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跟孩子一起调节情绪

作者:雪莉‧乔汉 译者: 谢明珊
妥善调节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享受亲子时光,互相滋养彼此。(photos.com)
font print 人气: 59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无论情绪有多么痛苦,都不是该害怕的东西,而是值得聆听和回应的资讯来源。情绪会透露我们重视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害怕什么。但是记住了,觉察情绪并展现适度的同理心,绝非不是无条件接受情绪的源头或后果。虽然情绪没有对错,但有些情绪表达方式对当下的情境有用,但有些确实于事无补。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他可以尽情感受自己的情绪,但不可以任意表达情绪,不顾虑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当我们教导孩子如何积极且适当地表达感受的情绪,他们会发展出真实的自我意识──肯定自身的需求、渴望、经验和价值,相信必须跟别人分享。

当孩子学习如何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你其实可以透过两个层面来影响他们,首先是你神经系统层次的内在感受,会透过肢体语言传达给孩子,再来是你的言行。我们经常轻视孩子的情绪,因为我们用大人的标准看事情,有时候会没耐心积极处理,就急着抹煞孩子的感受,也可能不太明白什么是情绪,看到孩子有情绪就讨厌。无论如何,父母不是天生就会同理孩子的情绪。这里提供一些秘诀,当孩子有负面情绪,不妨回想这些提醒,记着觉察、安抚和反思这三个阶段。

觉察、接纳和舒缓

首先,你跟孩子相处时,让孩子安心感受情绪,同时你运用自己稳定的情绪来安抚和镇定孩子,帮助他回归身心容纳之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保持情绪协调,平静、放松、活在当下、专注和开放。别忘了,这是一种生理状态,记得给自己几个深呼吸,专心拉长呼气,放松脸部和心脏周围的肌肉。

别急着谈论情绪本身,也别急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除非情况很紧急),而刻意消除孩子的情绪,或者关闭孩子的情绪,比方丢给他们iPad、食物或其他享乐方式,让他们暂时忘记情绪。如果是轻微的情绪,转移注意力或善用幽默感可能会有用,但如果是在鼓励孩子忽视情绪,这样就不太好了。

别想控制或扭曲孩子的情绪感受,例如轻描淡写或刻意忽视,跟小孩说:“别这样,情况没那么糟”、“你真的没事”、“你以前就遇过了,不是好好的吗?”这些话都是在藐视孩子的感受。父母经常小看孩子的感受,比方说“别傻了,你反应过度了”,或者用藐视的口气说:“你在伤心什么?根本是小事啊”、“快去房间,让自己冷静下来”。

不断提醒自己“人有情绪是很自然的事情”。虽然大人有理性的头脑可以修正并控制情绪,但孩子只有很基本的情绪“关闭键”,所以会相当不舒服。孩子需要你的协助和温柔,而非你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如果情况失控了,也别急着回应或担心,因为孩子的情绪有办法平抚,比方透过安抚、同理心和一点理性思考。一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比方小婴儿,如果情绪非常激动,必须让孩子自然发泄完毕,大人只好要努力克制自己,以免情绪失控!

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记得你是孩子情绪调解的“代理脑”。孩子的情绪调节回路发育不全,不可能自行调节情绪。你跟孩子共同调节情绪的能力越好,越能够帮助孩子发育和强化这些回路。

让自已缓慢深呼吸几下,放松你的肌肉和脸颊,试着处在当下。如果你觉得焦躁或紧张,不妨把呼吸拉长、放慢。这么做会让心跳变慢,把你带回身心容纳之窗,试着在心里升起温柔和温暖的感觉,把这份感受传递给孩子。

跟孩子眼神接触一会儿,让孩子在你面前感受情绪,不急着掩饰、改变或控制孩子的感受。

如果感觉对了,试着温柔的安抚孩子,例如轻抚、拥抱、依偎,或者轻松陪在他身旁。如果你是真正的平静和慈爱,语调极为轻柔和温暖,孩子会自动靠向你。你不妨透过肢体语言,让孩子明白情绪不好是正常的,情绪并不会压跨你们,你会在旁边协助他和安慰他。一切尽在不言中,轻声细语也是可以的,但通常没有必要说话。

当孩子回归身心容纳之窗,你也给了他时间感受情绪,甚至还亲自安抚她的情绪,就可以开始教他觉察和处理情绪了。如果能够好好安抚,有时候根本不需要言语表达、纠正或教训,只不过教孩子辨识情绪和重新看待情况,不仅有安定情绪的效果,也有助于调节情绪。

等到孩子平静下来,你可能想知道情绪反应的原因,但是尽量敞开心胸,无论你自以为有多么了解孩子,都可能带入自己的偏见和成见,因此,务必放慢脚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孩子有些话可能会触发你的批评或情绪,但绝对要克制住,忠实反应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说的话。用心“看见”和“听见”言下之意,让孩子明白,你可以从他的观点看事情。如果可行的话,说出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认识情绪的词汇,比方用轻松的口气说:“你这么耐心等待,想说迟早会轮到你的,但朋友就是不传球给你,难怪你会如此不悦。”你最好要处于平静和调节情绪的状态,语调保持温柔和放松。如果孩子的情绪状态令你痛苦,你会表现在声音上,便无法有效镇定孩子的心情,敞开孩子的心。

当孩子静下来,愿意听你说话了,你可能想跟孩子讨论行为和情绪表达。我有一个安全的方法,绝对不会触发孩子的羞愧反应,你只要抛出问题,让孩子自行联想后果,比方:“你对朋友大吼大叫还推他,朋友会有什么感受呢?”“你这么做,他会想要传球给你吗?还是会生气呢?”“你表达情绪时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吗?”“为什么你没办法多等一下呢?”

记住了,语调会影响孩子对你问题的看法。如果你的语调不对,孩子会心生敌意和批评,但只要你语调正确,孩子反而会保持好奇和中立。如果你在乎孩子有没有说出“正确”答案,那还是不要问了。

跟孩子解释,对话的方式会改变当下对彼此的看法。人没有生气或心烦时,通常会比较愿意听别人说话。此外,鼓励孩子求助,尤其是特别愤怒或情绪化的时候,不妨请你帮忙,或者求处其他可靠的大人。

无论你想不想研究这些技巧,我都要再三强调,心连心的连结永远是第一,唯有奠定这个稳定的基础,这几个章节建议的行为才会水道渠成。长期固定练习和努力,都会有不错的程及。大家别忘了,平衡对于教养至关重要。如果失去平衡,我们会太死板,容易落入威胁防卫模式。最重要的是做得“够好”,而非做到“完美”。

你能察觉到你做得好不好,比方孩子越来越敞开心胸,更愿意听你说话,家庭生活更平静,带不可能从此一帆风顺。如果你们亲子连结的时间够多,孩子便能够包容关系暂时断裂。唯有当孩子有安全感,相信你会妥善调节自己和他的情绪,你就会发现彼此更同步了,进而开始享受亲子时光,互相滋养彼此。

─ ─摘自:《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教养从心连心开始…》大树林出版社提供@

影片提供: 大树林出版社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 如果孩子已具备自我调节力,那么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有效的学习计划与实践后的自我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达成目标,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