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疫情掀“暴走”潮 足医吁别轻忽筋膜退化风险

40岁后足底筋膜老化,体型高大肥胖增加、没有运动习惯者,都是足底筋膜炎的好发族群。(阿瘦皮鞋提供)
人气: 19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1年04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郑宜芬台湾台北报导)民众因疫情无法出国,踏青兼赏花“暴走”成为热潮,但也诱发足底筋膜炎。阿瘦足医健康中心团队提醒,由于塞车时双脚长时间处于低活动量,和下车后立刻四处走动的高活动量形成落差,有时又要在景点拍照,足底筋膜不断受到拉扯,若碰上日夜温差大,肌肉延展性较差,都会增加罹患足底筋膜炎的风险。

穿着适用的鞋具才能达到保护效果。
穿着适用的鞋具才能达到保护效果。(阿瘦皮鞋提供)

足底筋膜炎症状第一期:睡醒时脚踩地会疼痛,走一走会稍微缓解。第二期:到了下午会愈走愈痛。第三期:连暂停走路也无法缓解疼痛。第四期:因为脚底神经长期疼痛已经失调,连坐着不动都会疼痛。

足踝外科医师朱家宏说:“千万别认为症状轻微时只要休息就好、不必看医生”,足底筋膜炎在急性期当然要先休息,及早请足踝专科医师诊治,给予消炎止痛药物或协助舒缓复健,若拖延超过3周变成亚急性期、超过3个月成为慢性期才就诊,接受治疗态度也不积极,可能导致病况反复。

足底筋膜杀手

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好发于天气变化时,尤其天气突然转冷,筋膜比平常更僵硬,民众却来不及反应而照常活动,就可能增加运动伤害、筋膜损伤拉伤的机会。此外,就体型来说,台湾年年蝉联亚洲肥胖人口比例第一名,身材高大肥胖者多,这些都会促使现代人的足底筋膜退化,因而容易受伤、发炎、疼痛。

朱家宏表示,大家常听到的足底筋膜,比肌肉来的坚硬,血液循环也比较不好,“40、50岁后肌腱、韧带耗损,再加上年纪大体重增加、缺乏运动习惯,都是足底筋膜炎的好发族群。”

物理治疗师郑融也指出,筋膜退化造成的影响可能比想像中更大,筋膜在体内不仅有维持身体结构稳定的作用,互相连结、包覆全身的筋膜更是一套紧密的网络,像神经系统一样能够发挥传输讯息的作用,因此筋膜退化不仅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等受伤疼痛的情形,还会因为筋膜退化使得大脑反应连带变得迟缓,进而增加造成跌倒或运动伤害的风险。

破解鞋具常见迷思

为了维持筋膜健康、延缓筋膜老化,关键在让体态保持在良好平衡状态。第一步建议不妨从找回正确步态开始,例如透过“动态足压量测”等方式,帮助了解自己的步态类型以及身体重心是否偏斜、不稳定。而现代人缺乏锻炼的双脚,当然还是需要着用适合的鞋具,以达到适当的保护效果。

找回正确步态 延缓筋膜退化

朱家宏举例说,很多人对鞋具有迷思,认为旅游或长途走路,穿平底鞋比较好,或是以为买足弓垫来用就能解决问题。除了步态要正确,现代人应该要建立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运动应考量到运动量、实用性、多样性等三大原则:

一、运动量:不多也不少,少了效果不好,多则容易受伤。许多足底筋膜炎患者常会说自己有运动,就是走路,但是走路走太多,其实也是足底筋膜炎的成因之一。

二、实用性:跟日常生活要有关系,像是做从椅子上站起来的动作帮助锻炼四头肌预防膝痛,或是做前弓后箭的动作增加下盘力量防止跌倒。

三、多样性:人类身体结构的原始设计,并不是为了在平坦硬地上活动,而是要在土地、草地上面,接触地面是比较软的,尽可能结合各种行走、跑、跳、蹲等种种动作,甚至手脚并用,增加脚底肌肉使用量,让运动丰富多样,把运动变得更有趣。

现代人缺乏真正的活动,尤其是“足部活动”,很少活动脚底的肌肉,再加上经常久站、久坐,固定在单一动作或小范围活动,都违反了筋膜活动的原理,长久下来对筋膜都会造成伤害。

朱家宏也提醒民众,“我们足踝科医师非常建议平常就要让足底肌肉活动,例如做前弓后箭的动作拉开后脚筋,或抓毛巾、抓弹珠等让脚趾抓握的动作,感受到脚底肌肉有在使用,踮脚尖也能让足底筋膜收缩,有了这些拉扯、缩短、伸长的动作,过程中血液循环能让筋膜容易得到营养、变得更强壮。”◇

责任编辑:李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