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工艺遇上茶文化 黄佳隆以教学传承古技艺

人气 449

【大纪元2022年11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黄文意台湾采访报导)漆器工艺在中国已有逾七千年的历史了,古代的人们用树漆来制作日常生活器具,此工艺从古流传至今,深具东方文化特色,同时,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资产。

“漆”原料来自多年落叶乔木漆树的汁液,这种树汁黏稠性极高,具有黏着、硬化成形及防水的功能。自唐朝开始,漆器由中国流传至东亚各国,尤其是日本将其更发扬光大,在十八世纪,欧洲人称瓷器为“china”,称漆器为“japan”,如今,漆器工艺俨然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之一。

台湾嘉义“文正堂茶书院”负责人黄佳隆表示,传统漆器艺术曾经是中国人观照天地,器以载道的载体。不过,日本的漆器则是倾向生活文化,普遍落实在日常中,并发展出独特的技法与造型。

漆工艺达人黄佳隆,用教学传承古老漆器工艺。(黄文意/大纪元)

黄佳隆是一位从事美学生活教育的艺术工作者,奔忙于各个社团及学校之间,承传着包括茶艺、花艺与园艺教学等,课后闲暇之余,也着手于茶道器具修复与漆器创作教学。

漆工艺 东方文化的精髓

有别于现今常见的化学涂料,漆系采自漆树之汁液(生漆),黏稠性极高的胶质物,有防水、防腐蚀、耐热、耐酸碱、抗菌、绝缘及不易褪色、剥落等特性,利用其隔绝效果涂刷于器物上,可以再添加其他矿物色料进行利用。

明代古籍《髹饰录》详细记载漆艺技法,可见其历史悠久及与生活关连之紧密。

图为日本天目碗托,上漆前后的对比。(黄文意/大纪元)

黄佳隆提到,漆器工法繁杂,最初之步骤先有“胎体”,古籍记载举凡竹、木、铜、铁…皆可为胎,接着进行“涂装”,一层层地固胎、打底后,再处理外观的髹饰,有素髹、描金、雕漆、镶嵌、罩明等技法。看似过程简约,实则工序繁复。

这项始于唐朝的变涂技法,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漆器珍贵与耐用之特性,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漆工艺,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

图为黄佳隆漆器作品--壶承。(黄文意/大纪元)
漆器茶则制作。(黄文意/大纪元)

林业禁伐生产成本严苛 台湾漆艺消失

台湾在1921年日治时期就已开始引进安南漆树种,1971年代全盛时期,漆树在苗栗铜锣和南投埔里种植超过969.92公顷,树漆如树金般大量外销,再加上当时林业正当兴旺,发展出“蓬莱涂”的漆艺风格,堪称是当时漆器的黄金时期。

随着塑胶产品兴起,加上林业禁伐,台湾引进进口漆、化学漆,劣质漆品垄断市场,再加上大环境生产成本严苛,台湾漆艺瞬间消失,日用品漆器市场完全弃守。目前只剩下高端的艺术创作品收藏,以及教学传承的经济层面了。

漆工艺达人黄佳隆。(黄文意/大纪元)

漆器推动的教学职人——黄佳隆

由于漆器作品不但美丽,更是相当的实用,与台湾茶席文化做结合,黄佳隆开设了“漆器茶道具制作教学”课程。他对记者说道:“台湾茶文化与漆工艺结合,是翻转、是重生”。

许多爱好漆器工艺的学习者,偶尔会遇到对“生漆过敏”的过渡期,黄佳隆则建议刚入门的学员,选择较不易过敏的漆品。因漆工艺工序繁多,在台湾相对冷门,一件做品从漆胎制作到作品完成,常达数个月才能完成,在要求快速的时代里,漆器这项艺术通常生存于较高贵的艺术市场中,在日常生活里难以见到。

黄佳隆认为,漆工艺教学中可以结合茶文化的器具,也可以融入目前台湾社会正兴起的“体验经济”风潮,从生活情境出发,塑造手作工艺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自己的茶道具、自己作”,在短短数周即可完成数项作品,借此提升茶文化工艺的创作力,改变仅止于“购买”的消费行为,盼能带领漆工艺进入到实作的美感体验。

历经新旧文化环境变迁,每一行类的传统文化,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紧张与抗衡。对于如何重建漆器价值的新定位,为漆器工艺寻求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以及漆艺结合茶席布置上的运用?黄佳隆说,或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会不遗余力地用于教学上。

让众多爱好茶美学的朋友,更贴近漆工艺之美、运用于茶生活的自我创作领域,传习与创新,漆艺职人黄佳隆试图找寻更多的可能性,守护与坚持,传承漆艺之美。@*

※黄佳隆 Huang Chia-Lung 小档案

学历:南华大学艺术学院建筑与景观学系环境艺术硕士
经历:嘉义大学讲师、大叶大学讲师
文正堂茶书院负责人
台湾花艺杂志编辑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恩与仇 人情债难还 互惠互利开启合作契机
如何延长葡萄的存放时间? 专家告诉你要诀
鲜奶来不及喝完常扔掉?用这招保存2个月不坏
卖中古车要避免7个错误 以免损失数千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