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拱门坍塌 龟岛物种被质疑非进化而来

人气 4950

【大纪元2021年05月22日讯】(香港大纪元记者齐先予综合报导)5月17日,南美洲国家厄瓜多尔的环境部在社交媒体Facebook发文称,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Archipelago)著名地标“达尔文拱门”(Darwin’s Arch)因为自然侵蚀而倒塌,只余下两根石柱。

加拉巴哥群岛(Islas Galapagos),官方名称科隆群岛。为火山群岛,面积7976平方公里,离厄瓜多尔本土1100公里。“达尔文拱门”高约43米、长约70米、阔约23米,是著名的潜水、摄影及旅游地点。

坍塌前的达尔文拱门,摄于2006年。(obv/维基百科)

听新闻: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

赤道巨龟 岛上奇特物种

这事引起关注。西班牙语中Galapagos语意为龟,在火山周围生活着一种独特的龟类,名叫:“加拉帕戈斯巨龟(Chelonoidis nigra)”,是现有乌龟中最大的一类,有的重达417公斤(900磅)。由于能活百年,过去很多渔民把这些龟抓到船舱中,作为数年漫长航行中新鲜肉食的来源。

加拉帕戈斯巨龟(Chelonoidis nigra)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陆龟之一,为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岛特有。(Matthew Field/维基百科)

1835年,26岁的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跟随一艘名为“小猎犬”号的英国海军船来到了这里。刚登陆时,他把这个炎热、尘土飞扬的地方比作地狱,但很快他发现,这里有世界上其它地方没有的动植物,而且这里的动物完全不惧怕人类,小鸟随手就能抓住,海狮还会和你抢凳子。

据BBC视频报导,这里有世界上体型最小的企鹅:加拉帕戈斯企鹅,直立的高度仅为50厘米,它也是唯一一种能够生活在赤道上的企鹅;这里的白唇鲨鱼也很温顺,你可以安心地和鲨鱼一起畅游海底。

长相艳丽、神态呆萌的蓝脚鲣鸟是加岛的标志性鸟类,它们有一对色彩鲜明、晃眼撩人的蓝色大脚;这里的海鬣蜥是吃素的,一天中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趴在岩石上晒日光浴,它们为了啃食海草,能待在水下长达15分钟。

这里有超过400种的鱼类,其中50种以上更是当地的特有种鱼类。因丰富且独特的自然生态,在1978年第一个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群岛。

达尔文在这里待了5周,每天吃的就是乌龟肉,他采集标本,由此提出了自然选择的假说,并在20年后写成《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与上帝分手之地” 达尔文进化论故居

加拉帕戈斯群岛被称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故居,也被说成是“达尔文与上帝分手的地方”,然而这个岛上的奇特物种,并不是原始进化来的,而是从外面传来的。专家们认为,是赤道的热火与海底的冷水,锻造了其独特物种。

英国广播公司(BBC)生产经理简‧帕尔默(Jane Palmer)在BBC节目中汇集了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们对该岛的认识。他们认为,大约1,400万年前,几座火山浮出了海平面,这些山峰就是早期加拉帕戈斯群岛。现在群岛由19个较大的火山岛和120个较小的火山岛组成。

一开始这里就像不适宜生存的火山熔岩一样,但是后来,“山”与大气相互作用形成降雨。经过几千年,雨水侵蚀玄武岩熔岩形成土壤。土壤的到来是生命开始的信号。

蕨类植物、苔藓和地衣的孢子以及小昆虫甚至小蜗牛可能是被风吹到岛上,然后这些食物就把鸟吸引过来。海洋动物——包括海狮,海龟或企鹅的祖先——很可能是游到岛上来,而许多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比如稻鼠——可能是附在大片植被上,从陆地漂浮这里来。

这里不仅与世隔绝,关键是这些火山岛屿位于赤道上,并受到被称为“赤道潜流”的快速洋流的冲击。这种类似喷气式的洋流位于海面以下100米深处,自西向东以每秒一米以上的速度流动,它将营养密集的较冷的水从较深的海洋向上推。

于是,这里的岛屿西部有寒冷的水,所以企鹅能在这里生长,而东部则像是热带。

在岛屿首次浮出海面后,海平面不断地下降,上升,再下降,在过去的300万年里,如此上下浮动了大约30次,这些独特的环境,造就了该岛独特的生物群。

由不同鸟喙推断“物竞天择”假说

据《加拉巴哥群岛 揭密真相》一文介绍,达尔文在这里发现不同种间的鸟,后来被人命名为达尔文雀(Darwin’s finches)。它们的喙尺寸跟形状有许多不同,用来适应进食来源,他由此推断出以物竞天择为基础的演化过程。

四种鸟喙形状大小不同的达尔文雀,自左上开始顺时针顺序依次为大嘴地雀、勇地雀、绿莺雀、小树雀。(Collage by Kiwi Rex/维基百科)

达尔文称这些鸟类已经演化出了18种不同物种,各自适应不同生态栖位。比如有的有强大的喙,能够咬碎种子,有的就有细长的喙可以捉昆虫,有的喙甚至尖锐到能够吸血,每种都有独特的喙以适应不同的食物。

于是达尔文提出一个假说来解释这些现象:物竞天择是物种起源的原因,是物种的进化、而不是上帝的创造,才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全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物种起源论》-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两本《物种起源》 共存代替竞争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C. Darwin)在英国逝世。他所倡议的“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学说在此后的一百年中,由盛行而渐趋没落。

百年后的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的遗传学家阿亚拉(F.J. Ayala)也出版了一本《物种起源》。这一本仅有14页的小书,虽然也是以达尔文的原著当作开场白,但内容却完全不同。

比如在“物种”这个概念的定义中,达尔文在他的原著中一再强调,他认为“物种”(species)只是一个便于使用的“人造词语”,人们可以把一个“物种”叫做“变种”,也可以把一个“变种”叫做“物种”。

但是阿亚拉却认为“物种”是一个生物天然群体的总称,他引用了演化生物学家迈尔(Ernst Mayr)的话说:“物种是一群可以自然交配的生物,与其它物种有生殖上的隔离。”

他认为,“生殖隔离”就成为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达尔文以狗的品种及鸽的品种为例,说明人择的力量。实际上只是人为隔离的结果,并没有天然演化或进化的效果。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建立在生物繁殖过多,生存竞争、优胜劣败及适者生存的理论上,其学说的焦点就是“生存竞争”,然而在阿亚拉的《物种起源》中,却没有任何生存竞争的痕迹,因为新物种的产生必须发生变异与隔离,新变异能否生存只看它能不能适应周遭的环境,并不需要其它物种的消失或失败为新物种生存的条件。

阿亚拉认为,当然环境中也有其它生物,并且会发生相互的影响,但那不都是竞争,而是共存。任何生物,不管是新物种或旧物种,只要能和周遭的其它生物构成共存的生态平衡,就能生存下去。阿亚拉书中也曾采用“天择”的词语,但是新的标准是以“共存”为条件,与达尔文的“优胜劣败”的观念完全不同。

进化论满足了野心家们的私欲

达尔文学说经过19世纪的盛极一时以后,到了20世纪初已经是摇摇欲坠,日暮穷途。到1932年时,英国的统计遗传学家豪丹(J. B. S. Haldane)公开指出:“达尔文学说已经寿终正寝了”(Darwinism is dead)。

“任何虚伪的科学原理都会很快消失而遭人遗忘。但是为什么达尔文学说在经过实地观察与实验,证明它的错误之后,却仍旧能够长期坐享成功的声誉?”台湾知名科学家许靖华发现,这背后有很多非科学的因素。

马克斯曾在1861年写道:“达尔文的著作是从自然科学的观点上,支持了史学上的斗争理论。所以对我来说,这部书(《物种起源》)非常适合我的需要。”

不过,马克斯的伙伴恩格斯(F. Engels)在1875年说道:“达尔文学说中的‘生存竞争’只是把人类社会中的霍柏斯(Hobbes)‘抗争哲学’,搀和了马尔萨斯‘人口论’转用到生物界而已。”

也许真实原因,正如英国喜剧作家萧伯纳(G.B. Shaw)所说:“达尔文学说满足了各行各业的自私意图,取悦了每一个野心家。”

如今达尔文拱门坍塌了,其实,达尔文的假说也早就坍塌了。

一幅揶揄演化论的讽刺画,描绘拥有“猴子身体的达尔文”,作者André Gill(1840–1885)。(公有领域)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转法轮》中提及史前文明案例:三叶虫
八目鳗幼体化石被发现 挑战脊椎动物起源假说
杨威:三星堆新发现 冲击进化论无神论
研究发现:人类进化论面临化石的严峻挑战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