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晓月窑家墟(26)

作者:容亁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71
【字号】    
   标签: tags:

家邻邮政

每片落叶都是一个有限的情节

而一个残缺的情节并不等同

整棵大树的记忆 落叶的沧桑

也是大树的沧桑

邮政所的人们,常常聊起来自深圳特区的消息,如饥似渴般了解这块毗邻香港的土地上风吹草动,议论如火如荼的特区建设,一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议论“皮包公司”的发财妙招,议论从中英街流过来的港货:彩电、高档音响、电子表、流行的西服、牛仔裤、花裙子、高跟鞋……偷偷议论黄色录像片、三级电影,偷学偷哼社会上边批判边流行的“靡靡之音”邓丽君歌曲,四处打听购买、翻录港台唱片、磁带。

大家都羡慕有“南风窗”背景的幸运儿,甚至,对搞到通行证去特区晃了晃的人也羡慕,觉得这是见过大世面的人。邮政所里长得帅气的两个年轻人曲哥和腾仔,都穿上了港式喇叭裤,留了大背头发型,鬓角长长有点自然卷——这是港片里时髦青年的造型,老革命通常斥之为:流氓阿飞。

邮政所是一座口字型排列方正的瓦房建筑,正面临街的房子是营业大厅连电话机房,南北两侧是职工宿舍。中间有一个院子,一棵围了树圈的泡桐树长得高大繁茂,它的树冠像一把不规则的伞,霸道地伸过屋顶像要搂住什么。泡桐树下有一张固定的水泥圆台。两三张水泥凳子围桌而放。西北角还有一块低洼地,种了一些芭蕉树和龙眼树,员工们为省事,常常将一些生活垃圾倒在这块地里头,充肥料。

后来,老所长让乡下妻儿几口人跟过来了,记得他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房子不够住,他们砍了树,平整了那块低洼地皮,多建了两间瓦房加一个小院,还打开侧门办了一个小卖部。老所长把家安顿了下来。邮政所大院热闹多了。

他十来岁那阵子在父亲支持下订阅了第一份少儿报纸,常到家附近的邮政所帮助投递员分类折叠运回来的各种报纸、杂志。按照投递员曲哥的提示,将各单位订阅的不同份数不同名称的报刊,放到专门柜格里,这样方便翌日投递或单位派人自取。

他得到的回报是:能够趁空隙在下班前任意翻看各类报刊,看后再放回分拣好的柜格里。每当分拣到《气功》、《中华武术》、《武林》时,投递员曲哥就说,这本是淞哥订的,那本是粮所侯哥订的,你放到这边来……然后曲哥在他拿过来的这几本杂志右上角写一个“淞”或做个其它记号。下午四点或第二天上午,报纸杂志就能被他们骑着绿色单车送到订户手里。他趁机翻翻彩色封面的《气功》和《武林》,顺口问:曲哥,这杂志是教人打功夫的吗?

淞哥订来要练气功的,他想练好身体。曲哥说。曲哥与淞是同学,要好的哥们。

曲哥似乎很满意小小少年的义务劳动,其实,他更满意曲哥和同事们提供的这么一个拣报工作机会。如果这算工作的话,它与工资无关,与快乐有关。

曲哥常常让他到宿舍去玩。曲哥一有空就构思对句,他热衷参加正流行的民间诗社有奖楹联征稿,这需要寄上一点参赛费,奖金大约是他们话务员两个月工资,蛮有诱惑力的。曲哥让一知半解的他也参与,但他顶多帮曲哥查查字典,供了解某个字词的平仄韵律,或者瞎扯几个词儿给曲哥参考。

他在曲哥宿舍看曲哥练毛笔书法。曲哥写的毛体草书像爬虫纠缠成一团在红纸上,曲哥若不说他辨不出,亦不知水平高低,曲哥晾干捋直,兴致勃勃地一张张贴墙壁上,快贴到天花板去了;他好奇曲哥的小提琴,曲哥就在宿舍里教他掌握拉琴的正确姿势。然后,曲哥拉小提琴给他听,却不是那么熟练,某天傍晚曲哥曾顺带上他到供销社职工宿舍去,向书店那位长一脸粉刺的城里分配下来的售货员姑娘请教。

他写了几则寓言小故事神秘兮兮地拿给曲哥看,他说他想投稿,曲哥说好啊,写得不错,谁教你写的?他说哪有人教呵,寓言书看多了,自己想写就写呗——没想到居然真的发表杂志上了……

暑假期太长,他太想看每天不同的报纸,迫不及待地盼着邮政所营业厅在下午早点开门。乡镇邮政的例行做法是:邮递员上午骑单车到车站运回寄到站的报刊包裹,下午业务是进行分拣、投递报刊。几乎每个下午他都跑到邮政所大院去,看看午休起床到时间了,他怕他们睡懒觉,就小声在曲哥他们宿舍前学公鸡叫:喔喔喔,起床啰,上班啰!……老员工阿福伯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房门,笑骂他一句:你这坏小子,比闹钟犹准时。

他与邮政所的感情几乎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小镇上除了机关单位是不变订户外,还有不多的私人订户,他们包括他常常忽略了邮递员的作用,总是迫不及待地在投递前先到邮政所打听自己的订报到了没有,若碰上已分派在柜格里了,总是喜出望外地取过来,马上在柜台一角展开来阅读。偶尔会与正忙着的邮递员闲聊刚看到的新闻,那种如饥似渴了解外面世界、追求新奇的神态,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甚至因此某一瞬间他立志将来长大后当一名邮递员—— 因为那是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惊喜和幸福的行业。

这一段恣意成长的岁月,注释着小镇一种单纯色彩的人际关系,还没来得及被后来汹涌的物质和人心的攀比、戒备所污染。它是一枝开在他不谙世事池塘中的绿荷,散发乡间善待少年时光的温馨光泽。待续@*

责任编辑:唐翔安

点阅【鸡鸣晓月窑家墟】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生产队的社员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小偷。一年四季,只要地里有吃的东西,我们就都去偷。
  • 他爸爸在土坑里铺上席子,慢慢走上坎来,伸手夺下二狗的尸体,一边往坑里放,一边说道:“让他胀着肚子到那边去吧。做一个饱死鬼,总比在这边做一个饿死鬼强。”
  • 我们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许多人的身体肿得像发面馒头,亮晃晃的,手指头按下去,一按一个窝。
  • 我是最后一个上台汇报产量的人,在我前面的人已经把产量报到一万多斤了。我一听慌了神,我到底该报多少产量呢?
  • 有一些地方,山上树木稀少,不够烧炭,干部就叫社员去挖祖坟,把埋在地下的棺木挖出来作燃料,连躺在地下的死人也要为大炼钢铁贡献自己的力量。
  • 那些年代,人们对吃一顿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钱也买不到吃的东西,生产队长掌握着吃饭大权,社员们连炊事倌也不敢得罪。
  • 大跃进的评比站队,根本不需事实依据,完全凭借谎报的数字决定。那时候,没有办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 我们的某些领导后来提起大跃进,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把“自然灾害” 四个字念得字正腔圆,把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那几年天不旱、地不干,四季风调雨顺,请问哪来的自然灾害?
  • 为了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公社书记经常把全公社的劳动力调到一起,几千人挤到一条山沟里搞大生产,实行大兵团作战。所到之处,只见山上山下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 正当他洋洋得意,满心欢喜的时候,一场暴风骤雨似的反“右派”斗争开始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