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情绪智商的重要性

什么是情绪智商?为什么情绪智商很重要?
作者:雪莉‧乔汉 译者: 谢明珊
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教养从心连心开始,减轻父母的教养压力,唤醒内在爱的直觉(图/大树林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440
【字号】    
   标签: tags: , , ,

1990年代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推广情绪智商(EQ)的概念,从此以后,有更多研究发现EQ的潜在好处。EQ是能够依照当下的情况,适度的觉察、理解和管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反应。

EQ高低会在孩子往后的人生,影响他如何去回应挑战、难题和人际关系。以职场来说,我们都知道IQ攸关许多专业和工作的成败,但其实只有一部分的影响力。一旦IQ有达到标准,通常仍要靠EQ胜任领导职务和重责大任。在现今的世界,EQ迅速成为重要的差异化能力和宝贵资产,毕竟大家必须跟世界各地的同事沟通合作,共同商议越来越复杂的课题。

现在有明显的证据显示,孩子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两者皆为EQ)决定往后人生的幸福。我举个例子,有一分为期30年的大规模研究,调查1,000多位孩子,结果发现自我控制力(亦即控制冲动的能力)、延迟享乐和专注达成目标,可以为往后的人生带来财富和社会地位,比个人的IQ或父母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更重要。你听了可能很惊讶,尤其是EQ对财富的影响。千万别以为EQ“可有可无”,EQ对孩子的人生可是有具体的帮助。如果你在乎广义的人生胜利,绝对不要低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幸福和成就的基础。

EQ主要包括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和同理心(empathy),这些素质对教养的影响都很大。当孩子缺乏这些素质,活在现代社会就形同蒙眼参加障碍赛,别奢望他会赢。我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有高EQ,有很多聪明人EQ不高,仍做了伟大的事情。然而,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同时有能力理解别人的情绪,这对于人与人互动几乎都是加分。

自我觉察──EQ的基本元素

基本上,自我觉察是能够即时觉知和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让你跟自己保持一点点距离,仿佛你正在观赏自己主演的电影。

自我觉察的能力很重要,唯有知道自己的感受和作为,才能自由做选择或掌控自我。小孩有很长一段时间缺乏自我觉察,甚至有些人成年了也没有足够的自我觉察力,像我就遇过很多组织领导人不知道如何跟别人互动,一直跟同辈或下属处不来。一个不懂得自我觉察的人,无法辨识或感受自己的情绪,当然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或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他们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不够努力,但就是办不到,好比你没读过哲学,突然要你回答笛卡儿的问题,你怎样也答不出来。

我们来思考一下,自我觉察力对于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什么影响呢?如果你希望孩子吃东西不说话,前提是孩子必须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行为,然后自我克制,这对于脑部尚未发育完全,仍未有自我觉察力的孩子来说,实在很困难。小孩缺乏自我觉察能力,根本无法即时观察自己的行为。

我们经常期待孩子去控制强烈的情绪,例如失望或沮丧,但这需要更强大的自我主宰力(self-mastery),不仅要自我觉察,还要懂得控制冲动和调节情绪,就连大人也不是永远做得到,大家想必都曾经乱发脾气,然后后悔莫及。小孩的脑部发展不成熟,在某些年纪确实难以控制脾气,但是只要教养方法对了,仍有机会加强控制力,减少发脾气的概率。

*  *  *

大家本来就知道,父母的言行和态度攸关子女的人格和情绪模式 。教养对子女的影响胜过一切,无论你给予孩子多丰厚的物质,教他们成为人生胜利组,或者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都比不上成功的教养!科学证据显示,父母和子女的连结,以及父母如何理解和关怀子女的内在心智和情绪,确实会影响子女脑部的神经回路发育,因此,我希望大家重视这些情绪素质,这些素质对教养有什么好处呢?值得你好好思考一下。

─ ─摘自:《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教养从心连心开始…》大树林出版社提供@

视讯提供: 大树林出版社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0月7日讯】(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七日电)香港一项调查指出,本地零至六岁幼儿的“情绪智商”(EQ)不高,尤以零至三岁的婴儿为甚。据称,本地零至三岁“情绪智商”特别低落的婴儿,容易发脾气。例如他们看电视时,如果家人转台,近八成受访幼儿会发脾气、哭闹;又有七成多婴儿不肯独自睡觉,必须由妈妈抱着或者跟妈妈一起睡。
  • 【大纪元10月28日报导】(中央社纽约27日路透电)根据1项新研究,衡量员工的情绪智商有助公司经营,其中包括理解身体语言的能力和控制挫折感。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