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为何说无心插柳柳成荫? 东风御柳斜感人老故事

作者:容乃加
无心插柳柳成荫。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678
【字号】    
   标签: tags: , , ,

清明节气前后,正是柳条青青、柳絮翻飞的时节,“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也随风翻飞而起。这谚语借着柳树作譬喻,说无意中做的事,往往预埋下好种子,在往后出乎意料结出好果,而有计划去做的事,可能费尽心机,却常常事与愿违,无法成功。

为何有这样的谚语呢?古人观察到柳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非常容易栽培生长。李时珍说:“柽柳(*河柳)小干弱枝,插之易生。赤皮,细叶如丝,婀娜可爱。”另有一种杞柳也是“插之皆生。春初生柔荑,即开黄蕊花。至春晚叶长成后,花中绒,因风而飞。”因为柳树易生,无论柳枝怎么纵横颠倒插随处皆安,随地可活,处处成荫,于是孕育出“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谚语,借用了柳树的生命力预示了好事天成。

中国古人的生活和柳树早有千丝万缕、相依相系的关系。古人爱植柳,因为柳树好种植、用处多。柳荫可以乘凉,柳根可以护堤,柳枝可以作围篱,柳条可以编制筐篓。此外,柳与“留”谐音,古人在离别时常有折柳相赠表示长相思之意,以及再相聚之愿。

诗经《采薇》以柳条代言了戍役者的恋家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仙李白的诗藉柳条儿表现春天回到人间:“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又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宫中行乐词》)。在诗仙李白的世界里,迎春的是柳,送别的也是柳。对另一位唐代诗人韩翃来说,在他人生中关键的一页,也是得自“无心插柳柳成荫”。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图为金 王庭筠《柳蝉红蓼》,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中唐诗人韩翃(字君平)是南阳人,天宝十三年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作很多,诗风富丽,技巧圆熟洗炼,受当朝之士珍爱。他有一首《寒食》在唐诗中是响当当的名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蠋,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在诗史上留名,还有个很有趣的故事背景,韩翃因为这一诗歌“无心插柳柳成荫”,翻转了他悒悒不得志的晚时运,留下黄昏的灿烂丽景。

话说唐德宗建中初年(780年)的一天半夜,汴州城里,韩翃家门外突然来了一个小官吏,急急叩门。韩翃应门而出,见到来人是他的办公室──汴宋节度使幕府中相知的小吏韦巡官,正感到讶异,韦就满口报喜,道贺他说:“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

韩翃非常惊愕,他仅仅是节度使幕府中的一员,皇上对他来说远在天边,怎么可能钦点他成为御驾身边的亲信呢?更何况自己已经是近迟暮之龄,早年曾经名满京城的大历十才子的诗名,也沉寂了良久,幕府中后进也不知情了。

他一面延请韦巡官入内,一面肯定地答说:“必无此事,一定是误传了。”

韦巡官就座后,详细地说道:“制诰一职缺人,中书省两次推荐人选上呈,可是御笔迟迟不钦点。中书省请皇上亲自下旨选才,这次皇上批示了:‘与韩翃’。”

看到韩员外眼中又惊喜又疑惑,韦巡官接着说:“同姓名的韩翃碰巧有两人,除了员外您之外,另一位是江淮剌史。于是中书省又写了二位韩翃的名单,上呈给皇上钦点。

这次御笔亲书一首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并在诗后批示‘与此韩翃’。”

韦巡官肯定地说道:“这不就是员外您的诗吗!”

韩翃说:“是的。”

韦巡官又说:“因此知道员外被钦点知制诰,这事绝对没错呀!”

天才放亮,刺史大人和僚属也都到韩翃宅来祝贺。

韩翃诗作的匠意近于史,一篇一咏,意象富丽意蕴隽永,如出水芙蓉,连当朝皇上唐德宗都留下深刻印象,被深深打动。《寒食》一诗借着历史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朝政深切的关心和忧患。“轻烟散入五侯家”一语借古喻今:轻烟隐喻权势富贵,五侯是东汉桓帝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权倾一时,擅权腐败,埋下皇朝覆灭的祸因,隐隐对映唐朝宦官的娇纵。《寒食》春城、御柳、蜡烛的富丽映象中现出款款深情,不露指责,然而警惕的寓意、深切的家国情怀含藏诗中。

韩翃因为《寒食》一诗见赏于德宗,受提拔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后来升迁到中书舍人。

韩翃写《寒食》时,并没有借此谋官的想法呀,这是心中无求,“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个典型例子。努力在人,成事在天,秉持诚心善念,做对的事,心无所求,上天不会忘记给人最好的回报。

(故事据《本事诗》、《唐诗纪事》)@*#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