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系列(3)至暗时刻雄狮吼 气势磅礡底蕴厚

作者:沉静
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起表示胜利的V型手势,激励民众。(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408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上文:丘吉尔系列(2)至暗时刻雄狮吼 勇气前行神光透 敦克尔克大撤退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段《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在1940年春夏之际,看莎翁戏剧长大的英国人无数次问自己:“To be, or not to be……”

利器神助攻 钟鼓与马蹄和鸣

当大半个欧洲都匍匐在纳粹的炮火和铁蹄之下,一峡之隔的英国是战还是降?是耗尽国力打一场无胜算的仗,还是屈辱妥协、苟安求和?是跪下还是被打烂?有没有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可走呢?

多年的绥靖政策养虎为患,被希特勒玩弄于股掌之间,还有坐视波兰亡国、宣而不战的8个月假战(Phoney War),为天下人耻笑。如今被打得丢盔卸甲、连像样的抵抗反击都没有,就马上慌忙议和,在谈判桌上是非常不利的,威望主权皆损。连荷兰、比利时等中立国也惨遭践踏,一路走来背弃承诺、撕毁和约的希特勒怎能再信?!

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不愿卷入欧战纠纷。法国败降,失去盟友的英国独木难支。希特勒携所向披靡之势,兵锋直指英伦,以图在步步紧逼的恐吓试探下,让走下坡路的老牌帝国就范认输。

这个国家有最早的议会制、明晰的产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君主立宪、契约精神和保守理念使大不列颠稳中向好,避免了法国大革命那样狂暴激进的血雨腥风,18-19世纪的英国蒸蒸日上,成为海上霸主、工业巨头、第一殖民大国,舰队、商船和传教士穿梭于“日不落帝国”辽阔的版图。英国也是基督教复兴的重要海外圣地,天佑女王,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最为繁荣鼎盛。这种优越制度和传统文化是英国人最珍视的价值,是需要踏实维护并挺身捍卫的。

英国战时内阁在5月底花了3天时间严肃地讨论各种可能方案,最终做出了命运攸关、影响深远的抉择——坚持抗战。

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祈愿仪式中,当唱诗班的歌声响起时,丘吉尔感应到在场民众的心境:“不惧怕死亡和任何物质的损失,而是怕英国会战败灭亡。”

狮子般勇猛的祖先曾于1588年、1805年打退了来犯的敌舰,英吉利海峡是天然屏障,英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海军、建立最早(1918年4月)的空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军民们齐心协力,精诚所至,抢救回来了远超预期的陆军主力……

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在下议院演讲中回顾了“引以为豪的漫长历史”,即使在拿破仑雄霸欧洲的时代,英国也始终未曾屈服过。面对当前的危机,他希望也能“沉稳应对,只要海上和空中的力量能确切行使”,就会带来“坚定的保障”。

20世纪40年代初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公有领域)

丘吉尔充满信心地说:“要是所有人都忠于职守,不出任何的纰漏,事事都像现在这样经过周密的安排,那么将会再一次证明我们能够抵御战争的风暴,抗击暴政的威胁,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如果必要,我们就打持久战,如果必要,我们就孤军奋战!无论如何,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是国王陛下政府的决心——每个人的决心,也是议会和国家的意志……即使是欧洲的大片土地和许多文明古国已经或即将沦于盖世太保及纳粹统治的种种罪恶机关的魔掌,我们也不气馁,绝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敌人占领,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这是二战中丘吉尔最富有感召力的战斗檄文,是钟鼓与马蹄和鸣、海浪风雨交响的壮丽乐章,节奏明快,跌宕起伏,气势磅礴,勇往直前。既感心动耳又振奋鼓舞,引发广泛共鸣和热烈反响。

在晦暗低迷的岁月,丘吉尔富有激情的演讲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民众。(公有领域)

光辉时刻:奉召发声 担当重任

天降大任,让他来撑这个危局。恰好在65岁之际,他各方面历练足够,文韬武略、该有的都备齐了。丘吉尔运用磨练了四十多年的演讲利器不断斩除传染病般蔓延的失败绝望情绪,说服国会和民众,面对现实,不再退缩,团结备战。严酷的考验必将到来,只有奋勇搏击,才能扭转颓势,绝境逢生。他目光如炬,意志坚定,气宇轩昂,演讲中丰沛的信心散发着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在至暗时刻发光发热,如熊熊火炬照亮周边。

丘吉尔的信心可不仅仅是演讲术,上任前夕他就成竹在胸,即使德国飞机在不列颠狂轰滥炸,越挫越勇的他也真的坚信英国会赢得最后的胜利。他坐镇前沿,视察灾区,把必胜信念、昂扬斗志、永不言败的炙热能量,传递给民众,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坚韧不拔。

直觉敏锐的丘吉尔第六感超强,16岁时就预见未来:有一天他将率众保卫大英帝国。小伙伴以为他在吹牛说梦话呢!平素打闹嬉笑的他一脸正色地重申:看吧,伦敦遭难时,我将指挥作战……丘吉尔一生历险无数,但总能奇迹般逃出鬼门关,无论是骑兵中尉、战地记者、坠机3次幸存的翱翔大臣,还是纳粹特工至少13次暗杀未遂的英伦首相,“千钧一发之际,强烈地感觉到有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我……”他忆起险象环生的惊心动魄,感叹冥冥中有双“隐形翅膀”助他逢凶化吉,他是被神灵护佑的幸运儿,有着特殊的使命,他对此笃信不渝并成为毕生的动力。多次大难不死的丘吉尔几度起落磨砺,好像就是为了临危受命,有幸感知民心并发出雄狮之吼。

在他的早期小说《萨伏罗拉》(Savrola)中,丘吉尔借主人公之口表达对命运的看法:“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将自己的未来事无巨细地写在天上,与谁婚配、人生遭遇、所犯罪恶,统统用太阳字母熠熠生辉地呈现于无垠的蓝天。”历尽沧桑到暮年,他感触颇深地说:“我对自由意志和先验宿命的理解是一样的。”

1939年丘吉尔曾撰文推测宇宙中有外星文明,存在着其它适合孕育生命的宜居星球。他还描述过与亡父的通灵感应,一次正在画画的丘吉尔突感异样,他端着调色盘转过头来,看见早逝的父亲坐在后面的椅子上,他告诉曾为财政大臣的父亲,民主已经实现,可现在面临的只有战争。

1940年6月16日,丘吉尔在致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联邦各位总理的电报中,提到美国会助力并终将参战。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在备忘录中也写下了这个预言。那时英国向美国提出驱逐舰的需求仍不可得,在美国《中立法》、民间反战浪潮的制衡下,大选年谋求连任的罗斯福总统一再承诺不会派兵到欧洲打仗。

虽然觉得是一场太冒险的赌博,前首相张伯伦还是带头支持富有先见之明的丘吉尔,英国不会重蹈绥靖的覆辙。但那将是世界规模的大动干戈……冷静的声音被壮怀激烈的旋律盖过,内阁成员最终站到丘吉尔一边。哈利法克斯再也不提议和的事,后来他赴华盛顿任驻美大使,致力于英美携手合作。

丘吉尔的演讲在同僚中反响强烈,很多大臣热泪盈眶,抱定宁可牺牲生命财产、也不屈膝投降的决心。“谢谢主派来了你!”他们对新首相的认同好感倍增,“祝你身心强健,温斯顿!难以承受的重担落在你肩上了。”

英王乔治六世拒绝去加拿大避难,决定留在伦敦,和孤军奋战的臣民在一起。国王由开始的不看好丘吉尔渐变为不能缺少丘吉尔。

家家户户聚拢在收音机旁倾听首相演讲,是英国二战中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一。丘吉尔当年以南非越狱英雄的风采步入公众视野,人们知晓他的传奇经历以及战功赫赫的祖先,欣赏他的顽强乐观。

仅仅一个多月,已有150万志愿者报名参加国民警卫队,很多半百之年的一战老兵成为本土防御的补充力量。不少女生加入了医疗队、消防队、通讯团、水运部和兵工厂。全民动员,积极备战,修防空洞,挖战壕,在海岸筑起了大量的混凝土碉堡炮台。为了生产更多的武器,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在机床上工作。

这些默默付出的坚毅民众告诉丘吉尔,很乐意听到首相说出他们的心声。丘吉尔非常感动,他私下抹泪道:“可怜的人,他们信任我,可我带给他们的只有灾难,而且还要持续很久。”

1940年6月18日晚,大本钟〈Big Ben〉敲响报时后,广播里传来丘吉尔的声音:“让我们勇敢地承担义务,倘若大英帝国及其英联邦得以长存千年,人们仍会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

图为英国威斯敏斯特宫前“狮心王”理查一世(Richard I, 1157-1199)的铜像。这位挥剑率领十字军东征的骑士国王,被视为英国议会大厦的保护神。(Jack Taylor/Getty Images)

骑士精神与史诗戏剧

“热爱传统从来没有削弱过一个国家。传统就是生死时刻用来救命的。”丘吉尔如是说。他的演讲引发广泛共鸣,其中丰沛跃然着骑士精神。在西方文化传统中,骑士精神对欧洲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重大作用。不列颠的骑士制度是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在英国生根的一种贵族制度,在基督教的陶冶规范下,骑士美德(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公正、灵性)成为贵族精神的核心、培养后代子嗣的标准。1348年英王爱德华三世设立了嘉德勋章,这是英国最古老尊贵的骑士勋章。能受册封为骑士是莫大的荣耀,自1560年以来,英国开放给各个领域(包括英联邦)的杰出人士有机会获此殊荣,以不同级别的勋章嘉奖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军民。

承平日久,中世纪尚武忠勇的骑士精神渐变为近代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但骑士精神依然贯穿在英国学校教育中,文学戏剧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深远。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英雄史诗、历险故事,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们、英格兰的守护神屠龙英雄圣乔治、率领十字军东征的“狮心王”理查一世、莎士比亚同名剧《亨利五世》……丘吉尔儿时背得滚瓜烂熟的《古罗马之歌》是英国19世纪学童的必修课文,“对于世间的万物生灵,死亡迟早终会降临,要为守护先祖的遗骨与信仰的神殿,去直面强敌并力战而亡。”这生死抉择的经典诗句,不仅融化在帝国鼎盛期成长的青少年血液里,而且落实到行动中,一战将士鲜血浸润的法兰德斯原野啊,摇曳怒放着红罂粟花海……

1805年10月21日,英国海军与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海激战5个小时,英军的胜利打破了拿破仑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此为J·M·W· 透纳1822年的画作《特拉法尔加海战》。(公有领域)

经久不衰的莎士比亚戏剧,扎实又活跃的传承体系,培养了一代代出类拔萃的演员和富有鉴赏力的观众。艺术在学校教育中占重要地位,戏剧社团给了学生登台一试身手的锻炼机会。

年少的丘吉尔热衷于学校的戏剧表演,曾在小歌剧里扮演罗宾汉,参演过莫里哀的喜剧《屈打成医》。他在哈罗公学背诵莎翁剧的比赛中名列前茅,还尝试为圣诞节写剧本。他父亲是个能言善辩的下院英才,在演讲中借鉴了训练有素的演员技巧,丘吉尔偷偷模仿练习,希望有朝一日父亲能赏识自己。他23岁时已颇有心得:“演说家骨子里须具备独特气质与才华,它们经过练习得以开发提升而至臻。”当议员,做大臣,丘吉尔机智应答的幽默段子广为流传。

自1940年暮春,丘吉尔入主唐宁街10号,是他灵感迸发、演讲佳篇纷呈的阶段。秘书通常把他口述的内容打印出来,丘吉尔细语呢喃地斟酌、修改润色,再用无韵诗的格式排列,他踱着步抑扬顿挫地朗诵,敲定恰当的韵律节奏。

据说丘吉尔是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12万之多)。他曾在《修辞的支柱》中写道:“词越短越古远,其意越深植于该语言民族的骨髓,更加有力地直达普通民众的心灵。”丘吉尔善用短词和老式英语,他把英语中古朴与优雅的部分以及莎士比亚的大气风格巧妙融合,使他的演讲音韵铿锵,朗朗上口,简练生动,意象壮美,荡气回肠,振奋人心。

他相信那种世代相传的古风忠魂、坚韧不拔的祖辈基因,就沉潜在岁月静好的绅士淑女和辛勤劳作的平民百姓身上。他全面投入、竭尽所能地凝聚国民力量,运用演讲艺术点燃斗志,激发潜能,他唤醒了英国人狮子般勇敢的心!

除了要抵抗强大的德国,还要对付趁英法败退之机宣战的意大利,岌岌可危的英伦三岛令外界担忧。然而,从巴黎来伦敦的记者倍感惊奇的是,市民们镇定而饱满的精神状态,一切如常,井然有序。当时的美国驻英国大使老约瑟夫‧肯尼迪明确表示,英国人过得很好,真正做到了!(而他23岁的儿子——后来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完成了论述英国绥靖根源的论文。)

大步流星的丘吉尔向欢呼雀跃的人群脱帽致意,走到门前又回过头来,笑着举起表示胜利的V型手势……

隔空打擂台 英语总动员

1940年夏,51岁的希特勒正值一生的巅峰时期。7年前上台的他采取系列措施,解决了失业难题,振兴了经济,运用折冲的外交手腕收回一战失地,摆脱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人的压制,一枪未发地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如今又从法国受降仪式、巴黎大阅兵凯旋归来,最后的胜利近在眼前,虽然英国还挡在路上,但那也将会闪电般结束……国际上也普遍认为,英国再撑几周也会步法国后尘,毕竟德军雷霆万钧的战斗力有目共睹。7月19日,希特勒在演讲中呼吁英国“回归理智”,避免帝国毁灭,不要插手欧洲事务,归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7月22日,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在广播里淡然回应——拒绝媾和。

希特勒于1932年竞选期间发表演说。(维基百科)

终究是纵横四海、执世界之牛耳300年的老帝国,和谈也要等待恰当的时机。在这个节骨眼上,把握微妙的分寸,谨慎安静为宜。诚信残破修复难,越是势在必得地威慑诱惑,对方越是感到羞辱而不买账。

英国人的冷傲顽固让希特勒尴尬费解,更烦恼的是遇上了强悍好斗的丘吉尔,他真的需要和英相坐下来谈谈他表里不一的战略规划。其实8年前,如果不是希特勒两次都爽约,他和丘吉尔本有机会相见,纳粹党魁因繁忙而选择忽略在野的丘吉尔。尽管如此,并不影响丘吉尔1937年在文章中对希特勒从奥地利下士到德国元首的打拼飞跃、尤其是经济政策的好评。而今烽火连天,一切都不同了,一战的旧恨未消,新仇又至。姑息纵容,非但没有“祸水东引”,反而引火烧身。苏德不仅签了互不侵犯条约、合伙瓜分了波兰,苏联还给德国提供石油等稀缺的战略物资攻打英法,接着侵占了波罗的海三国。那么处心积虑地息事宁人,还是无意中推动了避免不了的战争,梦醒的英国朝野充满着被欺骗的愤怒。

于是,两个爱画画、擅长演讲的重量级人物杠上了!一个为拓展第三帝国的“生存空间”,另一个为了大英帝国的尊严地位,隔空打擂台,口舌交锋,火药味十足。希特勒大骂丘吉尔是“战争贩子”,丘吉尔怒斥希特勒是“邪恶的产物”,旋即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威震欧罗巴的希特勒也有了相生相克的对手,之前所有的战事不过是序幕,真正惊心动魄的大戏才刚刚展开。

丘吉尔叫板希特勒,忙坏了各路媒体,种种推测、实力评估、悬念变数纷呈,然而在一般观众心目中,对比最多的还是两人的演讲,双方各自都有大批铁杆拥趸。

与自由世界不同,在纳粹德国只有官方一种声音。“德国男孩必须精壮修长,敏捷如兔,耐如兽皮,硬如钢铁,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在大型集会上,希特勒飙高音的亢奋演讲,煽动起条顿骑士团的后裔子孙们山呼海啸般的民族主义狂热。而远隔大洋的另一边,在27岁的尼克松(美国前总统Richard Milhous Nixon)和加利福尼亚的熟人好友们看来,(新闻短片里)希特勒那种歇斯底里的发作滑稽可笑。

丘吉尔在危难之时的演讲令人感动。他从容不迫,张弛有度,那种贵族范儿、文化底蕴、价值观和幽默感流露其间,雄浑有力又富有诗意,恍如莎翁历史剧。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人们悠然神往,多么古典正宗的母语!

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起表示胜利的V型手势,激励民众。(公有领域)

在英语世界,丘吉尔的早年自传、战地报导以及《世界危机》再度热销。《英语民族史》是丘吉尔酝酿多年的全景式历史巨著,因战事而中断,直到1958年才真正出齐详尽的四卷本。而在1939年底,丘吉尔尽快出版了部分内容,以不列颠为中心,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层面,讲述千年演绎的英语民族史。从英格兰寂静的巨石阵到机器轰鸣的工业革命时代,从打赢了七年战争后兴盛的“日不落帝国”到美国内战、林肯遇刺……丘吉尔说:“这部书意在吸引美国。”他要鼓动整个英语世界联合起来,以影响战争进程,用心可谓深矣!

英国从16世纪就推行欧洲大陆均势策略,制衡欧陆最富于侵略性的强国,防止其不断扩张壮大、统一欧洲,威胁到英国的安全和利益。400年来合纵连横、借力打力的娴熟操控,英国保持了优势地位,也与德法等列强恩怨纠葛,关系疙疙瘩瘩,此一时彼一时也。

从19世纪末开始,那种遥遥领先的悠然已成过去,后起之秀美利坚和德意志(在工业产值、科技研发上)竞相赶超。远离欧陆“火药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饶的物产,快速增长的人口,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使得从大英宗主国独立而出的美国欣欣向荣。位于欧洲中心的德国人严谨踏实,工艺精湛,产品优良,却苦于缺少原材料和销售渠道,英法垄断着广袤的殖民地。这个迅猛崛起的工业军事强国不断突破地域、资源、市场所限,撼动撞击着英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和既得利益。英德矛盾冲突扩大,从一战到二战,其实也是天下易主的巨变风暴。

传统的离岸制衡术不灵了,多年的绥靖政策惨遭滑铁卢,究其根本乃帝国之衰落也。可事到临头,心有不甘的英国人还是决意豁出去放手一搏。丘吉尔说:“我不相信一个禁锢人思想的国家,会成为世界老大。”他看好同文同种、价值观相似且实力雄厚的美国。

仅靠武力煊赫一时,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保护信仰和言论的自由、财产以及合同的安全,民众安居乐业,国家富强稳定。不列颠的宪政民主和文化理念早已飘洋过海,在讲英语的盎格鲁─撒克逊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耕种培植,开花结果。他们在大战中对母国的援助支持令人动容,直到现在依然是亲密合作的可靠盟友。

“在黑暗的日子和更黑暗的夜晚,当英格兰孤军无援时,他激活了英文语言,并将之派上了战场。”这是肯尼迪总统(John Fitzgerald Kennedy)对丘吉尔演讲和写作的评价。瑞典文学院赞扬这位“拥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在至暗时刻“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心中的信念和希望”。

参考资料:
马丁‧吉尔伯特《丘吉尔传》、《丘吉尔:语言的力量》(Churchill: The Power of Words)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乔纳森‧罗斯《丘吉尔:一个政治领袖的文学与思想资源》
伊恩‧克肖《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待续)

(点阅【丘吉尔系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希用一生诠释了全心全意的支持和不离不弃的守护。她和里根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婚恋被赞誉为美国总统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
  • 命运的轮盘呼呼转动,里根和南希默默祈祷,往昔种种都是奠定基础,命运把这对戮力同心的夫妇推向更大的舞台……
  • 胡锦涛“退场”,胡春华“出局”,成也“王储”败也“王储”;西藏福地,成就二胡,北京凶险,双杀师徒;贫民王储踏破草鞋,梦断寒秋;末代红朝绝杀争位,团起团灭。
  • 邓小平隔代“托孤”,关门弟子汪洋 玩“出格”;“娃娃市长”曾掏粪拉车,辍学顶班;和薄熙来争“蛋糕”,“腾笼换鸟”对垒“唱红打黑”; 宦海茫茫,汪洋风头不再。
  • 佩洛西(Nancy Pelosi)是美国200多年历史上首位女性众议院议长和美国排位第三号的政治领袖。她被誉为美国政坛的“铁娘子”,亦称“铁玫瑰”,有人说她是美国最有权力的“美国一姐”,也有人说她是真正掌控当今美国政局的“慈禧太后”,有不少向往民主的中国人把她视作敢为受迫害群体人权发声的美版“人大委员长”。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7月初在奈良市演讲时不幸遇刺离世。和丈夫以恩爱夫妻著称的夫人安倍昭惠在丈夫出殡前跟他脸贴脸约数分钟深情惜别。才刚庆祝过结婚35周年纪念日,昭惠夫人就失去了她的守护天使。夫妇俩经常出现在赏樱活动中的幸福身影自此不再。
  • 人权卫士大卫‧乔高嫉恶如仇,助弱守义,两大卫如门神,战红魔,10年走50国,揭中共活摘器官黑幕。一生追求人权正义,至死不渝。
  • 与丈夫脸贴脸约数分钟深情惜别,十分不舍。7月12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夫人安倍昭惠陪丈夫走完了最后一程,而他们二人上个月刚刚庆祝了结婚35周年的纪念日。夫妇俩外出时携手相伴的恩爱场景自此不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