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用一计 让富家子败光了财产 结果感人

文/杜若 整理
殷翁行事高义而且又有远见,不是寻常小辈所能企及。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4467
【字号】    
   标签: tags: , , ,

清朝时,有一富家子弟饮酒赌博,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在他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时,出现了一位老翁。一年以后,富家子弟恍然醒悟,原来财产是这样败光的,而老翁为了他实在用心良苦……

清朝时,安徽绩溪县有一位殷姓老翁,与柳翁颇有交情。柳翁临死之前,将儿子托付于殷翁。柳家儿子长大后,心思不定,整日在外游荡,加之品行不良,终日以饮酒博戏为能事。

殷翁对他说起柳父的遗言,苦口婆心地劝他走正路,每次都是说到痛哭流涕才做罢。但柳家儿子始终没有悔改的意思。

殷翁知道难以改变柳子的心意,于是找人跟他赌博。柳子博戏,赌注下得越来越大,每次赌输就去卖田还赌债。殷翁就出钱托人买下了那些田产。凡是柳家田地所生产的谷物,殷翁都妥善处理安置。

后来凡是柳家儿子所卖的田地、金玉器皿、字画古玩,殷翁全都以柳家田地所收入的钱财,一一购买过来。不到几年,柳家的良田财产全都归到了殷翁的手上。

久而久之,柳家儿子变卖了家中的一切,最后连所住的房子也都卖了,财产全归了殷家。柳家儿子没有谋生的能力,既没有了住宅,也没有了立锥之地。他开始轮番寄宿在亲戚家。

因他品行不正,又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常常受到亲戚的蔑视,时常遭到只能吃剩食的羞辱。继而,柳子辗转到僧庐道观借宿,久了僧人道士也很难收容他。柳子无力谋生,最后只好在街上乞讨。夜里席地而卧,与群丐为伍。

有一天,殷翁招柳家儿子来到家里,为他沐浴更衣,供给他饮食。殷翁说:“你还记得我以前给你说过的话吗?”柳子悲从中来,痛哭自责。殷翁说:“你失去的财物,不可能再回来了。你姑且努力读书,或者还有成才的希望。”殷翁收容柳子在自己家里,柳家儿子从此果然发奋读书,一年以后,竟也考上秀才,名列诸生籍。

殷翁看到了他的改变,就将以前买下的柳家田宅尽数归还给他,说:“我见你沉迷不悟,难以用言语唤醒你,不到山穷水尽,你不会知道改变。所以不得已,出此背水之计,希望你能置之死地而得新生。”

殷翁说:“我派某甲某乙和你饮酒博戏;某甲某乙买你的田宅,也都是受老夫之托。如今这条计策已有成效,公子只要继续努力,前程不可限量。老夫年迈,不久就要谢世,去见你死去的父亲,我也无愧于九泉之下与令尊相见了。”

柳子听了感动至极,完全不知所措。邻里乡民听说此事,都感叹殷翁行事高义而且又有远见,不是寻常小辈所能企及。@*#

(据《右台仙馆笔记》卷三)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7大暑值中伏,溽暑至,也是掌握“冬病夏治”的时机。知道冬病夏治的养生保健妙法吗?大暑跳、仙草饮、伏姜、姜枣茶、各式各样的保健粥品……“大暑船”送走瘟疫也是大暑节气的特殊风俗。“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大雨时行、土润溽暑。炎热、大雨让人难当,不热、缺水又让人犯难,世事难两全,怎样悠游自在……
  •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相字大师是宋代的谢石,他曾为大宋两皇帝测字,后来被奸臣秦桧害死。南宋时的周生也精通拆字术。宋以后,民间善此术者不在少数。明代的张乘槎和乾隆年间的范时行也颇得测字精要。相一字知命知事,甚至知天下大势,如易学一般精准。
  • 晚清时期,曾经流行过鸦毒,时人吸食鸦片成瘾难戒。罂粟本是花草,最初用于观赏,或用于医药。其汁液稀薄难以成膏,为何后来忽然出现了鸦片膏?这阴沉深褐色的东西,有什么来历?清人奇梦揭示了真相。
  • 中医看病看整体,因此古人说“中医治未病”。(Shutterstock)
    一个人在阳间犯下过错,冥府根据罪过轻重,在阴间判其受到相应的责罚。在中国古籍里,在医学角度之外,对肉身病痛赋予了另一种解答……
  • “自写履历”,自己写自身的经历,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如果换一个场地,如此简单的事,会让人恐惧到手不停地发抖。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
  • 清朝时期,有一个疯癫的和尚,看他蓬头垢面,嬉笑无常,却有着妙手回春之能。平日游走街市,就像行走的市价行情“晴雨表”。他肆意抓取食物,店主们却都心甘情愿,任他大快朵颐。
  • 心灵感应,一种神奇的交流现象,超越于语言、文字形式之外。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感应,人与物之间也可以互相感知。从古至今,在东西方,神奇的感应现象持续上演。
  • 图为元 陆仲渊绘《地狱十王之.五七阎罗大王图》。(公有领域)
    不仅阳间人会犯错,其实,地狱使者偶尔也会出现“工作失误”,致使一些人有了奇特的经历。
  • 在中共七十多年来的统治下,尤其在其片面追求财富、忽视道德约束的宣传引导后,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可以说是急剧下滑,许多自私自利的国人都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挂在嘴边。在这些人看来,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取私利,老天都不会见容。
  • 清朝一代名臣汪守和(1764—1836),江西乐平县人,在乾隆年间就中了举人,曾任新喻(今新余)县教谕。嘉庆元年(1796年),他赴京参加恩科考试,殿试被钦点一甲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在嘉庆和道光年间,先后出任同考官、起居注官、奉天府丞兼奉天学政、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