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黎胥的插画世界:色彩斑斓、纯真又富有想像力

文/杰夫‧珀金(JEFF PERKIN) 翻译/陈遇
马克思菲尔德‧派黎胥(Maxfield Parrish)的作品《黎明》(Daybreak),约1922年。这幅作品于1925年的复制品销售量约为全美国家庭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里挂着他的画。(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似乎偶尔就会有这么神奇的一天,奇妙的光线笼罩在身体上,令人着迷。”——马克思菲尔德‧派黎胥(Maxfield Parrish)

20世纪彩色印刷技术和大量发行技术的创新,使得马克思菲尔德‧派黎胥的作品受到百万民众的喜爱。派黎胥以其经典的新古典主义板画、儿童读物插图、广告图画,以及著名的流行刊物的封面设计,如《生活》(杂志)、《时尚芭莎》(台译哈泼时尚)等,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那时候,多产的插画家和商业艺术家享有名人般的地位。派黎胥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他最著名作品《黎明》(Daybreak)于1925年的复制品,销售量约为全美国家庭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里挂着他的画。

在这一趋势下,《黎明》成了整个20世纪最受欢迎的印刷品。在画中所使用的钴蓝色是一种鲜艳饱和、有点超现实感的蓝色,人们称之为“派黎胥蓝”,用来纪念他标志性的作品风格。

派黎胥在艺术职涯上的成功也让他得以为家人建造一座“橡树园”。这座宅第成为他近七十年成人生涯里的私人创作王国。

派黎胥的艺术血统

凯尼恩‧考克斯(Kenyon Cox)的作品《马克思菲尔德‧派黎胥肖像画》(Maxfield Parrish),1905年。油彩、画布,30英寸x25英寸。国家学院博物馆和学校,纽约。(公有领域)

马克思菲尔德‧派黎胥出生于1870年7月25日,他的父亲史蒂芬‧派黎胥也是一名艺术家。在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已是费城深受爱戴的艺术家,以创作当地风景的蚀刻画闻名。作为一名知名艺术家的儿子,年轻的弗雷德里克(他后来改用了祖母的娘家姓马克思菲尔德作为名字)从父亲那学会了素描。在14岁去欧洲的一场长途家族旅行中,他的艺术天分受到了鼓舞。在那里,他得以亲眼看到古代大师的作品,并在巴黎的艺术学校开始了正式的训练。回到美国后,派黎胥到哈弗福德学院学习建筑,接着前往宾夕法尼亚艺术学院学习美术。

由于父子的关系良好,派黎胥毕业后便到马萨诸塞州和父亲共用一间工作室。几年后,他又随着父亲来到康沃尔艺术村,位于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普兰菲尔德和康沃尔市镇(Plainfield and Cornish)。这里是许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聚集及生活的地方。

派黎胥在这里买了一块土地,并在父亲地产的河对岸盖了一座小房子,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橡树园”。这片土地上有着壮硕挺拔的橡树林,包含了一些当时新罕布夏州数一数二的老橡树。

有着建筑学位的派黎胥在邻居木匠乔治‧拉格斯(George S. Ruggles)的帮助下自己设计并建造了一座小房子。这座房子在1898年时只有两间卧室,之后陆续扩建至15个房间和5间浴室。之后,派黎胥和从事艺术教育的妻子莉迪亚‧奥斯汀(Lydia Austin)共同养育了4个孩子。由于他发现难以在主建筑内专心创作,派黎胥又建了一座工作室,后来又增加了8个房间,包含了摄影暗房和一间设备齐全的机械车间。

“我是一名会画画的技师”

马克思菲尔德‧派黎胥的作品《一千零一夜》(The Arabian Nights),约1909年。《一千零一夜》第194页旁的插画。(公有领域)

派黎胥一生创作了近900件作品。他在新罕布夏州家的工作室中创作了许多画作,将儿童与成人带入一个神秘的新古典主义世界。从《童年诗歌》(Poems of Childhood)到《一千零一夜》(The Arabian Nights),他富有想像力的插画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小说中的虚幻场景。他创造了色彩鲜明的图像,冷暖色系的色块相互对比,为故事中鲜明人物的超现实世界添增了更多维度。

他画笔下的人物是实实在在的故事书风格,从年轻美丽到饱经沧桑的怪诞人物等无奇不有,都相当讨喜并且高度原创。不过,真正让他一举成名的是那些徜徉在美丽景致下年轻纯真的人物特写图画。

马克思菲尔德‧派黎胥的插画作品《维肯,布林肯和诺德》(Wynken, Blynken, and Nod),约1902年,收录于《童年诗歌》中。油彩、画纸,20.9英寸x14.7英寸。私人收藏。(公有领域)

派黎胥最受众人喜爱的作品主题是在自然环境中的女性肖像。1931年时,61岁的他向美联社宣布:“我受够了岩石上的女孩!这样的画我已经画了13年了,我大可再继续画、继续卖13年。但这正是商业艺术游戏的危险之处。它诱惑人不断地重复自己。成为一个橡皮印章是很可怕的事。我要在我仍能决定的时候放弃旧轨。”从那时起,他决定把重心放在风景上。

据派黎胥自己的说法,他笔下生动超凡又多彩的作品使用的却是一种“非常简单、非常古老又费力”的绘画方法。从单色打底开始,他会接着加上一层层透明的颜色,并在每一个颜色层之间加上一层清漆。每个图层画完后,都需要干燥约10至14天。他认为这样的方法让他达到传统混合颜料所达不到的明亮色调。

由于这种绘画方法需要相当漫长的干燥时间,因此他会同时创作多项作品。此外,这位自称“绘画技师”的艺术家也不满足于单纯的绘画创作,他还投注了相当多的时间进行其它创作,包含制作模型、家具、花瓶等。

马克思菲尔德‧派黎胥的插画作品《树林中的睡美人》(Sleeping Beauty in the Wood),1912年。油彩、画布板,30英寸x24英寸。(公有领域)

作为一名摩登时代的文艺复兴艺术家,派黎胥也会在他的机械车间制作模型,并为这些模型打光并拍照,作为绘画的参考。他也会拍摄当地的模特儿,包含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的保姆(和他的缪思女神)苏珊‧勒温。

他还使用了投影机将摄影底片移转到描图纸上。这让他能够依照他所遵循的对称和黄金比例理论来调整图像的大小,以获得准确的尺寸和几何关系。许多派黎胥作品的边框都含有柱子或其它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元素,用来协助建立这些比例关系。

和蒂芙尼合作的壁画:梦想花园

马克思菲尔德‧派黎胥和蒂芙尼工作室合作的作品《梦想花园》(The Dream Garden),1916年。玻璃马赛克。柯帝斯出版社建筑大楼,费城。(公有领域)

1914年,派黎胥受委托为柯帝斯出版社的建筑大楼设计一幅15英尺乘以49英尺的巨幅壁画。当时,派黎胥已经接受了出版商赛勒斯‧柯帝斯的另一项独立委托,为同一座建筑物设计18座高面板。新委托案创作的《梦想花园》(The Dream Garden)则是在入口大厅中央的大型马赛克壁画,也是派黎胥首次且唯一一次和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Louis Comfort Tiffany)共同合作的作品。

这幅壁画由派黎胥设计,而蒂芙尼则使用超过10万块彩虹玻璃将其拼贴成壁画,总重量超过4吨。使用的玻璃马赛克总共有260种不同的色调,组成一个超现实又无比美丽的自然景致。这幅玻璃壁画有着白色大理石制成的画框,前面有一座小喷泉,更加添增了一种新古典风格建筑的错觉,在建筑内部打开了一扇广阔的自然景观。

这幅壁画最初于纽约的蒂芙尼工作室展出并广受好评。之后便拆除并花了六个月的时间重新组装在柯帝斯出版社建筑大楼里。尽管派黎胥和蒂芙尼这两位完美主义艺术家们对彼此的作品都不满意,但在20世纪之后的日子里,这件作品却倍受众人赞誉,直到费城市政府将其指定为无法移除的“历史物品”。

费城市政府的这项指定发生在1998年的一场事件之后。当时《梦想花园》临时卖给了赌场老板史蒂夫‧韦恩。然而,将这幅著名壁画移到拉斯维加斯的计划受到许多艺术史学家和市民的抗议。随后,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Pew Charitable Trusts)捐赠了350万美金给宾夕法尼亚艺术学院以买回这件作品,确保它留在柯帝斯出版社的历史建筑大厅里。

派黎胥在他的橡木园度过余生。他一直创作到80多岁,直到关节炎才使他不得不放下画笔。他于1966年3月30日去世,享耆寿95岁,当时他的作品再次在美国掀起了一股风潮。

原文Creating Vivid, Imaginative, and Innocent Worlds: Illustrator Maxfield Parrish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