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欧盟CBAM2023年登场 台湾准备好了吗?

CBAM管制水泥、电力、肥料、钢铁、铝等5项产品248项中,台湾有212项输欧,金额为245亿元,主要以钢铁制品为主。(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气: 13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1年11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湾台北报导)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2023年上路,但台湾与减碳相关的《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没把握是否年底送立法院,碳定价则需等《温管法》修法通过,纳入子法订定,预计2023年实施。专家认为,修法、碳定价时程都来不及,建议企业做好碳排资讯盘点与分析,政府则应协助企业进行相关谈判。

欧盟CBAM2023年上路,2023至2025年是试行阶段,2026年才正式实施。据台经济部统计,CBAM管制水泥、电力、肥料、钢铁、铝等5项产品248项中,台湾有212项输欧,金额为245亿元,主要以钢铁制品为主。

台湾绿电应用协会秘书长许博涵对《大纪元》说,环保署修法、碳定价节奏的确比较慢,如果接下来2022年能以公开透明资讯跟利害关系人、相关团体做很好的沟通,他认为不算晚,但迄今都还没看到具体框架出来,一般产业与企业界都感到无所适从,到2023年之后没有缓冲期,企业更有危机感。至于在子法中订定碳定价,他说,时程慢且效力小。

中华民国企业永续发展协会秘书长莫冬立表示,CBAM所规范产品的生产地或国家,如果有碳定价可豁免或减免碳关税,不过,到目前为止台湾还没有碳定价,产品碳排放密集度对比欧盟就不能适用豁免条款,由于涉及经贸谈判,相关政府单位必须跟欧盟展开对话,出面协助厂商沟通。

莫冬立告诉《大纪元》,CBAM第一阶段针对初级产业,以原物料相关产业为主征收碳关税。过去台湾这些行业对碳定价态度比较保守,因为碳价会让生产成本增加,但这一年来欧盟CBAM衍生到其他国家、地区碳费也都逐步上路,形成国际普遍做法,国内厂商除了接受,也希望政府脚步能快一点。

他建议,在台湾碳定价制度还没上路前,厂商要先做好碳排资讯盘点及分析,如果能呈现产品生产过程碳排强度、生产效能比欧盟地区厂商更优秀,还是可以争取CBAM豁免或减免空间。

建立碳排资讯 中小企业需辅导协助

除了《温管理》修法将改称《气候变迁因应法》延宕时程,台湾面对CBAM,恐怕还有碳定价、碳盘查制度、碳盘查人力、第三验证公司、排碳交易制度等急迫性议题。

莫冬立表示,碳盘查对规模较小的公司会是较大的负担。环保署碳盘查登记制度已经走了好多年,要求的对象以大型厂商为主,大型厂商有能力提供相关资料,但中小型厂商则需环保署、经济部等相关单位辅导、建立碳排资讯,以因应未来碳定价上路。

许博涵说,碳盘查任务从2015年《温管法》订定以来就一直进行,温室气体当量的检查与计算,都有顾问公司、专门机构协助进行。比较大的问题是企业为避免碳排放量高于欧盟标准,采取的减碳手段谁来认证?像上个月18日环保署审查通过台北市微型碳权抵换专案,由于环保署温室气体减排或抵换专案是以个案为主,审查公信力欧盟会不会承认令人担忧。

关于碳盘查人力及第三方验证公司,莫冬立表示,台湾有些机构可以训练辅导验证,未来整个验证对象要再往下延伸到中小企业,市场需求会跟着扩大,需要更多辅导与验证人力,接下来一年内要尽快把人力、人才培训出来。他也提到,目前有中小企业或公司应用数位系统、工具等做碳盘点与资讯整备,不过这些数位系统工具需普及化,也须政府协助厂商降低碳盘点成本。

许博涵则建议,环保署进行碳减排审查认证或抵换专案方法学,可以跟欧盟协商、彼此互认,也就是希望台湾减排成果能被欧盟承认,他也期待企业能多买绿电,绿电最客观,产品制造用了多少度电,“只要有绿电证明就OK”,对产业来说也比较容易上手。

排碳大户只有288家 碳交易受限

关于排碳交易制度,许博涵表示,台湾并没有碳交易市场,台湾目前只有288家2.5万吨以上的排碳大户,所以环保署应该不会开放碳交易,因为效益不高,碳交易就是你换我我换你,只有近290间排碳大户换来换去,无法达到碳交易预期效果,且也很难做到非排碳户进行抵减,释出减量部分让排碳大户购买。

许博涵提到,除非碳交易市场扩大范围甚至到全民,生意就会大很多,但如果连中小企业都被设定大量减碳标准,恐怕会让中小企业受到很大冲击,所以现在环保署只针对排碳大户。台湾市场太小,在排碳量体这么少的情况下,碳交易有局限性。中国大陆与欧洲排碳户多,可以给予排碳额度的公司很多,碳交易比较没问题。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