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晓月窑家墟(37)

作者:容亁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46
【字号】    
   标签: tags:

这年秋季的一个早晨,行人不多的大街,一中年人刚刚从马路边电话亭打完电话出来,被一辆转弯而来的摩托车撞倒地上,骑手逃逸,伤者坐路边捧着流血的脚,一脸苍白连连招手拦车,无果,恰好阿珲路过,目睹此情形,阿珲二话不说,果断地停车横到路中央,很快拦停一辆空的士,司机有点惶惑地问他和伤者什么关系,阿珲朗声硬气地回答:过路人,请你陪我送他到医院,钱我一分不少付你!——司机马上下车来帮阿珲抱伤者上车,阿珲骑摩托车在前面引的士来到附近医院……阿珲付了车费,又背伤者到急诊室……

伤者是一个经营粮食的老板,非常感激阿珲的义举,更赏识他的人品。了解了阿珲落魄的原因后,粮食老板与阿珲交上朋友。伤愈出院后,老板决定帮阿珲一把。

老板朋友对阿珲和盘托出他筹备得七七八八的计划:由他出资本在广州建一家精米加工厂,场地、设备他负责解决,派技术员指导生产,粮食原料由他供应到加工厂去,剩下的事情是,阿珲全权负责打理工厂和开拓销售市场,正式投产后二年内亏损全算老板的,若有利润则双方平分。这对阿珲来说,几乎是没有什么风险就当上老板了。阿珲感到这是一份全新的命运挑战,他喜欢。

阿珲激动之余不失冷静,他诚恳地说,大哥,您心意我领,但商道得循。这对您有失公允,我有两个要求,如果大哥真心帮我,希望大哥接受。一是同意我本人投一点资金进去,我虽然眼前身无分文,但会尽力筹集的;二是若经营中产生利润,您让我领三成就行了。

粮食老板拍着他肩膀说:我没有看错人!兄弟,我同意你投资进来,投多少由你定!量力而行,不能影响日常生活。但有一点不变,利润我们一定要平分!就这么定了!——随后,粮食老板送他一笔钱,让他先回大陆家乡去安顿处理好一些事务。

阿珲雄心再起,他返回家乡后,在妻子的支持下,毅然卖掉县城里全家栖身的小楼房,房款全作为股金投进工厂生意中。这是背水一战的态度。全家搬到广州工厂那边吃住,他没日没夜扑到生产建设中,还积极调研珠三角市场,设计了一套扎实的营销方案,他按计划四处出击,有条不紊地调动起他跑运输时结识的客户资源和当年经营酒店时结识的特区人脉,并得到一群钦佩他创业精神的同学的帮助。

工厂投产后,很快就打开了产品市场销路。阿珲让数学好的妻子当上财务总监。招了几个忠厚老实的家乡人在厂里帮工,包吃包住,还聘请了二名经济院校毕业的老乡进入管理层。工厂搞活了!一年不够就收回成本,并且盈利……

海南粮食老板拍着阿珲肩膀欣慰地笑了。阿珲无声地哭了——他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两年后,阿珲粮食生意越做越大,他已经完全逆袭成功,再度成为大老板。阿珲在广州买下一套大房子,安顿下全家。工厂的精米产品顺利进入各大超市,进入周边城市各大批发市场和通过一卡一卡的火车皮销往外省市。阿珲厂子的精米成为有口碑的产品。海南老板再度支持他选址建起了第二家粮食加工厂。已经经营成功的第一家,老板退出,将厂子全面送给阿珲,阿珲成为拥有独立产权的法人代表。第二家工厂是老板与他合作,风险同担,利润平分。第二家工厂阿珲照样经营得风生水起。在酒店倒闭时祝福他东山再起的那一群小兄弟们,大部分又回到他麾下成为得力干将。九十年代初中期。积累了相当一笔财富的阿珲,已经成为窑家墟上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邓公二次南巡讲话发表后,阿珲审时度势,迅速组建新公司挺进特区。经几番考察后,阿珲买下特区一座废旧厂房和工厂周边一块闲置的废池塘,他平整填成连片空地,投下重资建起两幢大型建筑物和一座大型停车场,开办电子配件和电子产品批发市场,出租店铺、摊位,经营物业和物流……这片曾经有点偏僻的地段,因为阿珲第一个吃螃蟹式的开发,居然吸引了不少大商人到这边来投资配套产业,不够三年,这方圆几公里居然变成电子行业的黄金交易地带。阿珲又赢了!

一批又一批来自窑家墟的年轻人,被阿珲及其周边的企业招为工人,来自穷乡僻壤的青年男女们走进珠三角接受都市文明的洗礼,优秀的、吃苦耐劳的年轻人被培养为管理层。

那些习惯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过年期间回到窑家小镇过年时,已经成为一道朝气蓬勃的风景,他们服饰新潮,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和国语,呼朋引伴,开着轿车缓缓驶出新建的楼房——那是他们在城市拼博洒下青春血汗的成果,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象征。他们感谢这个时代,他们感激阿珲——他们不再像他们的祖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他们不再成为某种政治运动下卑微又惶恐的生命或者愚昧无知的工具……他们是醒过来的一代人。

大都会,摩天大楼灯火辉煌的光影下,阿珲端起茶杯,他站起来,离开宽大的办公桌望向万家灯火的窗外。他呷了一口茶,他那穿过热腾腾茶香雾气的眼光,仿佛望透他的过去和未来,望透他那苦难而又遥远的窑家墟……

今夜,阿珲下了决心:进军房地产。目标:生他养他的南方半岛……

我们崇敬的森林里屹立着

我们怀念的树

亲切如父亲深刻如经典

令一切浮华的痛苦羞愧

一切鲜艳的主义枯萎

待续@*

责任编辑:唐翔安

点阅【鸡鸣晓月窑家墟】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生产队的社员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小偷。一年四季,只要地里有吃的东西,我们就都去偷。
  • 他爸爸在土坑里铺上席子,慢慢走上坎来,伸手夺下二狗的尸体,一边往坑里放,一边说道:“让他胀着肚子到那边去吧。做一个饱死鬼,总比在这边做一个饿死鬼强。”
  • 我们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许多人的身体肿得像发面馒头,亮晃晃的,手指头按下去,一按一个窝。
  • 我是最后一个上台汇报产量的人,在我前面的人已经把产量报到一万多斤了。我一听慌了神,我到底该报多少产量呢?
  • 有一些地方,山上树木稀少,不够烧炭,干部就叫社员去挖祖坟,把埋在地下的棺木挖出来作燃料,连躺在地下的死人也要为大炼钢铁贡献自己的力量。
  • 那些年代,人们对吃一顿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钱也买不到吃的东西,生产队长掌握着吃饭大权,社员们连炊事倌也不敢得罪。
  • 大跃进的评比站队,根本不需事实依据,完全凭借谎报的数字决定。那时候,没有办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 我们的某些领导后来提起大跃进,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把“自然灾害” 四个字念得字正腔圆,把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那几年天不旱、地不干,四季风调雨顺,请问哪来的自然灾害?
  • 为了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公社书记经常把全公社的劳动力调到一起,几千人挤到一条山沟里搞大生产,实行大兵团作战。所到之处,只见山上山下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 正当他洋洋得意,满心欢喜的时候,一场暴风骤雨似的反“右派”斗争开始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