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九月九日重阳节 涵容什么文化意蕴?

作者:容乃加
仙山楼阁图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中华文化中有多层次的义涵,意义深厚悠远。图为宋佚名《仙山楼阁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90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重阳节”,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是个生命意味深长又特色鲜明的节日。重阳节是黄历的九月九日,日、月皆逢九,两阳相重,故名“重九”、“重阳”,在民俗中称为“重阳节”,也简称“重节”。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重阳节,反映天人合一文化的内涵。

九九重阳节在中华文化文化中凝聚了哪些文化、民俗意涵特色呢?

一、九九阳极之数,宜长宜久的嘉节:

在《易经》之数中,九是阳极之数,又谐音为“久”。换言之,九九意为长长久久,就是长寿的象征。故而自古以来以这一天在民俗中也成了“老人节”、“敬老节”。西汉的《西京杂记》记载相关的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二、九九日月并阳,步步登高嘉节:

重阳日是步步登高的好时辰。从节气来看,重阳多落在秋高气爽的深秋,过了这一天就准备迎寒了,最佳秋色在九九重阳,因而这一天是登高的嘉(善)节。古人利用此日,举行宴飨高会。南朝梁《荆楚岁时记》也记载:“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南朝)宋未改。”

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在重阳日给好友、重臣钟繇写信,表示九月九日盛大聚会的雅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日与钟繇书》)

唐代很重视重阳节,皇室赐宴、放假。长安曲水宴一在春天的上巳节举行,另一就是秋天的重阳节。文武百官放假,自选胜地去旅游,登高聚宴。

饮宴中的名物“重阳糕”,南宋民俗志《梦粱录》有记载了:“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王府、贵家以糕相赠。”糕与高谐音,有“百事俱高”的吉祥意义。

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一到九月九日庆贺重阳嘉节,有出城登高的,有在风景名胜处作诗、饮酒、烤肉、吃糕的,也有望海、赛马的。集合各朝代欢庆重阳的大成,宜文宜武各取所爱,真是飒爽金秋之快事。

三、九九之数阳极之数,祸福相倚之变兆

天地间阴阳消长的关系是“变易”的,但是阴阳相倚的道理是“不易”的。《易经》晓谕人,物极必反,祸福相倚,灾难可能在欢庆中忽然而至,所以也有“阳九之厄”的说法!过了九九重阳,一年金秋亮丽也走到尽头了,金黄转成萧飒,阳盛转入衰落,阳消阴长更加明显快速。这一天给人祸福相倚的警惕。

民间普遍以菊花、茱萸入酒做成饮品,以辟邪、延寿,寓意消阳九之厄。如《梦梁录》记载,“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都是消“阳九之厄”的吉祥物。

四、九九重阳是辟恶疫之日:

九九重阳辟恶疫的做法,从西汉就有了。《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就是辟恶疫的一种做法。

在民俗中,重九有防疫节的历史典故。南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相传东汉时,豫州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地方有个叫桓景的慕道之人,跟随方士费长房游学求道多年。有一年晚秋时节,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汝南会遭瘟疫的灾厄。费长房事先教他辟灾的方法。

桓景牢记费长房所授之法,他事先准备好茱萸囊和菊花酒。到了九月九日大清早,他将茱萸囊给家人乡人戴上,领着他们登高避祸。到了太阳下山才回家,发现家禽、家畜果然都暴死。据说,重阳佩茱萸登高避疫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下来了。

五、天人合一重阳日 识仙缘寻真乡:

二千多年前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篇中探索“重阳”。屈原所指的“重阳”是清澈的天宇,是神仙之乡。古人有一说,天有九重,故而以“重阳”代指天。屈原远游赋吟:“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星名,太白星)而观清都”,就是上了天境,去寻访庄严美好的神仙殿堂。

相传九月九日这一天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乘龙升天之日,而著名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也是在九月九日这天升天成仙。这样的历史与人物交织的图像,凸显了九月九日这一天的非凡意义,直接指向生命的探索。代代重阳,年年九九辰,一直在提醒人生命的深处记忆:怎样才能返本归真,脱去尘俗的拘绊,回到生命原乡最美好的境界?

综合说来,九月九日重阳节,在中华文化中除了《易经》的生命哲学的含意、民俗的含意,还有修道成仙的修炼文化的典故,指向生命为何而来的追寻。这个节日意义,实在深厚悠远。@*#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发扬的季节。谷雨是暮春的最后一个节气,错过谷雨终就错过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当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万物的生长皆清净㓗齐阳气发,所以称“清明”。自古以来清明融合了节气、历史的内涵,形成古老又丰富多元的节俗!其中不少节俗传自仅相隔一二天且节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节。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节气“清明”表示什么意义呢?清明对应卦象是什么涵义?如何利用“清明”让人生“乐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节气后到来的是“清明”,此时清净明洁之气象,弥布天地间,万物欣欣向荣。我们来探索一下: 清明节的日期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间变动呢?古代的清明节也放连假吗?作什么活动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个很有指标性的节气,在生命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中国的节气“春分”指示新生、诞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节、复活节的时间也都在此时节。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时节展现了什么妙合之处吗?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载,立春带春来!立春的精神与器物文明有哪些丰富的表现?立春养生怎么养?我们从天人合一的视野,展开立春的丰富文化内涵。
  •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
  • 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雪,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下雪天,但“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在冬天的六个节气中,就有两个节气分别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节气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标志冬季的开始。从天人合一的精神意义来看,怎么过冬?怎样养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