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获英国政治庇护 王茂俊:港人应保护香港文化

王茂俊
王茂俊认为,海外港人应保育香港文化。图为王茂俊出席伦敦支持BNO修正案集会。(文苳晴/大纪元)
人气: 58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12月09日讯】(大纪元特约记者文苳晴报导)在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的知名人士王茂俊,经过逾一年流亡英国的生活后,于今年9月底获内政部批出为期5年的政治庇护。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他表述了自己创建“香港连邻”的最新动向和如何在海外保育香港文化。

专注“香港连邻”事务

曾化名“韩宝生”的王茂俊,一度被误传在2019年的“8.31太子站黑夜”遇害,目前在英国刚刚申请到政治庇护,“我从申请至获批刚刚好满1年,有进行两次面试。过程中也要告诉当局申请原因,包括8.31的八项不合理控罪以及来自中共和港警的‘造谣者’压力,证明自己遭到政治迫害。”

被问到自觉心态上最大转变是什么,他明言虽感到“老土”,但这两年的种种经历是翻天覆地的改变。今年5月已踏入30岁的他亦由以往的怨恨转为爱,故决定成立“香港连邻”(Hong Kong Link Up),帮助所有身处英国的港人融入社会,希望在往后的日子可专注在组织事务上。

王茂俊表示,截至11月下旬,组织已收到超过三千五百份申请,目前已成功配对逾150对“英港伙伴”。

失去灵魂的香港

王茂俊表示,中港矛盾被指为近年香港社会对立的主因,近年香港本土意识抬头,大众对本土社会议题越趋关注。反送中运动期间不时见到一些具本土文化的文宣,抗争者也希望能够保存属于香港的固有文化,抗拒中共文化。

王茂俊认为,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想要好好保留下一点旧时代的文化,在现今的社会气氛是难上加难,早前的深水埗水库事件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政府“利”字当头的保育政策往往未能保留香港文化的原貌,甚至逐步蚕食香港文化的本质,让这座城市所承载的灵魂逐渐流失。

他言道:“九龙皇帝的画作越见越少,甚至可以用维修方式破坏。再看看重建后的利东街完全面目全非,旧式唐楼消失不见,被一堆豪宅和商厦淹没。我看不见有什么与‘囍帖街’关连。”

王茂俊直言,香港特区政府只重视利益,导致香港文化保育政策的失败,但其背后更反映政府于规划保育政策时的商业和中共的政治考虑,“本质上以经济效益为主,文化保育为次,导致本地文化逐渐被商业元素所扭曲,甚至将其边缘化。同时它又要顾及共产党的感受,很多港式用字都已经消失不见。”

海外港人应保育香港文化

王茂俊认为,香港文化是港人的灵魂,“过往数代的人在这里生活,留下一系列的足迹,当中的生活点滴慢慢形成一种习性,并在广东文化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独有的香港文化。”但他认为香港的情况已经不容任何异声,“你提香港文化都会被扣帽子说你‘港独’”。

过往香港市民可以自主发起保育本土文化运动,更有不同的政党和团体对政府施以压力,最终捍卫属于港人的独有文化,但在“港版国安法”实施后,已经近乎不可能。近年移居或流亡海外的港人越来越多,他认为海外港人是有责任好好保存这属于香港人的文化,上一代保持向下一代文化传承,将香港文化特色好好保存,在将来为这座已被极权弄到逐渐褪色的城市重新注入灵魂,再次涂上属于香港的文化色彩。

与此同时,移民还有面对被同化的现象,王茂俊明言自己在努力融入英国社会的同时,也要面对自身文化的流失,“日常生活上你主要讲英语,粤语长时间少用,就会出现问题。”但他反问一句,为何印度族群移民英国多年,可以好好融入社会,但同时会好好保存到印度文化?“皆因一份坚持!”

以食物打破语言隔阂

王茂俊表示,香港的文化历史不长,“香港文化只有约一个半世纪,基于英治时代。相比邻近的日本、韩国、中国根本是小巫见大巫。”但英治时期的东西合壁逐渐令香港形成一种独有的文化,令它为国际所认识。

他认为,正要把握此点向英国人好好介绍香港文化,“较年长的都对香港有认识或感情,他们有的曾经在港工作,或担任驻港英军甚至政务官员等。他们都会记得这个独特的亚洲城市,也会对此感到非常骄傲。”

此外还有一些香港独有的文化是难以用英语去完全阐述,王茂俊认为通过介绍香港特色食物,是一种打破语言隔阂的方法,“英国饮食普遍被认为是单调,所以英国人都很乐意去品尝异地美食。香港的饮茶文化和小食文化正是文化之最,将烧卖、冻柠茶、鸡蛋仔、格仔饼、西多士等港式食物介绍出去,是香港文化保育和传播的关键。”

最后,被问到为何要坚持在海外保育香港文化,他直言:“香港文化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回忆,包括食物、流行曲、港产片、港式粤语。重点是我是一个香港人,就算流亡海外,也要好好保育香港文化。”

责任编辑:陈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