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辨识痛风、类风湿关节炎 医师:患部不同

黄小姐原发病时,连起床刷牙都僵硬无法操作,如今已恢复九成活动力,控制良好。(黄玉燕/大纪元)

人气: 10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2年10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台湾痛风的人口多,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但两者症状类似,常不易辨识,不少非专科医师也会误判,延误到病患的诊治。对此,中国附医风湿科医师蔡嘉哲指出,两者判断重点在患部的不同,痛风好发在脚部,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在手部、手指,这也是初判的重要依据。

37岁黄小姐(右)从18岁开始发病,因误诊为痛风,至23岁求诊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风湿免疫科蔡嘉哲教授(左),才找出病灶改善症状。
37岁黄小姐(右)从18岁开始发病,因误诊为痛风,至23岁求诊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风湿免疫科蔡嘉哲教授(左),才找出病灶改善症状。(黄玉燕/大纪元)

18岁开始就常感到关节红肿痛,早上起床全身僵硬、双膝肿胀的黄小姐,因父亲有痛风病史,起初也以为自己患了痛风,直到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求诊医师,却再次被医师误判为痛风。大学毕业后,23岁的黄小姐经医师转诊至中国附医的风湿免疫科,才确认是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经积极服用新的抗风湿药物,目前病情已获缓解超过九成,恢复正常生活。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风湿免疫科权威医师蔡嘉哲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好发40岁以后,黄小姐的症状明显,经过初步诊断怀疑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但透过检测类风湿性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抗体(ACPA)皆为阴性,导致无法明确诊断。

蔡嘉哲指出,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牙周病具密切的关系,因此研发团队计划从牙周致病菌找出用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胜肽(BR1),

并进一步开发新的“BR1抗体检测”,再次检验黄小姐BR1血清检查,即显示为阳性,确定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蔡嘉哲也指出,关节炎为一个常见且非单一的疾病,因常常伴随多种形态,病人常会在关节处感受到疼痛、肿胀及僵硬,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慢性发炎、且具破坏性自体免疫疾病,其影响人口为0.5-1%。

蔡医师表示,黄小姐透过新的抗风湿药物,包括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DMARD)及生物制剂(bDMARD)治疗,关节的肿胀问题很快消失,并恢复正常生活,目前仍持续治疗中,虽无法完全治愈,但疼痛的缓解已恢复九成以上;而此项研发因可准确找出至少2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患者,成果已荣获国科会的“2022年未来科技奖”。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