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春分日夜均分 为何求子在此日?

作者:容乃加
春分,玄鸟燕至,求子时节到了!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20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公元前开始就有“春分”这一节气。春分虽然不是一年之首、不是春天之首(“立春”是春天的起点),然而,春分标示着一年节气的起点。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夜等长,阴阳中和。春分节处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好的中和之位,万物蒸蒸日上,所以中国古来就很重视春分。

春分中和 人间法天地精神

老子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通玄真经.上仁篇》)也就是说“春分”是天地之气阴阳调和相生的最好时机,是万物孕育、生长的绝佳时点。中华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文化的体现,你看古人求子之礼就在这一天举行,在春分这一天祭祀请子可以得到天地调和的精华。

天上主管子嗣的神是“高禖”(*禖音同“没”),又称“郊禖”;古代将求子祭祀称为“禖”(《玉篇》)。周代《礼记.月令》记载在春分这一天,皇室举行最高规格的祭典向高禖请子,天子亲祭,后妃帅九嫔随从(“(仲春)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

“春分”日从地球上观察,太阳正横越过天球的黄道,由南向北穿越天球赤道,这个交点就是“春分点”,被定为黄经的零度点,其发生时间就是“春分”。此时昼夜均、寒暑平,天地和合,正是化育万物的最好时机。

节气中和 龙抬头

春分也是轻风细雨吹拂天地人间的时节,宋人杜安世词写得贴切:“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汉书》记载:“春分后一日,始震电之时也,当雨,而不当大雨。”民间相应的有中和节“龙抬头”的传说。清代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龙抬头》写道:“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1] 也。今人呼为龙抬头。”黄历二月二日,就落在春分前后。

黄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就落在春分前后。 (pixabay)

传说中和节的这一日安眠了一冬的龙抬起头来,这龙是施雨之龙,古称“应龙”,将为大地带来春雨,为大地生命的发育带来生机。《陕北民歌选·揽工调》唱和:“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 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民俗:“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薰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扰人)也。”

从春分这一天开始,微风细雨、春气和畅,白天比黑夜一日长于一日(在北半球),万物都复苏了,正阳之气舒活,人间情事也处于昂昂阳阳的情势。

除了祭祀之外,中国古代的朝廷、官员们在这春分时节,顺应天地调和的生长节气,行政令重视安养生命、不打扰万物的生长,且重人道行仁政,安养幼少和孤儿,轻刑罚止狱讼(见《礼记.月令》记载:“(仲春)是月也,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择元日,命民社。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

这是真正落实中华民族“顺天道、正人道”之文化精神的表现,天与地、人与物共沐和风,共庆春分。春分一刻岂只千金,天地和合,万物畅茂!还有什么时日比春分更适合请求子嗣绵延呢?

注释
[1] 唐德宗贞元五年正月十一日诏,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天地同和,俾共昭苏,宜均畅茂。中和之节,自兹始也。见《唐书》。

参注: 在每年春分日这一天,是齐一校正国内的度量衡的日子,另一日为秋分。在春分日合同天地精神,校正权衡法度,落实公平公正的交易精神,防止买卖纷争,乐利民生。(见《礼记‧月令》)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