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为何桑梓成了故乡的代名词呢?

作者:容乃加
一棵梓树寄托故人意;一片乡心长怀桑梓情。(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194
【字号】    
   标签: tags: , ,

中华文化中讲“根”源,对养育的土地和家乡人有深厚的感情,一旦有了能力也以回馈故里“造福桑梓”为荣。那么,为何以“桑梓”代表故乡呢?

看看“梓”这个字,它是一种树,想必是一种在中原大地上到处都有的树,所以它才能象征乡土,联系中华儿女共同的乡情记忆。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到《说文解字》解释“梓”:楸也;“楸”:梓也。也就是说“梓”就是“楸”,“楸”就是“梓”。《陆玑‧草木疏》说“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细分梓是楸的一种。

楸这种树是高大挺直的美木,高可达15米以上,木材质地非常优良,容易加工做成家具,而且树相挺拔优美,赏心悦目。夏天时,树开出美丽的花儿,秋天一到,树叶敏觉秋气,成了立秋时迎节气的装饰品。

楸树。 (Pixabay)

唐宋时剪楸叶作饰品迎秋的风尚很盛行。“唐时立秋日,京师卖楸叶,妇女、儿童剪花戴之,取秋意也。”(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楸》)《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的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和儿童,都用它大大的叶子剪成花样戴在身上。因此可知,楸(梓),是在中原大地上到处都有的树。

古人常在家宅四周种植梓树,同时常伴随着种植桑树,成了代代传家宝。因为梓和桑对生活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树木,把它们栽种在宅园中,可以提供生活所需的材料。桑树结桑葚,是营养丰富的浆果;种子上的腊脂,可以点灯;桑叶可用来养蚕取丝,织造衣物,《孟子‧尽心上》说:“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梓木高大,材质细致耐潮湿,可以建造车船和各种生活木器,可以拿来盖房屋,《埤雅》说“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屋室有此木,则余材皆不震”(《康熙字典》)。桑梓这两种树非常实用,满足人们很多基本的生活所需。

梓之花。 (Pixabay)

桑梓都是父辈就种植了,留给下一代享用成果,“桑梓,父之所树”(《康熙字典》),因此桑和梓也代指父亲,也成了故乡的代名词。桑梓和乡梓、梓里同义,《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说:“故乡曰梓里。”所以说“造福桑梓”,就指回馈故乡、回馈乡里,广而扩之,就有了造福社会的内涵。

《诗经‧小雅‧小弁》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就说看到桑梓好像看到种树的父亲,萌生出恭敬的心意和态度。古人有至孝感应天地其家中长出梓树的故事,这人是东汉的应顺。《东观汉记》记载:应顺,字仲华,是东平相。他侍奉后母至孝,精诚感应所至,在厅前的屋顶上生出一棵梓树来,后来把这棵梓树移植到庭院中,一直长得茂茂盛盛,成了大树。《文选‧张衡‧南都赋》说:“永世克孝,怀桑梓焉。”

一棵树寄托故人意;一片心长怀乡梓情。乡之梓,凝结家乡的情感、文化的记忆;乡之梓,联系着大地的华夏父子[1],神州的中华儿女,一代连一代,走过悠远的岁月。秋天一来,乡梓的颜色更转为浓烈了。

注释:[1]《尚书‧大传》云:“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