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稳 无阻港人重阳祭祖 传承孝道

人气 93

【大纪元2021年10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张晓慧报导)10月14日是夏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港人习俗在重阳节拜祭祖先。在八号风球之后天气不稳,也无阻孝子贤孙上山拜祭先人。本报采访两位本地历史文化学者周树佳与薛浩然,介绍重阳节祭祖的风俗。

昨日重阳节,在荃湾华人永远坟场,不少孝子贤孙带同鲜花及祭品拜祭先人。在八号风球之后,天气不稳定,昨日下午来扫墓的人不算太挤迫。与往年一样,坟场实施特别交通管制,车辆不准进入,市民要徒步上山扫墓,前往坟场的道路,沿途有民安队队员维持秩序。由于4人“限聚令”生效,市民须分批到墓前拜祭。

大家族整个九月都拜山

香港不同族群的拜山风俗也有不同。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周树佳介绍,围头人和客家人的祖先大多安葬在香港,清明节拜祭近几代亲人,重阳节则拜祭远租;也有的家族春祭祭祠、秋季拜墓。香港的闽南人、潮州、海陆丰人由于历史短,在港的祖先不多,会集中在重阳正日拜山。

新界一些家族已经传到三十一、二代,起码要拜二十几代太公、太婆。“若幸运地他们都是葬在一起,那可容易处理,但若各人都有独自的风水地,咁非有番咁多人去不可,就算分头并进,或专拣星期日才出发,成个农历九月的星期日都可能要拜山的。”周树佳说。

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周树佳。资料图片。(余钢/大纪元)

重九阳之极 应趋吉避凶

重阳节是黄历九月初九,因为二九重叠,称为“重九”,传统认为九为阳数,所以又称重阳。中国哲学认为物极必反,阳极则衰,因而重九之节也提醒人祸福相倚的道理。

周树佳介绍说:,“九九之数含灾厄降临之劫,所以在重阳日,便要设法避祸,其中一种方法就是登高郊游。”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按照费长房道人的指引,在九月九日携带家人佩带茱萸囊,登上高山,一家共饮菊花酒。晚上回家,桓景见到家中鸡犬牛羊全部暴死,原来是家畜替代他们遭了灾祸。于是重阳节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流行开来。

最迟在魏晋时期,重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魏文帝曹丕曾向曹魏重臣、书法家钟繇赠送菊花,并在书信中写道,九月初九有“长久”之意,最宜“享宴高会”,而服食菊花有助延年益寿。

食山头传统式微 乳猪大盛

重阳节传承二千年来,古书中记载不少重阳节的应节食品,如重阳糕、菊花酒等,不过在香港并不普遍。周树佳说,香港最常见的重阳节食品就是拜山的烧猪,“近两年因疫症,不少祭礼都从简,拜山的人少了,就改订乳猪,所以这两三年乳猪大盛”。

周树佳又介绍说,过去围村人会在重阳拜山时食“山头”,即在墓地附近野餐煮大镬饭。现在食“山头”有名无实,多数是晚上去酒楼宴会,只有少数仍然会在村里吃厨房煮的盆菜。据周树佳了解,目前香港有真正“食山头”的只剩四个地方。

新界历史学者薛浩然说,过去客家人习惯炆猪肉,村内同姓子孙共同养一只猪,等到祭祖时大家㓥猪分食。他也说,过去他与家人拜祭祖父后阖家一起吃饭,感到很开心,现在物质虽然丰富,但是人情却比以往淡薄。

薛浩然
新界乡议局研究中心主任薛浩然。(王伟明/大纪元)

慎终追远 饮水思源

对于现代人来说,扫墓有怎样的意义?周树佳认为,重阳祭祖传扬了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美德。他说,广东人常说“有事留番拜山先讲”,在拜山时长辈可以向后辈述说先人的往事,拉近后人对前人的关系。

薛浩然认为,扫墓不只是感激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最主要是一种“承传”,将祖先的模范一代一代传下去。他也说,拜祖先有“收族”的意义,即令家族不离散。家族中成员众多,平日较少往来,通过祭拜共同的祖先,让家族形成凝聚力。

薛浩然的曾祖父从福建汀州(今长泰县)来到香港,从祖父开始定居并安葬在香港。他表示,薛家由唐朝起就在汀州定居,但是上世纪随着西方思潮冲击中国的家族传统,以及中共的政治运动对文物的破坏,祠堂、族谱一度被毁。近年他回到福建老家,发现祠堂又被重新建设起来,并被列入国家保护文物。

薛浩然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之不存,何来有国?”他感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长存几千年,有赖于这种“慎终追远”的精神,“中国传统的生命力好强大,不是两下就可以将它取消”。◇

责任编辑:邵亦

相关新闻
屏东市百岁人瑞迎重阳 健康长寿赤子心
重阳习俗知多少
组图:台风苏拉逼近香港 市民谨慎防范
香港亲共组织培训400小学生向幼儿洗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