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清大利物浦大学联手 发现钙空气电池充电机制

卢奕廷(左四)加入利物浦大学教授哈威克(右五)研究团队,与博后研究员尼尔(右三)共同发表研究成果。(清华大学提供)

人气: 144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1年06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倩玉台湾新竹报导)金属空气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善及低成本的优势,成为最具潜力的电动车供电来源之一。清华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电荷储存机制,突破了过去钙空气电池无法重复充放电的限制。因钙在地表的蕴藏量极高,空气中的氧也可无限取得,这项研究成果将为开创永续电池科技迈出一大步。

卢奕廷在清华大学重建英国的实验设备,完成钙空气电池实验。
卢奕廷在清华大学重建英国的实验设备,完成钙空气电池实验。(清华大学提供)

这项研究已登上最新一期的国际顶尖期刊《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第一作者为清大与利物浦双联博士生卢奕廷,由利物浦大学化学系教授哈威克(Laurence Hardwick)与清华大学化工系讲座教授胡启章共同指导,另一位利物浦博后研究员尼尔(Alex Neale)也参与研究。

胡启章指出,目前普遍使用可重复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因载电量有限,且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有易爆炸的危险,许多科学家因此把研究的焦点转向了锌、锂、钠、钾及难度更高的钙、镁、铝等金属空气电池,作为未来电动车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储能工具。其中的钙空气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可提供电能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5倍,但因它只能一次性放电,无法再次充电,研究陷入瓶颈。

卢奕廷说明,金属空气电池是以活性较高的固态金属为负极,与空气接触的多孔碳材为正极的电化学电池。当负极的金属被氧化,正极的氧气被还原,即产生电流。

卢奕廷发现,对单一电极进行充放电循环时,前二、三次的确无法充放任何电能;但当他持续循环数十次以后,却发现系统竟可逐渐充放部分电能。

清大与利物浦双联博士生卢奕廷在清华大学重建英国的实验设备,手上是他设计的电化学反应装置。
清大与利物浦双联博士生卢奕廷在清华大学重建英国的实验设备,手上是他设计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清华大学提供)

因过去从来没有科学家成功运用钙离子电解液让电池充放电,一开始卢奕廷还不确定是实验错误、还是真的发现了全新的可能。他立即向两位指导教授报告,接下来的一年多,研究团队不断讨论、重复验证,找出这个令人兴奋的新现象背后机制,在于钙离子会在正极找到了新路径,于电极表面形成特殊的氧化钙介面,把氧气的还原产物(超氧化物)限制在其中,使电池内部可重复氧化、还原,就能连续充放电。

胡启章认为,这项新型态的电荷储存机制不仅可应用在钙空气电池,也将为其他的金属空气电池研发指出新的路径。他特别感谢我国科技部及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对这项研究的支持,也期待能早日看到钙空气电池的实际应用与量产。

卢奕廷是板桥高中第一位在大学学测取得75级分满级分的学生,当年以第一志愿进入清大化工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直攻清大-利物浦双联博士。今年才25岁的他,即将在7月取得清大化工博士及利物浦化学博士双学位。

清华大学与利物浦大学自2012年签署合作备忘錄、开启双联博士合作计划,今年已迈入第十年。全球长严大任指出,双方共同指导的博士生达39位,包括13位毕业生,研究领域涵盖动机、化工、资工、物理、经济等,成果斐然。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