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者必读“登山守则”纵情山林也顾及安全

作者:The Mountaineers(登山协会)

人气 626

为了能安全、快乐地登山,我们必须熟悉各种登山技巧。我们得知道进入荒野时该带什么衣物、装备与粮食,以及如何在野外平安过夜。我们也必须知道如何在只能依靠自己所背东西的状况下,顺利地在荒野里做长距离的移动,并在没路可跟、找不到路迹时,依然可以定位。

我们需要熟练各种攀登技巧,如确保(belaying,当一起攀登的绳伴坠落时,保护他不致摔落的技巧)、垂降(rappelling,使用绳索下降)等等,以顺利攀上、爬下要攀登的山峰。我们也必须具备特殊的攀登技巧,不论是冰攀、雪攀或攀岩。

虽然所有登山者一定都会想把自己和队友的危险降至最低,但在山野行走时可能遭遇的危机,是无法完全预防的。所以,每位登山者都应该接受登山安全教育,学习野外急救与救难的技巧,以实现真正能在山中自主的能力。

所有登山者一定都会想把自己和队友的危险降至最低。(shutterstock)

调适体能

登山是需要高度体能的活动。几乎所有的攀登活动都愈来愈像是运动竞技,特别是难度等级较高的攀登活动。今日的登山者已能完成一些以前被视为不可能达成的壮举;不论是攀岩、雪攀或高海拔攀登,新的标准和纪录一再地被刷新。人们不但突破了上攀的极限,也打开了下爬的限制。从前觉得很难爬上,或根本上不去的陡坡,如今靠着雪橇与雪板,一下就冲下来了。在登山风貌的种种转变中,最为显着的莫过于绝壁冰攀(steep ice climbing)与混合地形(mixed,含有结冰面和岩石面的地形)攀登的进展与盛行。虽然大部分的人只是在旁欣赏这些超越极限的成就,不过,一旦新的纪录形成后,往往都是由业余登山者将标准再往上提升。

不管我们的技术层级是高是低,想攀爬的山峰是难是易,体能调适都是非常重要的。体能愈好,可以选择的攀登地点自然也就愈多。而且当体能好时,我们便能尽情享受登山的种种乐趣,不会只是一路忍受登山的疲累。更重要的是,一支登山队伍的平安与否,往往取决于其中一位队员的体能好坏。

健全的心理准备

如同体能调适在登山活动中的重要性,登山的心态往往也是登山队成败的重要关键。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在做出该强行通过困难地形或撤退的决断时所不可或缺的。登山者要有一颗自信但实际的心,而且要对自己诚实。若没有实际评估自己的状况与周遭的环境,我们往往会过度自信,让自己陷入险境。登山前辈常说,登山最大的挑战其实是自己的心。或许这也正是登山活动的魅力之一:当我们享受纵情山林之乐时,我们同样也在赤裸裸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储备判断力与经验

与健全的心理准备和态度同样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和做出最佳判断的能力。所以,基于各种登山知识与经验所做出的明智决定,可能是一位登山者最值得珍惜与骄傲的本领。

我们常说登山者必须具备应变与解决问题的技巧。这些技巧包含了应付许多外在因素的能力,像是恶劣天候、长途跋涉与登山意外,当然也必须含括处理内在因素的能力,诸如恐惧、疲累与欲望。在历经这些考验后,我们会有更好的决策能力,也增添了在未来会相当有用的经验与判断力。

然而,登山过程中总是会有新的状况发生,因此,我们必须仰赖细心的判断,不能只靠本能反应。虽然大家可能都习于按照过去的经验来做出当下的决定,不过相同的状况其实不大可能会再次发生。虽然这种不确定性是登山的挑战与魅力所在,但也有可能会因此酿出悲剧。

可以说,许多状况都涵盖了风险、挑战,还有随之而来的成就。如同海伦.凯勒(Helen Keller)在1957年的《敞开的门》(TheOpen Door )一书中观察到的:“安全考量几乎成了一种迷信。安全原是不存在的,就像尚未经历任何危险的小孩,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作安全。我们终会发现,与其避免危险,还不如坦荡地迎接它。生命就该是场勇敢大胆的冒险,不然,它就什么都不是了。”

爱护荒野

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大自然,对自然造成无可挽救的改变。为了弥补这项过错,登山者与野外活动的爱好者开始采取一系列保护山林的原则—我们称为“不留痕迹”(Leave No Trace)。

登山者与野外活动的爱好者采取一系列保护山林的原则—我们称为“不留痕迹”(Leave No Trace)。(shutterstock)

山并不是为了提供人们休闲娱乐而存在的。山既不欠我们什么,也对我们一无所求。首攀麦肯尼峰(Mount McKinley)的登山队成员哈德逊.史塔克(HudsonStuck),曾经非常深情地述说:“我和所有的伙伴,都感受到上苍赐予我们‘与高山心灵相通’的恩典。”所以,在游历荒野时,我们该回馈给山的其实就是让山保有原貌,不留痕迹。登山前必须充分了解想要造访的地区,并熟知哪里易受破坏。而在当地扎营、行进和攀登时,也要确实做到不留痕迹。

保育荒野

为了维护这种在山上才能享有的恩典,除了不留痕迹外,我们也得负起保存环境的责任。现在,登山活动还包括限制登山者进出山林的许可证制度、环境复旧计划、藉由立法吓阻破坏荒野的行为、和立场对立的利益团体进行协调,以及对道路、山径或所有攀登山区采取关闭保护措施。

除了提醒自己爬山时要把脚步放轻外,登山者现在更必须大声疾呼,请社会支持荒野保存、山林进出管制以及荒野审慎使用的各项作为。注意!我们不能再存着这样的心态,认为人类生来就有探索山林的权利。如果我们想继续享受这片一度让人以为理应拥有的荒野,那么在努力成为登山者、攀登好手或探险家外,我们更要全力支持荒野的保存。

登山守则

许多年前,登山协会曾制定一套纲要,协助民众以自己的力量在山林里安全活动。由于这套纲要出自对登山老手的详细观察,与对各类登山事故的细心分析。它不但让登山者受益良多,也适用于所有在荒野里活动的健行者。别把这些守则看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它们提供了有效与可行的指南,可以减少登山的风险。

所谓的登山守则,并不是要教我们如何一步步地登上山顶,或是怎样按部就班地避免危险。相反地,这些守则是引导我们安全登山的方针,尤其适用于还无法从经验中养成必要判断力的初学者。登山老手通常会依实际情形更改纲要上的做法,并以他们对危险的了解与对技术的熟练度来做出判断。

有时登山者不免会怀疑,像登山这种原本就没什么正式规则的运动,需要订定什么规则吗?然而,若是有一些简单的原则可以依循,许多严重的意外或许就不会发生,或者后果也就不会如此严重。这些登山守则的前提,是即使在路途危险、状况不明时,登山者也希望在较为安全且较易成功的情形下前进。另外,如果误判情势,登山者也有较大的转圜空间,不会马上让自己陷入险境。

★ 登山守则 内容

●  将登山行程交给留守人员。
●  每次上山,衣物、粮食和装备都要带足。
●  除非各项支援事先都安排妥当,否则一支队伍不宜少于三人;攀登冰河时,最少要有两组绳队互相照应。
●  当身体暴露感高、在冰河上行进时,请结绳攀登,并固定所有的确保点。
●  让队伍保持团体行动;听从领队或遵守多数人的决定。
●  别冒险尝试,不做自己能力不及与知识不及之事。
●  选择走哪条路或考虑是否回头时,千万别因一时冲动而妄下决定。
●  采用口碑良好的书籍所提出的登山规范。
●  随时随地抱持对山友善的态度与行为,并信守“不留痕迹”原则。

登山者向往被山林、荒野环抱的感受。(shutterstock)

享受纵情山林之乐

“徜徉山林的自由”的概念,除了身处山林所得到的纯然乐趣,也包含了具有熟练技术、齐全装备,以及从事不伤害自己、他人或环境之旅所需体力的种种能力。不过,山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容许登山者恣意纵情的。我们必须拿出扎的训练、妥善的准备和强烈的动机,山才会将纵情山林的权利给予我们。

我们身处一个得要自己清醒地做出决定,才能回避文明科技与便利的时代。在现今这个数位时代中,几乎每时每刻,许多人可以透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得以联系到。只要有了适当配备,这种情况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可能发生。虽然我们不必为了上山而得放下所有文明产物,不过,对于那些想从这个机械与数位世界出走(就算只是短暂的)的人来说,山总是在那里召唤着他们。

山给予我们与自然世界相通,并让心灵富有的角落,是现代生活中的其它地方都找不到的。我们是在一个不以人类需求为重的环境下登山,因此,并非所有的人都愿意为了身体与心灵的丰富报酬,而在登山活动中有所付出。

如果我们学着运用技巧攀登,学着安全地登山,让身体和心灵与荒野一起律动,那么,我们将会体会到约翰.缪尔(JohnMuir)的感受:“登山去吧!去聆听山的声响。自然里的平和会流入你身、你心,如同阳光洒落林间。微风令人神清气爽,暴风带给你无穷能量,忧愁则如秋叶落地般,悄然离开。”而纵情山林之乐,也正如缪尔在《我们的国家公园》(Our National Parks )中所写的:“静静地走向四方,品味登山者所怀抱的无限自由。”

《登山圣经》书摘。(商周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登山圣经》,商周出版提供。

· 登山健行不难 带孩子上山的5个理由
· 最喜欢翻山越岭 女登山家詹乔愉攀登圣母峰
· 68岁才开始爬山 美国75岁老翁登上圣母峰

(网站专文)

责任编辑:伊芙◇

相关新闻
炙热的夏天 到五峰旗瀑布玩水去
潜能开发游戏: 爬山大挑战
踏寻天神的足迹 特富野古道思幽情
美国男子徒手攀登3000呎巨岩 全球第一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