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中英关系结冰 2021经贸向何方?

人气 397

【大纪元2021年02月10日讯】1月31日,英国的BNO签证新规正式开始实施,这对香港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未来中英关系又将如何发展呢?虽然目前英国对中共的立场变得比较强硬,但是中英两国之间经济往来比较密切,在首相约翰逊领导下,英国政府对中共的态度是否还会软化呢?

英国签证新规 将引发BNO移民潮

英国的签证新规1月31日正式开始实施,持有BNO的香港居民即日起可申请英国居留签证。虽然不清楚会有多少香港居民开始申请,但是,自从去年7月“港版国安法”生效之后,香港居民申请BNO护照的人数比以往激增了3倍。截至1月中旬,大约73.3万港人持有BNO护照。目前香港的人口是751万,相当于每10个港人中就有一个人有BNO护照。

按目前数据,有290万的香港公民有资格申请BNO签证,算上家眷一共有520万人。英国内政部在1月29日预测,第一年将有至少12.3万人会通过BNO的方式赴英,5年内将有大约25.8万到32.2万人申请。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的数据,在1997年之前的港人外移潮中,从1985到1997年的12年里,香港一共有57.6万人移居外地。也就是说,在未来5年中通过BNO途径移民英国的人数,可能相当于那个时期12年总和数字的一半。

不只是人口的外迁,香港的这一波移民潮,也必将带动资金外流。

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在1月份发表的投资市场研究报告认为,2021年将有大约2,800亿港元资金(约361亿美元),会因为港人移民英国而流出香港,而在未来5年流出香港的资金,则可能达到5,880亿港元。

中共推出反制措施 但无实质作用

BNO护照是什么?在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之后,移交香港主权已成定局,所以,英国在1986年修改国籍法,创设英国国民(海外)身份(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BNO护照。过去,BNO持有者只能在英国逗留6个月,而且没有工作和定居权。

但是,在中共2019年6月30日颁布“港版国安法”后,这个政策发生了改变。英国指责北京撕毁了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之前所做的承诺,那就是维护特区的关键自由权和自治权50年不改变。

英国认为,对香港这一前殖民地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于是,作为对“港版国安法”的回应,2019年7月22日,英国宣布了新的BNO签证政策,为持有这种证件的香港人开通了一条通往英国公民的途径。这个新政策,让持有BNO护照的港人可以申请在英国居留和工作的签证;在英国居住5年之后,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权,并且在获得定居身份一年后可以申请入籍英国。

英国首相约翰逊说:“透过此举,我们履行了英国与香港人之间的深厚历史联系和友谊,并捍卫了英国和香港同样珍视的自由和自治。”

那么,对于1月31日正式实施的这个BNO签证新规,中共的态度当然是很不满,就在英国公布了新规的具体申请办法后不到24小时,中共外交部宣布,从1月31日起,不再承认BNO护照为合法证件,并说要保留进一步反制英方的权利。

但是,中共这一举动,不但是违背了中英联合声明,而且实际上也没有实质性的威胁作用。

据媒体报导,中英两国政府在1984年12月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当天,除正文和三份附件外,还交换了一份备忘录,其中确认了BNO可以用作旅游证件和身份证明。

而且中共的这项措施,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对BNO护照持有者的影响有限,因为香港人通过香港边检时会使用香港身份证,通过大陆边检时会使用中共当局颁发的“回乡证”,护照只在进出其它国家时使用。

这之前,中共曾放风威胁说,将取消透过BNO计划移民英国的中国国籍和居港权,而现在看来,中共的态度明显放软了。

从民间到政府 英国对中共态度转硬

目前在英国国内,从民间到政府,因为受美国因素、香港和新疆的人权问题,以及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都要求对中共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在去年9到10月时,英国智囊“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和欧洲智囊“中欧亚洲研究中心”(CEIAS)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英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急转直下,超过62%的受访英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负面”或“非常负面”;超过68%的受访英国人表示,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在过去3年变差了。这两个比例在欧洲13个国家中都是最高的。

而且,这些民调中受访的英国人中,绝大多数支持给予香港人居英权。现在英国的主流观点是,香港的发展处在由好向坏的转折点,香港问题也成为中英关系的主要问题。

去年,中共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曾经在一次线上发布会上说,中英关系遭遇困难,责任完全在英方。刘晓明把中共扮演成了无辜的受伤者形象,完全忽视自身在人权以及疫情应对上的问题。

对此,英国智囊“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夏添恩(Tim Summers)表示,中英关系不是突然变化的。夏添恩曾担任英国驻香港领事以及驻重庆总领事。他说,从2017年或2018年时开始,英国就已经调整了对中国的态度,不过在2019年和2020年时这种调整才变得更加明显。在人权问题上和香港问题上,英国政府的立场更加鲜明。夏添恩预计,这种情况会继续下去,应该会看到2021年英国政府对中国会更具批评性,而双边关系可能会整体恶化。

那么,英国难道不担忧这种恶化吗?因为在疫情打击以及脱欧等因素影响下,英国恢复经济需要中国,而且英国还曾表示过要成为中国在西方的最好朋友。

但是,夏添恩认为,从英国优先和日本、美国,甚至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可以看出,中国不会成为英国政策的核心。

中英关系未来走向 或受制于经济联系?

那么,中英关系的未来走向,是否会受到两国经济联系的影响呢?让我们来看看两国经济往来的现状。

在过去20年中,中英经济往来增长显着。据BBC报导,1999年,中国是英国的第26大出口市场,但是现在,则排到第6位。2015年时,中英两国还宣布开启“黄金十年”,在2019年时,两国间的贸易额还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教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2015年10月,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公司(EDF)正式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专案的投资协议。中方将为建设耗资200亿英镑的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C核电站提供部分融资。而这项投资被视为是2015年习近平访英的结果之一。

2012年1月,中共的国有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CIC)买下泰晤士水务(Thames Water)8.7%的股份,同年11月,又购买了伦敦希思罗机场(Heathrow Airport)公司10%的股份。

中国还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收购了英国北海石油生产的股份。

此外,中国一直活跃在英国的许多高调收购中,交易额达到数十亿英镑。例如:中国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Geely)收购伦敦黑色的士制造商LTI等等。

在教育方面,根据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NIESR)的数据,自从2006年以来,英国大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了两倍多。在大学和私立学校中,中国学生每年的学费,总计至少达到17亿英镑。以至于有专家警告,如果中国禁止学生来英国,英国大学将在财务上陷入困境。

约翰逊对中共的态度摇摆 或再被拉拢

鉴于中英两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那么,英国政府对中共的态度,确实极有可能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尤其是英国首相约翰逊对这方面的考虑。

例如:科技公司华为在英国的投资可追溯到2005年,这项长期投资非常引人注目。虽然华为将不会在英国推出新的5G设备,但仍会参与现有的电信基础设施。

在英国首相约翰逊感染病毒之前,英国一直没有排除华为参与英国5G网络非核心建设,但随着美国的施压,英国也决定跟随美国封杀华为,此举也受到了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称赞。但当时有英国传媒披露,其实约翰逊心底里并不情愿。他曾直言,美国如果要英国跟随封杀华为,首先应提供华为的替代品,美国没法提供构建5G技术,却要英国跟随封杀华为,其实对英国不利。

英国数码、文化、媒体及体育大臣杜永敦(Oliver Dowden)也曾表示,封杀华为,将让英国5G网络延迟推出至少两年,并会增加20亿到25亿英镑成本。

虽然现实利益摆在那儿,但是反对者认为,不能因为用华为省了点钱,就不顾国安安全了。资讯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如果被华为窃取,那损失不会是25亿,而是上万亿英镑也无法弥补的。

在人权方面,虽然1月14日时,英国外相蓝韬文指责中共违反人权,强迫新疆维吾尔族人收割棉花,并宣布英国政府将对中国新疆出口的货品进行紧急审查。但是,约翰逊的口气却似乎有点转变,约翰逊表示,英国必须对中国参与当地的关键基础建设保持警惕,也要加强保护数据及网络空间,但他不希望见到英国陷入“中国恐惧症”,他期望能和中国建立一个可以保持良好关系的世界,可以自由地与中国互动及进行坦诚对话。

约翰逊的这一番话,明显是留后路的,这种对中共的摇摆态度,很可能会在利益之下再被中共拉拢。

之前,对于中欧投资协定,中共在谈判最后阶段大幅让步,已有评论认为,这明显是中共把注码放在了欧盟,借此孤立英国。不过,以中共擅长又打又拉的作派,可能不但会拉拢欧盟,也会拉拢英国,因为中共除了想借助“一带一路”输出过剩的产能,还想把中共那一套统治手段输出到全世界。只要约翰逊肯低头下跪,相信中英关系马上就会转热,当然,实际得到更多好处的,也肯定只会是中共,而不是英国。

策划:许巧茹、宇文铭
主播:尉然
撰文:蔡乐、财商经济研究所
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财商天下】“吸血”巨头海航 神秘股权内幕
【财商天下】首超大陆 台湾GDP全球亮眼三原因
【财商天下】疫情下逆势上涨 路易威登创业故事
【财商天下】华夏幸福陷落 房地产触发经济危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