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孩子伤心时 故事是最好的陪伴(6)

作者: 苏珊.佩罗 译者:王圣棻, 魏婉琪
(图/小树文化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75
【字号】    
   标签: tags: , , ,

《赣南橙》   作者:白春燕
适合年龄:14岁。
应对状况:父母离异。

这个故事是为14岁女孩写的,父母分开之后,她被留在寄宿学校由校方照顾,而且父母都不想接她回去──女孩是个非常聪明、勤奋的学生。这个故事是学校辅导员写给女孩的,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孩子事实──父母委托辅导员把这个艰难的消息告诉她。辅导员除了告诉她这个消息之外,还把故事复印给她。辅导员说,这个故事给了这个女孩一些小小的东西,让她撑下去,也给了她力量。

故事:

在中国有一种水果叫“赣南橙”。赣南橙以甜美多汁闻名,每逢收获季节,四面八方的商人都会来到赣南,把赣南橙从山区运到世界各地。这是每一颗赣南橙的骄傲。

有一颗漂亮的赣南橙在运货的火车上,被水果商人拿了起来,她之所以从箱子里被拿出来,是为了要招待某位火车上的工作人员。但突然间,火车震了一下,橙子从商人手里掉出来、滚出了窗外。

橙子弹跳了几下,就滚进了离铁路很远的一大片杂草里。她听着火车嘎吱嘎吱开走的声音,绝望的哭了起来。她知道自己不会有机会看见山外头的风景、享受人们的赞美。她知道,自己就要一直留在这片孤单寒冷的野草地里了。“太不公平了!”她想。她多么渴望被带离这个地方,哪怕是被牧羊人带走也好,牧羊人说不定会剥开她漂亮的外衣,享用她的甜美⋯⋯

一天天过去,橙子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慢慢的,她感觉自己被白天的烈日和夜里的寒风榨干了。最后,橙子裂开了一道口,一颗种子掉出来,掉进了地上的小裂缝。没有母树的落叶为她盖被子,家现在只是个回忆了。

当橙子孤单躺在地上时,常常想起家乡的橙子园。深秋时分,一层层的落叶盖在母树脚下,叶子底下的种子姊妹们总是暖暖的。果农和家人在橙树旁边干活,踩在叶子上,劈啪劈啪、劈啪劈啪,在熟悉的橙香中,把种子踩进土壤深处。

虽然这颗种子没有得到温柔舒适的照料,但几场雨之后,她发现自己已经被埋在夹杂碎石和杂草根的土里。大地仿佛有种她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她开始往土壤深处推进。

当她努力向下伸展,用新生的根在土里挖出一条路来的时候,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新希望在心里燃烧,心中只剩下两个字—扎根!扎根!

种子怀着成长的希望度过了接下来的冬天。怨恨、不满和悲伤都被抛在脑后,全心全意投入到成长和蜕变的过程中。她意识到,靠自己的力量才是她真正的出路!

在这片寂静的土地上,每一分钟,每一天她都小心翼翼,绝不放弃任何一次伸展根系的机会。现在,她相信有一天她会发芽,没有任何人能阻挡。

啊!春天终于回到这片荒芜的土地,大片的草地冒出了嫩叶!太阳融化了残雪,让这颗种子有足够的水喝。她在地底下待了这么久,为这一刻储备的能量终于爆发,一棵柔嫩的橙树苗在这片不毛之地发芽了!

太阳似乎特别爱护这棵幼苗,为她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在大地的支撑和太阳的召唤下,她一点一点向上伸展。

当炎热的夏天来到时,她已经长到成年男人那么高了,两年后,她长出了五颗橙子,被一个牧童摘下,品尝了清新的滋味。

三年后,她不但结了满树的橙子,还在这片干荒的土地上长出了许多橙树苗,这都是牧童吃橙子时随地乱吐种子的功劳。就这样,她的后代也长大了。

渐渐的,牧童长大了,也变成了水果商人,因为只有他知道在这片荒地里有一片橙树园。

这颗橙子和她的后代形成的果园变得愈来愈大,终于,这些橙子被搬上了火车,运送到全国各地。

这里不再有哀叹,只有自豪、勇敢和成就感!

──摘自:《每当孩子伤心时,故事是最好的陪伴》小树文化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给希薇亚的娃娃》 适合年龄:5岁。 应对状况:失去家人。
  • 《希薇亚与星星》 适合年龄:6 ∼ 10岁 应对状况:母亲得了绝症,或是近期丧母
  • 这个故事目的是帮助小女孩重新和大哥哥建立关系。这是住在伦敦的巴基斯坦母亲提出的请求,在面对女儿的叛逆行为时,她碰到很多困难...
  •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都会产生一些影响,用故事帮助那些家庭分散的孩子。
  • 和双胞胎兄弟非常亲的姑姑最近过世了。老师的参与,以及在全班同学面前念出这个故事,给了双胞胎兄弟和他们的母亲极大的帮助。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