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观——李白的游仙诗

诗仙李白。(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81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的兴盛,是由于圣君治世的开明政策、民间各行各业的欣欣向荣,更是由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文学作品中达到了空前的融合。

唐诗内蕴之美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之美,她包含了儒家对于入世之理的规范,有表达忠君报国的诗句 ,如“报君黄金台上意”,有从仁爱孝悌衍生的情感,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她也包含了佛道两家的出世之理,有对于心无罣碍,达到空无之境的向往,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体悟无为之妙、顺应自然的诗句,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在唐代诗人中,不乏毕生钻研佛道之理的诗人,他们被当时人称为“仙宗十友”,这些人有的致力于修身养性,有的一生寻仙访道,都期盼着返璞归真,达到更高的生命境界。而“仙宗十友”中最鼎鼎大名的要属诗仙李白了,他少年时潜心修道,继而携剑周游名山,青年时他见到朝政危殆,立志济世报国,中年时官场遇挫,于是离开朝廷,再次遍游名山大川。这期间,他留下数不清的游仙诗,叙述天人的自在和天界的光明美好。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其中著名的《西上莲花山》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西上莲花山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赏析:

李白一生雅好神仙道术,他曾在自荐书中描述自己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习剑术、读“奇书”(古代以道家典籍为奇书,以儒家典籍为正书),隐居于仙山,写诗作赋的本领比司马相如还要技高一筹。李白少年时曾隐居岷山修行,与神仙们“携手凌白日”是他一生的愿望。但是另一方面,他也熟读五经和诸子百家,精通儒学和纵横术,曾立志为苍生建功立业,在安史之乱前,他就曾写下“蟾蜍蚀月影,大明夜已残”这样讽喻朝廷的诗句。他这种既想出世学道成仙,又想入世兼济天下的矛盾心理,在这首《西上莲花山》中表露无遗。

华山因形如莲花得名,其西为莲花峰。相传明星玉女在华山得道飞升,所以现在华山中峰又名玉女峰。李白在此得遇仙女为他指引上天之路,在飞升之时他却仍旧惦念人间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从空中看往尘世,那些衣冠禽兽的样貌暴露无遗,百姓的劫难令他悲悯不已。

《历代圣贤半身像.李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赏析:

这首庐山谣是李白晚年历经坎坷后所作。在“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两句诗中李白自比为春秋时的楚狂和陆通,这二人都是看淡名利,隐居不仕的人。李白认为与这二人相比,孔子穷尽一生想要匡扶社稷的努力反而是一种执著尘世的痴愚。李白回首自己的一生,发现只有寻仙访道才是他不能放弃的追求。他喜好游览名山大川,是因为山中往往有隐居的修道人。他闲暇时便“手持绿玉杖”,“脚着谢公屐”,登上名山与天地神交,与神仙畅谈。此时李白饱览庐山的美景,岩石、山峦和瀑布在他眼中有如天国的“金阙”、“屏风”和“银河”。“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些壮美的诗句是李白胸襟气度的写照。“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他此时心无罣碍,才能够全心体会庐山之美,并不似之前独坐“敬亭山”时,为寄托自己的孤凄感而写诗。

诗的结尾四句叙述在遥远的天边李白再次见到美丽的仙子,这景象坚定了他成仙的决心,他盼望舍却对尘世的牵恋,兑现自己对仙人许下的承诺——从此后永远遨游在彩云国里。

此幅画描绘李白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图为宋 马远《对月图》局部。(公有领域)

在神韵舞台上,观众们曾见李白梦游仙境,与仙女共舞、与仙人论道。在游览天界胜景后,他的灵魂返回人间,于是肉身从梦中醒来,震惊过后他思如泉涌,写下闻名后世的游仙诗。

这样的一幕场景,虽然在李白无数的游仙诗中被详细描绘,却仍被人们归为浪漫主义的奇异幻想。其实,李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在他酒醉入梦时,可能灵魂真的离开了肉体遨游在天界,这样就能够解释他所指的“三杯通大道”、“酒中趣”是什么意思了。如果李白叙述的天界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那该是多么壮丽震撼的景象啊!他的诗又是多么的有价值啊!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 宋玉、杜甫等先贤,将落泊生涯化为优美的诗篇。让我们后人在拜读了这些诗篇后,领略了有可说道的、有可借鉴的、有可受益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重新演绎、弘扬给现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欧阳修《感二子》诗中写的:“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苏诗诗中的熏香可不是为了所谓的“附庸风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气的能量场是纯阳的,吸到肺部后,阳气足。古代将病毒、细菌通称为病气、邪气,它们是属阴的。所以,用传统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 宋‧梅尧臣《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一诗,作者以淡泊的心态,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红尘中的几处场景;而尾联的言外之意,表达的是作者身在其中,心不在俗世的修行感悟。换一种方式说,如果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红尘百态,那么作者就是静观红尘的画外之人。
  • “解印书千轴,重阳酒百缸。”这句话有自我解嘲的意思,睦州刺史为上州刺史,从三品。工作了几年,所有的家当也就是书籍千轴,酒百缸。这酒是带不走的,能带一缸在路上喝就不错了,说不定这百缸酒也是历任的刺史积累下来的,有多少是杜牧自己酿制的就不得而知了。
  • 邵雍曾多次被举荐为官,但都称疾不赴任。本诗作者以平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淡泊的心情。从这首诗我们分析,邵雍的这位友人曾经在地方当过大官,只有这样才可能帮助邵雍从很困难的境地中解脱出来。能用“辙鱼”来形容的困境肯定不是小事,而邵雍的友人想举荐其从政为官,我们来分析邵雍此诗每一联的言外之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