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讯面试成功就在这些细节中 远距求职4要点

作者: 佐依Zoey

人气 311

开始寻找远距工作之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准备就是“面试”必要的注意事项,远距工作的面试有九成以上都是利用视讯进行,但就内容来说,它与传统的工作面试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因此,我会特别针对“视讯会议”和我在国外做远距面试时的一些经验与你分享。

首先,来聊聊视讯面试。视讯面试的事情准备有两类,第一类是镜头前的准备,第二类是镜头后的准备。无论这是否是一场远距离进行的活动,只要是面试就需要正式,镜头前的准备包含设备、环境与仪容,记得先整理自己的打扮(也记得注意一下耳环、饰品会不会敲到耳机而发出锵锵声响),选择比较适合面试的地点(切记不要选人多吵杂的咖啡厅),并且注意一下环境灯光是否背光、是否太暗,事前也要记得先测试麦克风,调整镜头位置,测试网路速度。

这几个月以来,网路上开始流传一个新的笑话,内容在说视讯通话成为了现代笔仙,一群人在一个虚拟空间里不断地说:“有人在吗?你听得到吗?你有看到吗?有声音吗?听得到的话能在画面上比个动作吗?”这个现象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却每天都在上演,虽然大部分的时候都难以避免,但如果事先测试、事先准备,或许就能成为一个面试的加分条件,别小看这些基本的准备与测试,当你和其他一样优秀的候选人一起角逐到最后,致胜的关键往往都是这些微小的细节。

再来聊聊镜头后的准备,其实这就是为面试所做的对谈准备,通常一拿到面试的机会,就要开始研究这间公司的背景和该职缺的需求,也许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公司简史、产业概况和客户轮廓,在面试时如果能提出对产业或客户的了解,肯定会让面试官眼睛为之一亮。在我以往面试的经验中,也遇过以下几个让我感到有点出其不意的问题:

①告诉我你的强项和弱项分别是什么?

②请描述一件你在工作上曾遇过,你认为最困难的挑战/任务,以及你是如何完成与面对这些挑战的?

③你为什么认为你可以胜任这份职务?能否举一些具体证据让我们参考?

④你平时都是从哪些管道、平台或媒体吸收有关____(该产业)的资讯?能否列举你最常追踪的三个媒体?

就我在美国与新创公司面试的经验里,我发现也许是新创比较年轻的文化,又或者是因为欧美比较直接的步调,他们面试的方式都非常的快、狠、准且不废话,这并不是说整个过程会非常的紧绷僵硬,相反的,我遇过一些美国的企业会用非常幽默或轻松的语调来问这类“一时间很难自信展现”的情况题给你,相当考验临场反应。

好加在的是,面试永远都可以事先准备,而远距工作甚至可以在萤幕上或笔记本上做小抄,面试官也不会知道(呵呵),所以这算是远距面试的一个小优点。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远距工作(尤其以外商公司和新创公司)的面试比较出其不意,很难保证面试时一定会有什么流程,因此请一定要事先打听并做足准备。

接着来聊聊参考资料和人脉连结。我们都知道如果能够“靠关系”便能省去一些枝微末节,而在远距工作上,人脉的连结因为“没能真正见到你本人”更显得格外重要。

传统求职时,面试官可以看见你,感觉你说话的语气、态度,依你给人的印象来判断你的人格特质,少了这些实际元素,面试官除了靠一场定终生的视讯面试来判断之外,更多的是会去网路上寻找你的参考资料,或者询问你的人脉连结(国外称之为Referral),也因为面试官无法实际见到你,无法对你产生任何感官上的连系,因此别人怎么说你,就更能左右风向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找工作的每一步都得举步维艰,但这也诉说着我们平日的声誉管理(Reputation Management)绝对不能等到有需要才来做,而人脉的建立、管理、灌溉也不能等到有求于人时才刻意经营。在传统的求职过程中,资方多半看的是你的学经历、文凭、证照,并不是说这些东西在未来不重要,而是这些纸本所带来的参考价值,似乎都比不上一个真正跟你共事过、相处过的人所说的一席话。

而说到有利的参考价值,很多读者会问我说:“我一定要有国外的文凭才可以找到国外的工作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都相信你“不用”有国外的文凭(例如我就没有)才能找到国外的工作,而是如果你有的话,会更容易找到国外的工作,但重点其实也不是在“文凭”本身,而是你的公司“认得”这些参考资料,它们听过、查得到这些机构或学校,因此心里能够对你的资格稍微有个底,最重要的是你要如何让公司知道你是一个“能够胜任此职务”的人,而这些参考资料是否是他们熟悉的、耳熟能详的或有证据可参考的呢?

以我的例子来说,我是实践大学毕业的,每次在美国的社交场合说到我以前就读的大学,多半不会有人知道的,不过只要提到我曾经因为学校的产学合作,而到纽约的○○○服装公司实习过,与我对谈的人就会露出一副豁然开朗的表情,只要再接着去聊公司位在曼哈顿的哪条街、参与过什么专案或活动,之后的对谈都会变得更加顺畅。

每个人都必须对当前议题的某些元素产生共鸣才会感兴趣或有反应,并不是说你曾经在学校得过得奖并不重要,而是国际工作本来就有文化背景的隔阂,如果你能够换个角度说:“实践大学的服装设计学系就有点像是纽约的帕森斯学院(Parsons)。”那对方的参考基准点就可以瞬间被锚定,也就有了更多的参考值帮你“背书”。

如果能拥有当地人听过且熟悉的背书,当然能让你更快速的进到 VIP 包厢,让关键人物看到你的履历或作品。不过我个人认为,拥有好的背景与条件似乎都不比“关系”来得有效。记得我曾经想要在美国某间知名的化妆品店担任总公司的设计人员,履历寄出好几次、Cover Letter 也修改过好多遍,但就是都没得到回音。某天在一场商业聚会上,我幸运地认识了该间公司的产品经理,与对方搭上话后,我直接问对方:“不知道你们公司找到视觉设计师了没?我其实一直很想到你们公司工作,而且看到你们网站上一直有征人的消息,但是我投了几次履历都没有回音,还是你们已经找到人了呢?”对方听了又惊又喜的跟我说:“天啊,我们还没找到人,但是我们最近真的是忙到不可开交,收到的履历根本没时间看,不然你给我留个手机号码,我明天请人资跟你联系?”隔天,我马上就收到人资的来电,并且幸运地得到了面试的机会。

虽然之后因为时间乔不拢而没有接下该工作机会,但当时的我顿时体会到,尽管好的背景、好的条件可以获得 VIP 包厢,但若能有个对的人在中间帮你牵线,便能让你快速通关到 VVIP 去见决策老大。所谓出门在外靠朋友,似乎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我相信不一定只能眼高手低的去“选”人来认识,有时候,如果是该公司的职员,尽管是小助理或基层人员,也值得我们去打声招呼,留下他人对你的好印象。

另外也要时时刻刻记得,面试不只是公司在评估你,你也正在评估与你面试的这些公司,这段关系是双向的,而且我们看条件不该只注意福利与薪资,更要关心这间公司的愿景与你的核心理念相不相符?能不能让你做得开心、累积人脉同时又能精进专业?虽然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变化,但以此时此刻的生态来说,能完全支持远距工作的公司恐怕只有国外或新创科技产业居多,如果说,一开始只能找到实习类的工作,也不要太嫌弃,思考看看这是否可以累积技能、是否能成为下一份远距工作的跳板?或许这就是一个让你把脚指头踏进远距工作的开端。

远距工作好找吗?(如何出版社提供)

如果真要说内心话,我觉得远距工作并不好找,虽然前面讲了这么多激励人心的话,也给了一些资源补充工具,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而且只将求职范围锁定在台湾的话,很容易会踢到铁板而感到丧气。事实上,我就曾属于“因为只想找远距工作而毕业即失业”的族群,当时的我实在不想要回到办公室做朝九晚五的工作,可是自己也没什么特别厉害的技能(毕竟也才刚毕业)到国外找工作,因此我试了很多方式,把焦点只锁定在远距工作的职缺里,透过几个月的坚持不懈而应征到相关的工作。

你可能在想:“假设我怎么找都找不到,究竟该如何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继续呢?”现在的我回头看,认为自己当初在找远距工作时做对了四件事情,而我相信做这些设定也会对你的远距求职之路有所帮助:

1.设定期限

许多人会在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出国旅游或打工度假作为一年的Gap year,也许你也可以在这段求职的期间,把它假设为你的Gap Year,在这一年里,尽全力地在期限内努力的寻找工作机会,拥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期限,才不会觉得好像永远看不见终点。

以我的例子来说,我当初的设定是六个月,这个评估是自己的存款大概可以半年饿不死,同时继续住在家里啃老半年好像还可以被接受(?)。那六个月里我会非常刻意不去找办公室的工作,每天只接案、寻找远距职缺、投履历、美化作品集、联系相关人脉,我心里明确有个底,就只有半年的时间专心找远距工作,如果半年后失败了,就不继续坚持,但至少这半年内不能不坚持。

2.设定行动目标

在目标设定上,我们总是喜欢设定具有数字的 KPI,例如在多少的期限内获得多少个订阅数,或者在什么时间点获得多少个面试的邀请。然而,这样的目标通常都是我们无法 100% 掌控的,并不是说设计具有衡量基准的数字目标不好,而是我们应该要学会分辨何谓结果型目标。

在《原子习惯》这本书中,作者提到,我们经常会把结果当成目标,将结果作为一种达成的指标,逻辑上应该就是要达成才对,但在现实生活中,结果型目标却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例如,参加奥运比赛的每一位选手的目标都一样是得金牌,那为什么设定了这样的目标,却没有达成呢?又或者换个角度想,既然知道这是一个无法保证的目标,那为什么不将目标锁定在可以保证的事情上?

对此,作者说与其设定一个成果的目标,不如设定一个过程目标,在我的案例中,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可以被执行的“行动目标”。例如,比起说我的目标是这个月获得五场面试邀约,不如说我这个月的目标是选择十间中意的公司并寄出十份履历,第一个目标难以掌控,第二个目标完全可以由自己来控制,第一个目标没有达成,很可能是因为一些外在因素的牵制,第二个目标若没有达成,你就该打自己的屁股了。

当我在找工作的时候,我给自己的行动目标比较严格,每天都会逼自己寄出至少三封履历,所以,当时的我每天都坐在电脑前不停的看公司、看职缺、改履历,我没有办法确定自己一定会获得面试机会,但是我可以保证自己当天的工作就是要应征三间提供远距工作的公司。

3.设定进步目标

你可能在想:“我有设定行动目标,但就是迟迟得不到回音,该怎么办?”这时候,就要开始安排可以进步的目标,让你在每一次的应征都可以比上一次做得更好。

以我的例子来说,如果我应征的公司需要写 CV,一开始我都会凭着直觉写并且用一些语法工具来调整,后来我除了调整语法,也会同时传给一些外国朋友看看,请一些母语人告诉我哪里需要做改进;一开始,我会看到某一间公司的职缺,就直接依照职缺的要求来制作履历,后来,我除了看职缺,也会看一下该公司的历史、简介、产品和服务,并且会在写E-mail的时候特别提及他们的背景(或者,也可以说你同时有在使用他们的竞争对手的服务,以及你的一些观察)让对方觉得你更内行,真的有做足功课。

在求职的路上,我们大部分都是投出的履历比收到的回复还要多上好几倍,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是他根本不喜欢你?还是他太忙根本没看到?还是他手上有太多人选难以决定?因此,你除了可以设定一些“进步目标”让你可以做一点新的优化尝试以外,也记得在寄出信件的一个礼拜后传一封“follow up”的信件,提醒对方你的存在,搞不好也可以从中收到一些能够优化履历的建议。

4.设定Plan B

其实我一直都是个在职涯规划上比较谨慎的人,有的人会觉得自己必须全心全意做一件事,因此愿意离职创业,但是我个人是那种一定要有安稳的现金流或者有明确后路,才能够比较放手去拼。

当时做完期限设定后,我就问自己两个问题:“如果半年后没有找到理想的远端工作,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这半年内如果经济拮据,有什么配套措施与财务规划?”

我知道自己如果没有如期找到心仪的工作,依然可以回去做美工和网页设计,也严格的规划那几个月的节流方式,同时,因为生活还是需要一点钱,所以我也一边找工作、一边接各式各样的临时工,我做过活动策展助理、市场调查员、做了大大小小的设计案件,那时候的我将机会分成两类,一类是理想的远距工作,一类是简单且薪水发得快的打杂工,如果心中能够有一些备案,或许能够让你更踏实的追寻理想工作。

求职可能是种遥遥无期也难以预测的课题,也因为如此,才更要设定期限、行动目标、进步目标和Plan B给自己。你不试,你怎么知道你不行?但这当然也不是无谓的尝试,而是有计划、有技巧、有方法的求职规划,一步一步走向你想要去的地方。

(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启动远距工作,设计你的理想生活,如何出版社>

.职场专家:简历宜删掉的33样东西
.这12项“软技能”是你胜出的关键
.正在求职?简历上绝对要有的八项资料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面试难?叶宪年校长授求职秘诀
苹果超难面试问题大剖析 专家出招解题
赢得面试先机 试试这九个开场白
面试必问!“克服困难的经验”怎么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