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纪元专栏】疫期封锁代价太大 应该反思

作者:约翰·罗布森(John Robson)/翻译:李平

人气: 25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1年06月03日讯】凡事都需权衡利弊,有点理智的人,都会权衡事物的两方面,确定现实生活中到底哪种政策最合理。 在加拿大,过去谁要说点大实话,提醒一刀切的封锁也存在利与弊,就会被口诛笔伐。谁要提点意见,就被斥责“闭上臭嘴,戴上口罩”。现在疫苗也打了,口罩还是不能摘,隔离还是不能少。

终于有人公开质疑

最近,终于有人站出来提出质疑了,实际上,这些问题早就该被提出了。《国家邮报》前不久一篇讨论疫情封锁造成直接医疗代价的文章中,多伦多一名心脏内科医师透露轮候单上的许多病人,因疫情封锁无法及时手术而死亡。

如果说封锁是为防止太多人染疫死亡,这些死亡数字就应该计入染疫死亡数字中。但如因政府反应过度,以防疫大过天为由取消其他手术,这些数字就应该算在封锁头上。

文章还说,即将公开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因手术延误而死亡的心脏病人,是疫情爆发前的2倍。这意味着,许多人以为染疫病患会经历残酷的分诊法,实际上没发生,反而是心脏病患人群被如此残酷对待。而实际上,心脏手术是最不该被分诊对待的。

文章说,为给染疫病人腾床位,全国医院成千上万的手术被积压延后,其中有眼科、髋关节甚至癌症手术。要解决这些手术积压,全国医院所有手术室即使1周不休全天24小时做手术,也要花上好几年时间,花掉几十亿。

问题是,加拿大医疗制度中一直存在手术积压问题,并不是什么突然冒出的小漏洞。如果多花点钱、让医生工作时间长点就能解决手术积压问题,那在疫情爆发前这些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随大流的代价

人们不禁要问,如此严重的直接医疗成本被如此严重忽视,怎么会这样?自去年3月疫情爆发后,在防疫问题上,政府无论是封锁还是强制戴口罩,都叫人们不要问,不要讨论什么其他替代疗法等,不要讨论谁风险大,也不要追究病毒源头。

对于这些要求,老百姓基本是逆来顺受,媒体记者充当起了政府的啦啦队长。面对专家成天施压,活动人士动不动的威胁,政客成天鼓噪叫大家相信科学(实际上政客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科学,在封关、疫苗接种时间间隔、封锁解封、高尔夫球场和游乐场禁令等太多问题上,反反复复,朝令夕改),太多立法机构形同虚设。

在正常法治社会,人们在提出质疑的同时,都遵纪守法,当然是好事。但如一个社会,提出质疑都要被审查和噤声,就很危险了。经过一场疫情,人们形成许多病态心理习惯,会导致许多恶果,其中之一是公众信任进一步被侵蚀,如安省最新一轮的封锁,就被人们普遍病诟和无视。

在戴口罩问题上,面对反对声音,有些人可能还是要骂骂咧咧,更不用说提出点其他疗法了。问题是,一片薄薄的口罩,充其量也就相当于一件汗衫防护效果,还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就像当初欧洲黑死病一样,仅用围巾捂嘴是防不了病毒的。

奇怪的是,在其他疗法问题上,有些被人攻击得体无完肤,有些却被奉如神明,如吃维生素D片增强免疫力等。现在这些傻缺,又说打了疫苗呆在家里还要戴6层口罩。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大家反思吗?

历史在重复 反思很重要

为了出口恶气针锋相对,实为下下策。但审视一下过去,看看哪些做得好,为什么会出错,却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会发现封锁的确造成太多伤害,如手术取消误人性命、经济停摆造成大量个人和商家破产。所有这些伤害,一直都在发生,只是现在终于有人敢正视。

正视过去,会发现一个国家,在群体恐慌下,搞政府强制性的统一行为,禁止人们质疑和探讨其他办法,实在是愚蠢至极,不幸的是,历史一直都在这么重复。唯一能汲取的教训是,下次危机时,无论是卫生健康危机还其他什么危机,人们最好能记住这一点。◇

作者简介:

约翰·罗布森(John Robson)是纪录片导演,《国家邮报》专栏作家,《多切斯特评论》特约编辑,气候讨论中心执行主任。他最近的一部纪录片是《环境:一个真实的故事》。

原文 Time for a Post-Mortem on the Harms of Lockdowns刊载于英文大纪元。

本文所表达的是作者的观点, 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观点。

责任编辑:文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