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13)

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著 嘉莲译
拉斐尔,《基督变容图》(The Transfiguration,又名基督显圣)局部,作于1518—1520年间,木板油画,410×279 cm,梵蒂冈画廊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20
【字号】    

(接上文

拉斐尔为红衣主教科罗纳(Colonna)在画布上画了一幅圣约翰像,其优美让主教珍爱备至。但碰巧主教生了一场大病,治愈他的医生雅科波‧达‧卡皮(Jacopo da Carpi)向他索要此画作为赠礼;主教对雅科波深怀感激,为了满足其愿望而割爱相赠。此画现归佛罗伦萨的弗朗西斯科‧贝宁坦迪(Francesco Benintendi)所有。

拉斐尔工作室,《施洗者圣约翰》(Saint John the Baptist as a Boy),约1518—1519年作,布面油画,147×135 cm,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基督变容图》

拉斐尔为红衣主教兼教区副秘书长朱利奥‧德‧美第奇(Giulio de’ Medici,注1)画了一幅面板画,准备送到法国,画的是“基督变容”(The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注2)。他手不辍笔用心经营,亲手画到了最完美的程度。(注3)在画中,他表现了基督在大博尔山(Mount Tabor)上显圣容,山脚下有十一位门徒在等候他们的主。

拉斐尔,《基督变容图》(The Transfiguration,又名基督显圣),作于1518–1520年间,木板油画,410×279 cm,梵蒂冈画廊藏。(公有领域)
拉斐尔,《基督变容图》中二使徒头像与手部草图,炭笔素描(以白色提亮),49.9 x 36.4 cm,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一个恶鬼附身的男孩被带至此地,以便基督下山之后可以解救他。(注4)男孩扭动着伸长的身体,翻着白眼哭喊求救;他中了那个恶灵的招,身躯、血管和脉搏都透露出痛苦。他的手势激烈而可怕,脸色格外苍白。

这个男孩由一位老人支撑着。老人搂着男孩,圆睁的双目放出光芒;他扬着眉毛,前额皱起,同时显示出内心的力量与恐惧;他凝神注视着众使徒,似乎想借着信靠他们来汲取力量。

在妇女们中间,有一位是画中的主要人物。她跪在使徒面前,将头转向他们,向着被附体男孩的方向伸出手臂,提示着他的苦难。使徒们或坐或立,还有的双膝跪地,在巨大的不幸面前表现出深深的悲悯。

拉斐尔,《基督变容图》局部。(公有领域)

事实上,拉斐尔笔下的人物和头像如此新颖多样,更不用说其非凡之美,乃至所有画师都认为,在他的大量画作中,这幅作品最辉煌、最动人,也最神圣。

因为无论谁想了解基督变身显圣在绘画中的表现,都必须看看这幅作品。拉斐尔在大放光明的山巅上空,以透视法描绘了耶稣;在圣子璀璨光辉的照耀下,摩西和以利亚(注5)的形象呼之欲出。

伏在地上的是彼得、雅各和约翰,姿态各样,妙不可言;一人将头贴着地面,另一人抬手遮住眼,以抵挡基督身上发散出的强烈光芒。

拉斐尔,《基督变容图》局部。(公有领域)

神身穿雪白衣袍,伸出双臂,抬起头,似在开示“三位一体”的精髓与神性——拉斐尔完美的艺术手法使之得到了展现。画家仿佛调用了他的全部功力,以便在基督的容颜中显示其艺术的至高力量。在完成这最后一幅画作后,直至辞世,他再也没有碰过画笔。(注6)

拉斐尔,《基督变容图》局部。(公有领域)

拉斐尔与达‧芬奇

现在,描述完这位最杰出艺术家的作品之后,在讲述他生平的其它细节前,我想不吝笔墨谈谈拉斐尔的不同风格,以期对我们艺术界人士有所助益。

他在少年时代追摹他的老师皮埃特罗‧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在画功、着色和创意方面都青出于蓝,他认为自己足够好了。到了更成熟的年龄,他认识到自己其实还差很远。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1504年作,木板油画,170×117 cm,米兰布雷拉画廊藏。(公有领域)
佩鲁吉诺,《圣母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1501—1504年作,木板油画,234×186 cm,法国卡昂美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因为,在看到达‧芬奇的作品后——后者在描绘头像方面无人可匹,在赋予人物以优雅和动感方面也举世无双——拉斐尔为之惊叹不已。总之,达‧芬奇的风范比他见过的任何其它风格都更让他倾心。他着手研究,并逐渐放弃了皮埃特罗的风格,即便这非常困难,但他竭尽所知与所能来模仿达‧芬奇。

他十分勤奋,做了大量研究,但在解决某些难题方面,他从未能够超越列奥纳多。尽管在许多人看来,他确实在风格的甜美和自然景物的刻画上高出一筹,但就基础艺术观的崇高,以及艺术的宏伟气势而言,拉斐尔绝对无法比肩,这也正是他人难以媲美达‧芬奇的方面。然而和其他艺术家相比,拉斐尔和他走得更近,尤其是在色彩的优雅方面。(待续)

拉斐尔,《阿尔巴圣母》(The Alba Madonna),约1510年作,面板转布面油画,直径94.5 cm,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译注:
【注1】教宗良十世堂弟,后成为教宗克莱芒七世。
【注2】《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在三门徒陪伴下前往大博尔山(又译塔沃尔山,位于以色列北部),在山上发出明亮的光,显现出神的容貌,之后天上有声音呼他为子,世人视为上帝对耶稣的肯定。
【注3】拉斐尔于1517年受托创作《基督变容》,他去世后,此画曾摆放在他罗马宅中的棺前。虽有人猜测,其门生朱利奥‧罗曼诺和助手吉安弗兰西斯科‧彭尼画了右下半部的一些背景人物,但1972至1976年对此画的清洗表明,助手们只完成了左下角一些人物,其余部分均出自拉斐尔之手。
【注4】耶稣医好被鬼附体的男孩,神迹记载于《新约圣经》。
【注5】摩西和以利亚,公元前13世纪和前9世纪以色列的伟大先知。
【注6】1520年4月6日,37岁的拉斐尔辞世于罗马。他使得这个城市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艺术文化中心。

原文Life of Raffaello Da Urbino, Painter and Architect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点阅【《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泰辛设计的斯德哥尔摩王宫正是所谓“泰辛金色巴洛克风格”(the Tessin Gold Baroque style)的典范,包含巴洛克风格必有的华丽装饰与对称的设计元素,特别是运用S曲线设计艺术品和家具的造型。再加上受到法国和意大利风格的影响,泰辛将王宫建成瑞典前所未见的巴洛克风格。
  • 巴西的萨尔瓦多(Salvador)是一座色彩缤纷的历史城市,以许多美丽的教堂建筑闻名。萨尔瓦多位于巴西东北部的临海地区,是巴伊亚州(the state of Bahia)的历史首都。在这座充满历史古味和殖民建筑的城市里有一座非常特别的教堂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与修道院,是结合18世纪葡萄牙和巴西艺术的最佳代表。
  • 什么比一座宫殿更好?当然是三座!到德国南部旅游除了欣赏[ascii]着[/ascii]名的新天鹅堡之外,千万别错过附近的施莱斯海姆宫(Schleissheim Palace)。施莱斯海姆宫殿群位于慕尼黑的北部,曾是维特尔斯巴赫王朝(Wittelsbach dynasty)的夏季行宫。这座庞大的宫殿包含三座独立的宫殿建筑:旧宫(the Old Palace)、新宫(the New Palace)和卢斯海姆宫(the Lustheim Palace),是巴伐利亚规模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宫殿之一,最初是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选帝侯建造的居所。
  • 想像有一个地方,其中寄托了航海大国海员和探险家们的希望与祈愿,这就是哲罗姆派修道院(Hieronymites Monastery,葡萄牙语为“Mosteiro dos Jerónimos”,又译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它是16世纪葡萄牙最[ascii]着[/ascii]名的修道院。
  • 美第奇宫(the Medici Palace)位于佛罗伦萨的旧市中心内,和其它建筑物比邻,在建筑设计上有许多独特的创新,堪称文艺复兴民用建筑的典范。从银行业起家的美第奇家族对托斯卡尼地区的经济和艺术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促使了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发展。
  • 构成一幅画面就像自己去组织一部交响乐队,演奏出谐和又带有变化的曲目。 如何把画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秩序、平衡、完整——带进画里,勾勒一座大山, 那就要有大师带路了。
  • 位处西欧的阿尔罕布拉宫,有着各式拱门、柱子、壁画、几何图形、迷人的花园、彩绘磁砖、拱形天花板、水景和装饰精美的墙壁。这座宫殿优雅而有活力,有着美丽的色调、装饰复杂的墙面以及不同的装饰元素层层交叠。
  • 音乐没有文字,却能传达情感与真理。乐曲《喜剧演员之舞》(Dance of the Comedians)正好是个绝佳例子。它是捷克作曲家贝德里赫‧史麦塔纳(Bedrich Smetana)在1870年创作的歌剧《交易新娘》(或译《被出卖的新嫁娘》,The Bartered Bride)第三幕中的演出曲目。
  • 《园中苦祷》是普桑刚到罗马时所绘,那是在他作为古典主义画家声名鹊起之前。他受到了最出色的前辈艺术家──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等的影响,也从古希腊和罗马艺术中汲取了营养。普桑在画中创造的场景是如此宏伟高眇,观看这幅画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痛苦”,而是信仰、希望,还有谦卑。
  • 西蒙‧彼得扎诺不但是艺术史学家,更是著名的巴洛克绘画大师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老师。然而,他却只被认定是一位有能力但不出色的艺术家。仔细检视可知,历史上有许多艺术家的贡献着重在奠定基础,而让杰出的后辈得以在日后崭露头角成为大师。彼得扎诺可说是个绝佳例子,他迈出的第一步成就卡拉瓦乔日后的完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