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英语下架 文革2.0

【大纪元2021年08月28日讯】前几天,上海书城和新华书店的英语书籍下架,引发家长的恐慌,也引发海外华人的关注。而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最近一段时期,中共还在不断推进一系列的所谓教育改革,包括推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等。其中,上海作为落实教改的重点城市,先后推出多项教育新规,包括小学期末考试不考英语、不能使用境外教材等等。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中共的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英语书籍下架 上海家长恐慌

海外媒体都报道说,本周一,也就是8月23日,上海新华书店和上海书城的英语教材突然消失,以前出售的昂立、启文、牛津英语等教材已经下架,书架上空空荡荡,一本书都没有。家长们都很恐慌,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读不到英文书了。

后来,官方解释说,上海书城五角场店部分区域书架清空是“提升改造计划”,否认下架教材辅导书籍。但是有家长表示,自从上海出台了规范教材的新规定后,现在已经很难买到英语辅助教材,以前买书的网络渠道现在也不顺利,即使是买书,还要有截图认证是朋友介绍的,像中共地下接头一样才能买到。这位家长还说,因为买不到正版英语教材,据说近期,还有商人因为出售翻版教材而被抓。

那么,关于规范教材,上海市近期出台了什么规定呢?

8月13日,上海市教委发布通知,凡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获准在中小学使用的教材,都会在封底刊印审委会“准予试(验)用,准用号”字样,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购买未经国家或是上海市审核通过的书本资料,包括教学用书和教学辅导材料。

通知还规定,任何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不得选用境外教材,即使是经过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者普通高中境外课程项目,其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课程,也不得选用境外教材。

而上海市教委在8月初印发的中小学课程计划中,已经规定小学“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只考语文、数学两门,其它学科只进行考查”,英语不再是小学期末考试科目。

上海重视英语教育 到底对不对?

小学生不用考英语了,看起来是减轻了学生负担,那么上海的家长们会高兴吗?

我们看到,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后,虽然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有赞同的声音,但是,远远没有反对的声浪更大。很多家长认为,改革开放让中国加速与国际接轨,而英语则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和重要工具。取消英语学科的期末考试,让学生放松自我要求,不仅可能影响他们的前程,也会限制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因此上海教委的决定不符合目前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倒退”行为,最终可能导致闭关锁国。

尤其是,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非常重视英语学习,上海的英语教学、英语考试难度,几十年来一直远超全国水平。而上海家庭对英语教育的投资,也一直位居中国城市前列。根据今年3月初公布的一项调查,上海学生中报读英语、数学、语文辅导班的比例分别是68.6%、60.6%和41.8%。其中,英语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是最主要的补习学科。

而上海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让全世界看到了成绩。在2009年和2012年,上海两次代表中国参加经合组织(OECD)举办的著名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两次都获得世界第一名。

而上海的高素质教育,也为其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地位。据媒体报道,上海2019年的经济总量,在亚洲城市中位居第二、在全球城市中位居第六,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亚太的主要门户。而根据今年3月27日公布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9)”报告,上海继续保持了全球第三的成绩,而且和排名第二的伦敦差距减少,只相差1分。

不过,早在2017年,中共教育部就表示,中国学生每年为英语必修课消耗的金钱,高达接近1638亿元人民币。于是在2017年当年,上海市就开始推行小学期末考试不考英语的政策。

不考英语 真能减轻学生负担?

但是,期末考试不考英语,真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吗?

在上海市日前出台的中小学课程计划中提到,全市中小学都要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每册集中学习一学期,平均每周一个课时,还要充分利用晨会、午会、班团队活动以及其它集体教育活动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时事教育活动。

不仅如此,在8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官员表示,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上,要把增进对所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及筑牢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摆在突出位置”。

这个“教材指南”还明确表明,要细化不同学科灌输中共的所谓“革命传统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总之,中共的洗脑教育就是要着重从娃娃抓起。

与此同时,中共还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培养中共那套党文化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

那么,如果把所有这些政策综合起来,我们就能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也就是中共这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真实目的。首先,它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要用共产党那一套“党文化”给学生灌输、洗脑,达到控制和禁锢思想的目的,可以想像,在中共的强化洗脑之下,中国未来的新生代将只知有中共党,不知有天下。

其次,中共的这一系列教育改革,和中共在经济上的战略目标非常吻合,也就是在被迫与美国脱钩的国际大环境下,逐渐转向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在国内则是一方面要持续挤压房地产、互联网科技等行业的金融泡沫,同时把资金和人力都引导到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上来。

那么,这个战略目标反映在教育改革上,就要达到至少这样一些目的:首先是弱化英语学习,逐步与世界脱钩;二是灌输“习近平思想”等中共党文化,便于控制民众思想;三是在实施劳动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制造业所需的人才。

但是,也有一点非常矛盾,就是在中共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中共强调要以道德与法治,就是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这三门学科为主,有重点地纳入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其它学科有机渗透。所以有人评论说,难道这意味着数理化不再是重要科目了吗?

不过,从我们的观点看,这种解读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数理化不再是重点科目,那不是和中共的制造业强国计划背道而驰了吗?而且,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共不仅不能弱化,还必须强化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教育。

那上面这个《指南》为什么没有提到数理化科目呢?这是因为,这个《指南》是在指导中小学,如何将中共的党文化教育和各个科目具体结合,所以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科目自然首当其冲,而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自然也容易结合,比如可能教唱红歌、或是让学生画一些中共红色人物等等。

但是,数理化等自然科学,要怎么和党文化教育结合呢?似乎没有着力点,或许中共教委还要费一番脑筋。不过,也不是没有参考先例,多少年前,中共的科学家何祚庥就用“三个代表”指导量子力学了,前段时候,河北燕山大学的教授李子丰还用马列主义推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另外,“习思想”的“一带一路”也能够指导卡诺循环,“国家安全观”还能够指导质能方程。

有了这些创造性的“结合经典”,估计中共在数理化科目和党文化的结合上,也可能会推出后续的教材指南。

但是,有一点让人堪忧的是,中共这种战天斗地,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懂得“仁、义、礼、智、信”的做人之道吗?没有了传统道德观念的中国,真的能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吗?

对中国人来说 英语为何重要?

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到的英文书下架,学习英语到底重不重要这个问题上来看看。早在2013年,就有中共的政协委员表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对此,《北京晚报》曾经列举了一组数字来说明英语的重要性: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每天有超过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在用英语交谈,75%的电视节目以英语播出,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几乎100%的软件源代码用英文写成。报道说,虽说这组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考察,但也可以证明英语是一种世界范围的语言,学会使用英语总是没坏处的,所以英语该学。

而网上,一段马云多年前的视频一直在流传,马云在视频中提到了学英文的一个好处。马云说:“像我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英文,我所有所受的教育都是学校告诉你什么是对的,爸爸妈妈跟你说什么是对的。有了英文以后,我觉得他们讲的不一定是对的。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这个问题。”

大家应该都看明白了,马云说到了一个关键点,而这,也正是中共想要弱化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因为中共担心,年轻一代学了英语、开了眼界之后,都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那么中共就无法控制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这才是中共真正害怕的。

目前,我们也看到了,多种迹象显示,中共正在走回闭关锁国、计划经济的老路,但是有一点很矛盾,中共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但又害怕学生们学英文,就算成了制造强国,那么产品都不出口了,用中文和老外沟通吗?还是说,以后学习英文,在中国也会成为特权阶层、或是特殊人群的专属权利呢?又或者,必须政治觉悟考查过关,才能批准学英文呢?

毋庸置疑,中共确实有能力,让所有的教材具有中共特色,不过,真的无法想像,在中共的高压洗脑和管控下,一个和世界脱钩的中国会变得更加富庶和繁荣?

策划:财商经济研究所
撰文:财商经济研究所
剪辑:曲歌
监制:文静
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财商天下】中共连串监管乱拳 背后有深意
【财商天下】中国恒大随政策沉浮
【财商天下】中国经济下行 滞胀转向衰退
【财商天下】之江新军惹火上身 马云再成焦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