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敏:芯片短缺曝中国汽车产业一大隐忧

人气 682

【大纪元2021年06月25日讯】6月23日消息,根据金融科技公司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今年5月份芯片交货周期拉长至18周、同比2018年出现的上一次芯片交期峰值高出4周多,达到史上新高。

另据高盛一项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少一颗芯片,产品就没有办法出货”的,小至玩具、游戏机,大至家用电器、汽车、重型设备等。

公开报导显示,席卷全球汽车产业的芯片荒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此次受芯片荒影响最大的是年销售量百万甚至千万辆级的传统车企,据称,如今在一辆标准的汽车中,有多达成百上千个芯片,若比照供应链分析师的说法,因为一颗十几美元的芯片,可以导致百万美元的车子无法生产,对于汽车厂商来说,缺芯损失也是很大。

而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缺芯之痛同样大于其他国家,但相比缺芯的更大隐忧,莫过于中国车用芯片进口占比高达90%以上,同时像手机等产业链一样,在关键核心科技零部件上,遭遇“卡脖子”。

据科普文章介绍,汽车芯片细分多种,主要分为三大类:功能芯片(电子控制单元ECU或微控制单元MCU)、功率半导体、感测器(也有称传感器)。其中,MCU芯片被指“行车电脑”,MCU是大脑的大脑、即 ECU 的大脑,感测器如同感官,都是这次缺芯潮的主角。

在北京6月19日举行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介绍称,截至目前,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当前,我国各类芯片中MCU控制晶片最为紧缺,国内MCU控制芯片企业最为薄弱。此外,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指出,汽车运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系统芯片,其生产技艺几乎100%由国外公司掌握。

车载芯片感测器是传感器技术应用,技术本身并不南,但还是受制于人。据报导,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赖红波就表示,全世界生产的超过2万种产品品种相比,中国国内仅能生产其中的约1/3,整体技术含量也较低。高端MEMS产品的国产化率不足10%,包括汽车或科学仪器等感测器95%以上仰赖进口产品。

陆媒曾报导中国车用芯片产业与国际的差距,全球汽车半导体销售额中,只有不到3%来自中国企业,欧洲企业约占37%,美国企业约占30%,日本企业约占25%。全球前20家汽车半导体公司中,只有一家中国公司──安世半导体,而这家企业本质上也只是中企闻泰科技收购(飞利浦半导体旗下标准件业务事业部恩智浦NXP)而来的企业,其总部仍在荷兰。曾有报导当年闻泰科技17亿如何撬动恩智浦这笔338亿交易,主要是第三方牵头成立财团,设置境内境外两大主体,联合11家专项基金(包括北京广汇、合肥广坤等多家国资背景)。可想而知,当年这起并购案,若按现在跨国审查,将会被质疑是中共政府透过白手套进行收购。

芯片短缺,已然影响到汽车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官方数据,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在全国近40个工业行业中位列第二;汽车类消费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十分之一,占GDP比重超过4%。在此同时,汽车芯片自主率仅5%;与手机、电脑等所需的消费类芯片相比,汽车芯片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标准更高,开发周期更长,再考虑政治因素,就有国内专家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可能受困于芯片5至10年。换言之,中共当局喊出芯片自给率2025年达70%目标,更遥不可及了。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陷入冰点 大陆汽车2月产销量暴跌80%
陆车企因缺芯片停产 分析:揭汽车产业链短板
中国芯片短缺涨价潮蔓延 终端电子产品或涨价
芯片荒加剧 北京、上海出现“缺车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