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月CPI持续走低通胀未现 专家分析

人气 2212

【大纪元2021年10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易如采访报导)中共官方日前公布的今年9月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显示,CPI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PPI指数涨幅则继续扩大,创26年新高。在PPI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为何CPI持续走低?中国未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中共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5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同时公布的PPI同比上涨10.7%,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上涨1.9个百分点,彭博社报导称,创下1995年11月以来最高。

CPI是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指标,也是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PPI也称作产品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对于CPI持续回落,住在三线城市的个体小商人吕华(化名)10月15日对大纪元表示,国内今年除了猪肉价格外,其它物价都是大幅度增长,而失业和收入水平也在恶化。

“我的收入没有变化,但仅仅是我的收入已无法支撑家庭生活,连吃牛肉、猪排骨都舍不得。”吕华的妻子在体制内工作,“身边大部分人特别是体制外的人,生活水平是大大下降,农村最穷的那部分人最明显。”

住在二线城市的小企业主程凯(化名)10月15日也对大纪元表示,现在大家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连农村老太太都感觉到现在钱越来越不好挣,感觉到钱很紧,程凯的老家在农村。

“生意难做,利润不如以前,打工的工资提不上来甚至下降,所以,不管宏观理论怎么去吹嘘、宣传,因为宏观的经济结构是由每一个微观的经济体构成的,每一个微观的经济体情况都不好,数据怎么支撑起来?”

程凯表示,随着缺煤减碳引发的电荒,进而导致电价、油价上涨,加上国际煤价上涨及大宗商品持续上涨,会加剧粮食、农药化肥等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会突显出来。

“粮食储备和生产需要电,如断电,粮食的生产和加工会受影响,价格就会涨上来;农药化肥,限电会限产、减产,供应会减少,价格会上涨,也会引起粮食价格上涨。”

不过,程凯也表示,水电粮食属于基础民生问题,如果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官方会平衡这几个方面的物价,“把价格压下去,因为这种情况可能造成社会动荡”。

政治考量 控制物价 通胀或被掩盖

对于CPI持续回落,原材料领域的物价涨幅还没能有效地向终端消费品传递,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10月15日对大纪元表示,最主要原因是中共基于政治考量,刻意对民生方面的物价进行了控制。

“特别是民生用的电和油,中国(共)是不可能让它涨价,有政治的因素,不像欧美可以比较灵活地反映在售价上面,中国是不允许的。特别是即将进入用电旺季,如果放手让民间用电涨价,对中国民众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另外,年底消费旺季也即将来临,如果这个时候让物价上升,会让民众感受到物价膨胀的压力,所以,它会透过控制电、油等这些物价来控制住整个CPI。毕竟今年中国的经济表现也不如市场预期,在这样的状态下,控制物价显然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官方称,影响9月CPI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持续下降。路透4月报导,据今年4月中共海关公布的数据,中国3月进口肉类102万吨,是2020年1月以来最大月度进口量。数据还显示,即使今年初以来猪肉价格大幅下跌,肉类进口量仍从2020年3月的91.9万吨增加11.4%。

9月的数据还显示,9月PPI和CPI通胀之间的差距,从8月份8.7个百分点扩大到10个百分点,这也是自1993年以来最大。

黄世聪表示,造成PPI跟CPI剪刀差这么大,最主要原因还是中共控制民生产品价格,而生产者这一边却面临物价狂增的局面,“所以,变成一个非常大的落差,反映出中国目前民间的消费力或许还能够支撑得住,但对厂商可能会面临到被成本挤压,加上消费产品没办法涨价的双重压力,这对中国经济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在中共持续严控CPI,让PPI不断增大的状况下,中国生产商会面临非常巨大的通胀压力。黄世聪说,“若原物料等上涨不能转嫁出去,上游企业得承受更严重的亏损压力,长远来讲,如果企业撑不住了,可能就裁员,最终可能由政府或全民买单。目前中共只是把痛苦从民间转嫁到了企业。”

黄世聪表示,如果国外原物料进口一直居高不下,终端价格又没办法反映出去的时候,对中国经济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害,通胀也不可避免。

大陆媒体报导,10月13日,行业巨头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由于各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将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3%~7%不等,新价格于2021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香港房市持续低迷 刘嘉玲突然抛售海景豪宅
“35岁诅咒” 被裁中国科企员工吐心酸
【净园财经】大陆个贷不良资产暴增 或掀破产潮
Gucci中国销量跌 奢侈品牌在华前景蒙阴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