样,我同样喜爱这些有田野一样深沉内涵的真诚者、有大河一样宽广胸怀的善良人、坚忍不屈的有缘生命”,但他对自己家乡人性的反思和揭示则不留情面。其实,每一个今天,都是历史长河的时间切面。窑家墟切面上的众生中,有风头正健的成功商人,有底蕴深厚文化学者,有干瘪躯体勉强裹住残生的老媪,有民政局帮助盖起的五平方砖房庇护的奄奄一息的疯子,有六岁能挣工分养家的生产队里的最小社员实仔,还有一位以拾荒哥的身份登上各地的电视台,用天簌般的歌喉演唱他悲苦的经历。除了最后这一位,其他人很难引起别人探寻他过往的兴致。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容亁的散文专门探讨这些过程,疯子振家、歌手启凡、玉娣、虾弟父亲、乡村牙医,包括作者本人,都拖着连接过去的岁月的长长的逻辑链条。

容亁的回忆成团成块,意象繁纷,再现出南渡河边聚落文化的原始风貌。我好不容易从中理出这样一个线索,就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第三产业的伶丁幼芽在春风中遍野蓬勃的过程。我们有幸亲历的时代巨变,从汉初到清末,逾二千多年所未有。传统社会自刘邦起采取重农政策,排斥商业。对商人不光在政治上打压、经济上限制,而且进行人格污蔑。语云:“无商不奸”,草率全称,不问青红皂白,“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反应出社会分工之间的无端仇恨。“车船店脚牙”是农业社会必须的商业补充。比如牙医,岭南人喜食甘蔗,齿间存糖引起龋齿,必须由牙医来治。作为牙医的儿子,容亁的笔触伸进巨变前夜的这个行业。医疗条件很差的农村都以为牙疼不是病,但疼起来会要命,这种刚需养育着容亁父亲的小小牙医馆,如风中烛火,东摇西晃,始终未灭。文革中,曾有人拿着大帽子想扑灭这团火,幸有众人添油,为其续命。文革中的“社会创新”旨在增强控制力,把社会上脱离组织的游离因子全部管控起来,用一间屋拢住原本散落各处或走街串巷利民糊口的老中医、牙医和江湖郎中,叫做“联诊”。由于太过逆天悖情,如硬抻开的橡皮筋,手一松又回到原位。点滴商业的艰难存在,也说明政治力量的蛮横。

对商业的真正松绑是1978年以后,窑家墟空气的骤然变化来自信息交流中心:“邮政所的人们,常常聊起来自深圳特区的消息,如饥似渴般了解这块毗邻香港的土地上的风吹草动,议论如火如荼的特区建设,一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议论‘皮包公司’的发财妙招,议论从中英街流过来的港货:彩电、高档音响、电子表、流行的西服、牛仔裤、花裙子、高跟鞋……偷偷议论黄色录像片、三级电影。偷学偷哼报纸边批判社会边流行的“靡靡之音”邓丽君歌曲,四处打听购买、翻录港台唱片、磁带。”这时,曾经苦劝欲前来强暴自己妻子的流氓离开的窝囊废虾弟父亲也通过市场经济找回一部分尊严。“移居香港的虾弟姑妈资助了虾弟父亲一点钱,他到小镇市场弄了一个摊位……金钱每天蹦跳着刺激着他,让他手脚不停地忙,斩熟食,计价,收钞票……壮实的他挥刀在砧板上笃笃笃,嘭嘭嘭,斩个不停,似乎在不停地斩碎昔日的霉运和屈辱。他每天都生活在扬眉吐气中。生活对他展开了笑颜,他活年轻了!他成功地实现了对命运的报复。”而熟悉大工业文明的阿珲,驾驶着汽车在更大的商海中游泳,几经呛水,差点淹死。但农村人固有的善良给他带来机会,在一次车祸中他救下的人全力帮助他,加上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积累了相当一笔财富的阿珲,已经成为窑家墟上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特殊社会形态下的“窑”对人性的煅烧,直抵人心深处,善与恶,真与伪,裸露于时代波澜起伏的小墟街巷,引人深思。

——作者冷静的叙事中充满严肃的追问、对底层弱势生命的同情、对故土家园的爱恋,描绘出偏离正统文化生态的半岛芸芸众生相,为历史画面留下真实一笔。

这组散文的定鼎之义还是对人性的追问。做为“窑”的隐喻,可联想到“窑变”。窑工可精心塑胎胚、涂釉彩,但对其中化学成分几无所知。把胚胎与期待一齐放进窑内,封窑焚香叩头,任由火性幻化,望成于天。所出产品赖三分人巧,七分天工,称为窑变。其变化莫测,鬼斧神工,已超出人力。窑变有两种结果:一是窑病,二是窑宝。上世纪六十年代,窑家墟与整个国家迎来一个特殊的添柴时期,窑中燃起一股邪火,把所有的人性放在里面煅烧,其中最为刺心的桥段是批斗会和游街。所出窑变以窑病居多,如疯子振家、张大炮、玉娣、王勇敢、七宝(还有几人)。这些人,釉色黯黄惊裂,疵瑕满身,皆属窑病。

容亁文中十数次写到批斗会,被批的除了黑五类、臭老九等固定对象,还有临时客串:小偷、通奸犯、尼姑、向海外写信的以及“牛在墙上三年牢”的典句受害者,其罪名由批斗者自己定,比如“跳梁小丑”,“用气枪污蔑伟大领袖画像”等,罪名的花样直接反映操作者的想像力,只不过批斗者和被批斗者倏忽转换。这种政治动作方式很快演变成生活方式,不带政治色彩的小型斗争会随时举行。振家是位帅气的小伙,与美丽的姑娘阿花相爱结婚,生活幸福。但是他的姐姐玉娣不满意,便以爱的名义,联合母亲和妹妹阿银组团围攻弟媳阿花。几个女人不光以乡村最恶毒的语言咒骂阿花,而且当众撕碎她的衣服,白花花的隐私引得看客一片惊叫。玉娣以她的势利与残暴毁掉弟弟的一生,把他逼成疯子,自己终究也未能幸免被别人污辱和迫害。

乡村批斗会为什么一呼百应,群情鼎沸?除了最高指示檄文般的动员及其赋予的“合法性”,村民趁机释放人性深处“恶”也是一股趋动力。“晒谷场汽灯通明,劳作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打着手电筒,相互招呼着走出家门参加斗争会,这类似一种精神的兴奋剂,调剂着人们枯燥的日常生活。”如果只是为了消遣,有游戏心态,那就会成为一种群体娱乐,据说批斗相声大师候宝林时出现过这种场景。可是,人们在完成这项政治任务时很认真、很努力、很聪明,无意中表现出的残忍残暴让人心惊心凉。“虾弟父亲被红卫兵绑走,押到批斗会场按跪在地上,被人装牲口一样套进大猪笼里批斗”,“一群革命群众围住猪笼踢打,沾在猪笼竹辫上一些残留的半干猪粪犹如细雨般震落到虾弟父亲头上身上,人在猪笼里东倒西歪,“1”瞬间变成“一”。地主仔耕生裸露的脸、手被竹辫刮出道道血痕,整个人哭着叫着很快连猪笼滚倒地上……”他们可都是乡里乡亲,有的是“一条街上鸡犬之声相闻的邻居”,假如期望有人偶尔会记起孔子两千多年前的教诲,“里仁为美”,“有耻且格”,偶尔会记起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要求不为过吧?可是没有,他们好像专门和人类品质中最宝贵的东西——尊严——过不去,想方设法予以猎杀。斗争一个为逃婚而出家的尼姑,他们“一手按住她的光头,一手猛地抓起碗里一条咸鱼往她樱桃小嘴里塞进去:‘佛祖不是让你吃素吗?这回你吃不成了,你现在改吃荤,佛祖不再要你了……你还不还俗?’”一个少年小偷“十一指”,偷了公社领导干部才配享用的鱼干,在正常社会充其量呵斥其顽皮,或者由其父打打屁股。结果被充满敌意地公然批斗,然后“剥去他破短裤,暴露出一个十六岁少年赤裸裸的命根子,牵着他游街。”让这孩子真正绝望的是同龄人的恶行,“有几个少年干脆弯下腰抓起地上细碎沙子,‘嗨’的大呼一声,像掷一枚手雷般用力向他的雀儿掷去”。也许就是这一下,破坏了“十一指”所有向善的愿望,此生他再也不会为自己健康的心理建设做任何努力,其结局是在严打中被捕,押到内蒙古去劳改了。罪与罚的整个过程都被某些人的可怕的动机随意驱动,从头到尾都没有法律参与。

在崇高的名义下,人们最喜欢的话题与两性有关。张大炮诱奸阿花时,“阿花羞怒交加地挣扎着,无奈力气薄弱……红宝书被三两下夺出来掷到了床下”。斗争完张大炮,大家意犹未尽,就给他一面锣,让他边敲边喊:“这就是我张大炮贪财耍流氓的下场!快来看啰……咣咣咣……”。主持和围观批斗会的人在太阳下轮番展示他们的暴戾、鲁莽、嗜斗和倾轧,道德体系完全崩塌。虾弟的父亲被装在猪笼里污辱以后,他的厄运并没有结束。他的妻子被流氓七宝欲当着一家老小公然强暴,一次“亲夫乞怜讨好淫棍的滑稽一幕,被捡猪粪经过的五婶看个一清二楚—— 七宝无畏无忌的‘偷情’故事从此让小镇人们津津乐道。”七宝居然说:“闲屌操闲逼嘛,关心群众生活咯。”七宝这位无良无耻的懒散闲汉对中国文化儒释道各派可能一窍不通,他身上管不住的赤裸兽性与当时的文化环境深度结合,居然说出这么一句一丝不挂的“真理”来。“关心群众生活”是一面崇高的旗帜,居然可以包裹这样不堪的目的。其实,“大公无私”、“斗私批修”等高高飘扬的旗帜中,哪一面不是高尚得唬人?“大公”的成果可能暗度进“大私”的“陈仓”,可以公开批判的“私”和“修”不过是一些人满足私欲的障碍。那十年可以说是七宝们最为幸福的美好时代,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兽性勃发时无须掩饰,总可以找到一件“合法”外衣。可以把平时看不起他们的人安个罪名任意污辱,把他们高不可攀的尊严踩在脚下的污泥中,可以公然淫人妻子,法律不会惩罚,道德不会谴责,那份隐秘的快感,真是妙不可言。更可怕的是,那些箝口侧目的围观者没有一个对此表示反感,有的反而加入施害人队伍,公然以“七宝婆”、“七宝崽”之污名羞辱这家的妻子和孩童。“有好事者聚在供销社的小店里,以一小包炒花生米或一斤赤砂糖作赌注,出谜让闲人猜一猜虾弟和他妹妹到底是谁的种子。”鲁迅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谁能想像一下虾弟父亲此时的感觉吗?这位矮小的汉子凭体力打不过流氓七宝,更可悲的是政府不管,法律不问,呼天不应,求地不灵!心中何其悲哉痛哉!

雷州半岛历史上原来有富含生机朴实向上的纯净文化生态,太庙斋郎吴国鉴为雷州赢得“敬贤如师,嫉恶如仇”的美誉,为历代后人所珍视。陈瑸有权,绝不骄纵,一直视民若伤,体恤百姓;陈昌齐无权,绝不阿逢。当权臣和珅、于敏中极力拉拢时,陈昌齐绝不趋附,傲骨铮铮,令人敬佩;陈乔森不耐晚清官场腐恶,干脆挂冠回乡办学,三十年间,他教出的学生如一股清流,滋润着雷州半岛的心灵。

经过文革,怀揣这些心灵的那些造福乡里的乡绅不在了,笃信佛教的小尼姑不在了,充满悲悯情怀的牙医不在了,多少年积攒起来的贵族精神不在了。把流氓发动起来消灭了贵族(精神),并不会使流氓变得高尚,只会使流氓更加流氓,而且带动或诱逼更多的人变成流氓,最终变成流氓社会。当人的尊严都被戕害殆尽的时候,到处都是一片污泥。

《鸡鸣晓月窑家墟》是一张全息的雷州底片,也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十年“浩劫”对整个国家每个角落蚀骨消髓的破坏,至今仍未消除,作品连接历史逻辑链条的人性追问具有警示的价值。

目前正处于弥留之际的民间思想家王康曾感慨:“性灵中国、悲情中国、道义中国正在解体,中国老一代知识人正在彻底离开。”几年前,雷州朋友编辑出版《敢说东林》一书,让我写评论,我看了以后说这“实际上是雷州的文化精英对过往贵族精神和文化盛况的一次脱帽致敬,他们用散文、诗歌、雷歌等不同形式,对先贤铸造的精神品质和创造的辉煌成就行注目礼,正如吴茂信老师所说,这些精神的确“值得珍藏并指薪修祜垂裕后昆”。我在文中引了网上流行的一段话:“人类文明的成就几乎都是贵族创造的,从远古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道德信念,到中世纪的文化艺术,到近代的自然科学,到现代的民主机制,人类历史上所有划时代的思想,几乎都是贵族创造的。可以这样说,没有贵族,便没有人类的文明。”这段属于常识范围的话不想与一伙老干部的价值观发生激烈冲突。他们是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中的胜利者,手中曾有的权力可证明他们的正确性,于是他们满含一腔正义的愤怒向市委宣传部和报社控告我,看那架势,似乎想把我剃成阴阳头批斗一番。

容亁的文章为他们的情绪作了详细注解,文革以后,那十年发生的是非曲直他们从来没有弄明白。所以,我不能怪他们。如果是真正的与时俱进、敢于直面现实、尊重历史的人,是不会罔顾四十多年前中央高层经过多方严肃讨论,郑重作出的那个《决议》。《决议》全面否定了文革,称之为“十年浩劫”。这四个字,每个字上都挂着千万冤魂,担着百亿损失。”浩“字形容水势盛大,《书经∙尧典》解释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这一“浩”字,不管是形容空间的浩大或时间的悠长,用在这里都意味深长。陈瑸在外地当官时,给儿子寄回许多古藉,他在书信中一再嘱咐子孙如何保存和使用这些书。文革时,一家人眼睁睁地看红卫兵从屋宇最隐密的角落翻出家族传承了三百多年私家精神宝藏,足足有几车,被小将们口称“四旧”,用革命怒火一炬焚毁!我去雷州调风镇拜谒陈昌齐故居,在那条因他而名声响亮的禄切村,看到垒砌猪圈的碎石上有精美的刻字,以遒劲字体刻着“翰林院编修”的匾额则盖在猪圈上档雨,乡村的路边随意丢弃着被砸烂的雕花门楣。这可是雷州最偏僻的乡村!知道这些,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浩”字广泛与彻底。用“浩劫”描述十年滔滔恶意泯灭人性、淹没良知,对整个国家每个角落蚀骨消髓的破坏,也是极其准确的。可惜的是直到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有此决定,更难说有什么认同。所以,十年过去,又过去几个十年,许多“精神肿瘤”从来没有得到过医治,许多人讳疾忌医,拒绝对人性进行深刻剖析。没有厘清罪,无从施以罚,那些打砸抢罪恶累累的人也没“良知”这个“累赘”,所以没有丝毫忏悔。他们像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一样,不光可以在平常人中自由行走,而且有的还升官发财,所以,已经感染了更多的人。社会病灶掩没在光怪陆离的升平歌舞中,那些麻木的看客继续着他们的幸福生活。而那些“七宝”们,因无知和懒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般不会脱离社会底层,但他们会更加真诚地怀念那个并未远去的美好时代,他们对那些勤劳致富的人羡慕嫉妒恨,眼睛通红,他们聚集在大衣哥朱之文门前撒泼,他们时刻都在渴望戴上红袖章,任意踹开别人的门。

如果沿着容亁的散文再去探讨他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篇文章就太长了,但是,我还想说说作者的朋友启凡,作者用很长篇幅写了《启凡的梦想》。“启凡出生不到一岁时,他爸被单位的小帮派抓了个工作错误,扣上“大帽子”整死了。中年丧夫的启凡母亲呆望着膝下的一堆儿女,悲痛欲绝。”从此,她就变了,变成了一个恶毒的“母夜叉”,一个“疯婆”。文革结束,丈夫平反后,儿女们陆续外出工作了,这位母亲无药而愈,慢慢地恢复了常态。原来,这位聪明的女人本能地选择了保护自己家庭的方法,你们不是丑吗?我比你更丑!你们不是恶吗?我比你们更恶!来吧!她主动出击,却十分清醒地守住一条红线。无论怎样骂,绝对不涉及政治,这样任何人都找不到抓她的理由。但是她不可能想到,她用这种方式保护了孩子肉体不受欺负,其自残自贱却深深地刺痛了儿子敏感的心。启凡小小年纪只是梦想逃离,甚至想自杀,后来才明白:“正是多年前母亲的‘泼妇’性格和言行举止,搞得家无宁日,更使他心灵备受创伤,感到自卑,从小就抬不起头,间接地断送了他的前程。旧事前尘,新创旧痛,令他不堪回首,欲哭无泪,心寒至极。”

稍微懂点心理学的人都会体会到这位少年的痛苦,没有人帮助,他很难独自完成健康人的心理建设,能够独立时他就到处流浪,曾遁入寺庙,也曾勇闯深圳。一度有了钱,但他不会设防,让吸毒的朋友狠狠扎上一刀,骗去了钱还打了人。启凡到处流浪,伤痕累累,上帝给他开的一扇窗是,赋予他美妙的歌喉,终被追求收视率的电视台看中,请他以拾荒歌手的身份频频登台。他的形象和身世使观众泪眼婆娑,他却再用一首凄婉哀怨的《朋友别哭》安慰大家的怜悯之心。

启凡成了网红歌手,小有名气。但是他算不算窑家墟出来的“窑

宝”?我不敢肯定,这要看他本人的感觉了。我希望人们注意到这位网红歌手的时候,能够透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去寻找后面那根连接历史的逻辑链条。如果有能力,就把那根链条延伸得更远一些。让每一个环节,都发出有价值的警示。

雷州半岛得风得水,各种生命生长旺健。在整个生物谱系中,该如何评价人类呢?王康父亲在临终前,断断续续地说:“人是最不好的动物,最不好的动物也比人好。”他一生因反革命罪受尽折磨而找不任何证据,后来政工人员淡淡地说,可能是弄错了。

这种最不好的动物不光存在于中国,莎士比亚在一首十四行诗中写道:“面对命运的抛弃,世人的冷眼,我唯有暗自哀悼自己的身世飘零。”看来,人间相互倾轧的灾难不独发生在中国。西方令人发指的犯罪集团是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然而,德意志民族的深刻反思使整个民族和国家浴火重生,成为西方世界最有人情味的一方存在,当战火烧毁叙利亚的富足,难民的洪水到处被围追堵截的时候,德国敞开国门予以收留;当疫情肆虐,人们哄抢所需物品的时候,德国人把这些物质摆放在公路边以济苍生。

容亁能描写苦难,因为有一颗慈悲的心;能看到丑恶,因为有一双善良的眼睛。最可贵的是他呼唤反思,希望人们摆正三观,重塑人性。他的努力正汇入雷州人文化复兴的洪流。在这个洪流中,有吴茂信等老一辈文化人对后昆的提携与期待,有无数参观者在雷州精神高地陈瑸纪念馆的仰望与思索,有深谙文化对经济有终极驱动力的儒商吴成组建的商圈及信息平台。这些,都是文化复兴的种种迹象。

既然世界是全息的,雷州,就是整个中国的缩影,《鸡鸣晓月窑家墟》无疑就是一张底片。

2020.5.1

——作者系原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雷阳文化研究所所长,广州湾研究会副会长。山东济宁(孔子的故乡)人,为2002年湛江师范学院引进教授,深受学生拥戴,被评为感动学生的十大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唐翔安

点阅【鸡鸣晓月窑家墟】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爸爸在土坑里铺上席子,慢慢走上坎来,伸手夺下二狗的尸体,一边往坑里放,一边说道:“让他胀着肚子到那边去吧。做一个饱死鬼,总比在这边做一个饿死鬼强。”
  • 我们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许多人的身体肿得像发面馒头,亮晃晃的,手指头按下去,一按一个窝。
  • 我是最后一个上台汇报产量的人,在我前面的人已经把产量报到一万多斤了。我一听慌了神,我到底该报多少产量呢?
  • 有一些地方,山上树木稀少,不够烧炭,干部就叫社员去挖祖坟,把埋在地下的棺木挖出来作燃料,连躺在地下的死人也要为大炼钢铁贡献自己的力量。
  • 那些年代,人们对吃一顿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钱也买不到吃的东西,生产队长掌握着吃饭大权,社员们连炊事倌也不敢得罪。
  • 大跃进的评比站队,根本不需事实依据,完全凭借谎报的数字决定。那时候,没有办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 我们的某些领导后来提起大跃进,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把“自然灾害” 四个字念得字正腔圆,把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那几年天不旱、地不干,四季风调雨顺,请问哪来的自然灾害?
  • 为了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公社书记经常把全公社的劳动力调到一起,几千人挤到一条山沟里搞大生产,实行大兵团作战。所到之处,只见山上山下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 正当他洋洋得意,满心欢喜的时候,一场暴风骤雨似的反“右派”斗争开始了。
  • 天刚麻麻亮,各种鸟儿还在树枝上熟睡,它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场灭顶之灾已经降临到它们头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