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中共经济政策自相矛盾 无法奏效

人气 2047

【大纪元2022年10月21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原泉编译)中共的政策不能挽救中国经济。中共在面临债务增加、货币贬值、消费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采取了毫无意义的自相矛盾的经济政策:降息、增加信贷、实施“清零政策”。

可以说,目前中国经济的状况比30年前、甚至40年前更糟,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并未在崩溃的边缘徘徊,而北京当局似乎并没有解决方案。

目前,制造业活动在下降,过去三个月一直在不断地收缩。9月份出口疲软,进口下降。由于对未来感到悲观,中国消费者减少支出。7月份零售增长率为2.7%,而预期为5%。结果,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降至2.5%。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CPI涨幅上限为3%,这是中共认为对经济有利且健康的通胀水平。低于3%意味着经济增长过缓。

大约20%的中国城市青年失业。新房价格一直在下降,8月份的房屋销售同比下降了27%。中国面临由房地产行业引发的债务危机,该行业约占中国GDP的四分之一,约占中国总债务的26%。标普的分析师表示,中国约有20%的房地产商有违约的危险。

在这张未注明日期的照片中,是由房地产巨头恒大在北京建造的一个住宅区。(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

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商没钱完工,业主拒绝支付房贷。这些房贷预计将对价值1,330亿美元的债务产生负面影响,并造成违约和违约危险的恶性循环。

据估计,房地产崩盘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该行业对GDP的贡献。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已经对钢铁生产等相关产业产生了负面影响。29%的钢厂已宣布濒临破产。房地产和建筑业加在一起约占城市地区就业的15%。据估计,如果房地产相关投资减少20%,中国可能会损失5%到10%的GDP。

从全球来看,中国对钢铁需求的减少,导致铁矿石价格自3月以来下跌了36%。依赖钢铁、煤炭、金属等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感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收缩,他们发现更难支付从中国获得的“一带一路”贷款的利息。债务负担有可能压垮中国的许多“一带一路”建设者,同时最终增加了此前被忽视的公共债务风险。

“一带一路”项目每年的贷款规模达到数百亿美元,仅2021年就有约595亿美元。现在,陷入困境的借款人提出重组和取消债务的要求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由于中国60%的对外贷款发放给了目前处于债务危机中的国家,预计这一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成千上万的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正处于崩溃的边缘,这让即将到来的债务灾难雪上加霜。LGFV是地方政府出售债务的工具,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据估计,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总价值接近8万亿美元,约占中国GDP的一半。

通常,地方政府会通过出售房地产来偿还LGFV的资金。但随着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了31%,这让地方政府如何偿还债务变得不明朗。标准普尔认为,30%的地方政府正处于危机边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大部分来源于北京强行下令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需要。实际上,中共的中央计划者命令地方政府创造债务;现在,它们只能独自承担责任。

银行业也面临债务危机。不良贷款一直在不断地增加。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的处理增加了18%,而中小型银行的贷款注消率增加了37%。今年8月,中国政府向中小型银行注资470亿美元,以保持它们的流动性,这些现金是通过出售基础设施债券筹集的。中国的私人债务目前占GDP的184.49%,而政府债务今年预计将达到GDP的70%左右,总债务将达到GDP的250%。

接近9月底时,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触及7.2368的历史低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1690,突破了中共政府设定的1美元兑7元人民币的门槛。

为了应对糟糕的经济数据,中共政府宣布,自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中央政府还将税收优惠扩大到在同一年出售自有住房,并重新购买住房的人。表面上,政府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增加流向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流。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样做的力度太小、也太迟。其他人则指出,这些扩张性政策将使情况恶化。

中共试图通过两种策略来解决经济不稳定问题,保持低利率并增加货币供应,以促进经济增长。北京还计划尝试拯救人民币。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向银行系统注入了1,220亿美元,高于上周的129.2亿美元,流动性增加了843%。低利率和增加的流动性将人民币汇率推至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低位。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通知国有银行为大规模购买人民币做好准备,以支撑人民币汇率。增加货币供应的同时,试图提高人民币的汇率似乎相矛盾。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21年12月以来一直在不断地下降。

尽管经济下滑,但中共仍坚持“清零政策”。2020年上半年大流行封城期间,230万家企业倒闭。两年半后,北京拒绝放弃其严厉的政策。这导致投资者和消费者坐拥现金却无能为力,阻碍了经济增长。

投资正在撤离中国。外国人持有的中国债券数量在过去7个月里逐月减少,总计减少了830亿美元。一些投资银行已将中国GDP增长预期下调至3%,野村证券(Nomura)则将其预期下调至2.7%。

在人民币重新走强、房地产行业反弹以及中国巨额债务的解决方案出现之前,中国经济无法复苏。考虑到目前的政策,短期或中期内似乎不可能找到解决办法。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在亚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安东尼奥是一名经济学教授和中国经济分析师,为各种国际媒体撰稿。他的一些中国著作包括《超越“一带一路”:中国的全球经济扩张》(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和《中国经济简明教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原文:China’s Conflicting Economic Policies 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名家专栏】激烈措施揭示中国经济下滑
【名家专栏】中共又出新招阻碍中国经济 
【名家专栏】中共经济注定行将崩溃吗?
【名家专栏】中国经济灾难对市场的影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