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创导台湾风格 写生水墨画家蔡茂松

水墨画家蔡茂松。(蔡茂松提供)
人气: 58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10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孙帼英台湾台南报导)出生嘉义县义竹乡芊仔寮的蔡茂松,因从小在家帮忙家务,直到九岁时,村里成立了“和顺分班”,黄祯祥老师逐一拜访,才把孩子们找回学校,在“混龄班”学习。

小学借用庙堂上课,耳濡目染下,蔡茂松经常画关公、大仙等宗教人物,获得不少赞美。他说:“中学时,最大的愿望是学画符,到庙里当赤脚仔仙。现在想想,还真有趣!”

村里三个人考上新营高中,蔡茂松是其中一个,透过恩师黄祯祥再三登门求情,父母亲才答应成全他的读书梦。他说:“我的学费是妈妈养鸡鸭卖来的钱。”

高中学校有一间美术教室,提供给对绘画有兴趣的学生使用,热心的学长会主动指导学弟妹。蔡茂松就在这里培养出绘画兴趣,他的艺术才华也经常被学校所重用。

高中毕业,蔡茂松自忖比较善于美术,所以报考国立艺专(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但是不曾拜师学画,考试前连炭笔是什么都不知道,幸好,热心的学长不但送他一支炭笔,还传授他作画秘诀。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他竟然考取了!

良师益友 促进画艺修为

进入艺专,蔡茂松师事傅狷夫、胡克敏、高一峰、孙云生等名师。由于没有绘画基础,程度落后同学一大截,透过一年的勤奋学习才迎头赶上。二年级分组上课,他选择了国画组。不是对国画情有独钟,而是基于经济考量。蔡茂松说:“做雕塑、画油画要花很多钱,根本不敢选,而一支毛笔九十元,可以用三年。”

蔡茂松表示,他的画受傅狷夫老师影响最深。除了扎实的笔墨基本功外,傅狷夫强调“师法自然”,并鼓励学生“三多”:多画、多看、多想。“多看”指汲取历代名家精髓,体察天地自然奥妙。“多想”指经常探究画理画史,思索创作方向。因此,蔡茂松在写生创作中多有体会,在题材上也展现出自我风貌。

在人品修为上,蔡茂松认为,艺评家姚梦谷对他的影响最大。姚梦谷曾以墨宝《闲则作画,穷则读书》相赠,提醒他遇到瓶颈时,只有读书才能再现契机。建议他,从明清小品文入手,体会文人写情叙景的角度,再运用到绘画取景上。之后,他又阅读了《庄子》,大大提升心性,纯化艺术境界。

在蔡茂松的艺术生涯中,良师、益友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除了傅狷夫、姚梦谷老师,他与台南画坛前辈蔡草如、吴超群也有极深的交情。跟同门好友罗振贤、杨智雄、黄明贤、张伸熙、王国和等人以画会友互相促进,情谊深厚,并尽心照顾学子,提携后进,共同承传了南部水墨画坛优质的风气。

主张创作不能脱离现实

艺专毕业后到1980年的十几年中,蔡茂松以参加各项美展竞赛来磨练技艺。在全国美展、全省美展、台北市美展中,都荣获过国画类首奖,并先后获得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及国家文艺奖殊荣。

蔡茂松应邀参展,举办个展及联展共五十余次,著有《国画笔墨探源与欣赏》、《国画教学研究》、《蔡茂松国画集》(一)、(二)、《国画创作理念解析》。1980年至2001年,任教于台南师范学院,退休后转任长荣大学,致力提升扩展该校视觉艺术的面向与层级。2015年,在长荣大学退休,获颁名誉教授,继续指导学子。

2006年,蔡茂松担任“台湾南方墨艺学会”创会理事长,倡导“台湾风格”的水墨创作理念和实践。举办一至三届“台湾艺术艺术系所校际水墨观摩展”。也举办“仿古与创新:精致小品展”,主张“学术创作与市场行销”并重,推动产学合作。

写生为主的台湾风格

蔡茂松以写生为主,强调自然,举凡身边周遭、外出旅游看得到的景色都能入画。他说:“艺专时跟张大千的学生孙云生老师学过,对泼墨有研究,所以墨色较重。不过,主要是画自己的个性。”

《天祥秋色》。(蔡茂松提供)

《天祥秋色》,获得第三届台北美展第一名。表现天祥一带入秋后幽深宁静的山色。采三段叠架式构图,全画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这是他早期最常表现的浅绛画风。

《抽沙图》。(蔡茂松提供)

《抽沙图》,蔡茂松用笔墨记录安平一带抽沙造陆的故事。大片的鱼塭经过填沙造陆,成为新生地,造就另一波繁荣的景象。画中蜿蜒的抽沙管,如一条灰色巨蟒,自远处抽取海沙,由远而近,最后于低洼处倾泻而出,状如泉涌。

《瓜田清晓》。(蔡茂松提供)

《瓜田清晓》,蔡茂松对瓜园的情感来自童年记忆。他说:“我的外祖父、 父亲都种瓜,从小我就看着瓜园长大。所以,我对瓜园体验极深。”他曾先后以西瓜、丝瓜、冬瓜等瓜园为题材,应用花卉没骨写意的笔法,透过山水的构图形式,创造出充满感情的田野佳作。

《涛》。(蔡茂松提供)

《涛》,蔡茂松画的巨浪拍岸,多取材自台湾东北角和佳乐水一带沿岸地形。奇岩怪石的台湾海岛景观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山水,所以也是他所钟爱的题材。

《清塘佳趣》。(蔡茂松提供)

《清塘佳趣》,因成长与居住环境的关系,蔡茂松对鱼塭和水塘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对渐渐消失的鱼塭,这类题材有一份怀旧的乡土之情。竹竿错落的是鱼塘常见的景色,蔡茂松表示,竹竿的长短、粗细、左右斜线、间隔距离,在画面安排上非常不易,即使是一根竹竿,运节的顿挫转折都须留意。◇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