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交通文化不尊重他人 学者主张交管社区化

交通学者指出,台湾一个严重的交通文化是“不够尊重别人”,若要导正,应让“交通管理社区化”。图为民众在台北市中正区过马路,右转车辆停等礼让。(中央社)
人气: 9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2年12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紫馨台湾台北报导)日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指出,台湾险象环生的道路交通令人却步,交通议题再度受各界关注。交通学者指出,台湾一个严重的交通文化是“不够尊重别人”,若要导正相互不尊重的交通文化,应让“交通管理社区化”,由下而上的良性循环产生、再慢慢影响他人,说不定可以扭转现在不安全的交通文化。

台湾道路交通死伤事故逐年攀升,根据交通部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道路交通事故有27万1,660件,造成2,293人死亡、36万零698人受伤,比去年同期增加1万5,377件(6%)、增加136人死亡(6.3%)、增加2万零563人受伤(6%)。

不仅如此,台湾缺乏人行道,甚至被路灯、电箱挡道,行人须与车争道,台湾的交通工程设计也以汽车为主,成为交通死伤数难降主因。为洗刷“行人地狱”恶名,日前立法院交通委员会初审祭出重罚,若车辆不让行人先行通过,可处1,200元以上、6千元以下罚锾;致人受伤或死亡罚锾也将加重,可处7,200元以上、3万6千元以下罚锾,并吊扣销驾照处罚。

透过志工 导正民众不正确观念

而提高车辆不礼让人的罚则,对于行人穿越道的安全有没有帮助?台湾交通安全协会表示,答案是有、也没有。驾驶行为并不全是有意识的,很多时候驾驶人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反应,而且这极端仰赖视觉信号。

台湾交通安全协会说明,如果车不让人的状况是“看到了人但就是不想停”,那提高罚则是有效的;若车不让人的状况是“刚刚哪里有人?”那提高罚则就是无效的,因为驾驶根本没有察觉有人,或者察觉有人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台湾交通安全协会表示,实际上行穿线的照度规范欠缺落实和监督,路口的安全弯角设计也欠缺强而有力的规范,隔热纸的监理规范也迟迟不援引车辆安全型式审验规则。法律很明确的规范了人民,但始终没有很明确的规范政府。

消基会交委会召集人李克聪对《大纪元时报》表示,目前台湾较严重的交通文化就是“不够尊重别人”,国外媒体都已报导台湾是“行人地狱”,那么严重的恶名,政府应该把这当成一个全民运动,若要洗刷恶名,就必须唤起全民的注意。

李克聪一直主张“交通管理社区化”,李克聪说明,社区是最能够渗入到民众的,“如果从社区慢慢能够做一些交通管理,落实到每个民众身上,或许改善不安全的交通文化就会变成全民运动。从自身遵守交通规则做起,良性循环产生后,再慢慢影响他人。”

在执法方面,李克聪说,若靠警察或是科技执法,做不到全面及常态性,可以透过社区志工协助社区周遭做交通执法,“但执法目的不是为了要开罚,而是导正不正确的观念,比如说在社区周遭违规停车,或者是在巷弄中骑车太快,都可以透过社区志工提醒。若透过社区民众的自觉、自治、相互提醒,说不定可以扭转台湾现在不安全的交通文化。”

防范车祸 要找出潜在风险点

为减少交通事故伤亡,各地架设科技执法的仪器数量越来越多,但这是否真能防范车祸事故于未然?台湾交通安全协会指出,科技执法器材仰赖的核心技术是影像辨识,判断画面上的人车是否通过了路上某个不该通过的边界线,比方说是行穿线、分向线等。

若要客观的透过影像辨识技术来找到路口的危险潜势,台湾交通安全协会提出另一种观点,是去找“差点失手(nearly miss)”的点。台湾交通安全协会表示,在工业安全领域有个“事故三角”的概念,大概意思是在一件死亡事故的背后,会有10件重伤事故;这10件重伤事故背后,又有30件轻伤事故;30件轻伤事故的背后,还有600件差点失手的案件。

但这个逻辑有一个前提,台湾交通安全协会说明,预设我们的路口设计都是正确的,当然大家也知道,实际上并不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套从路口设计上游就有的安全设计基准,目前台湾的路口设计,大多仅只是道路的自然交叉点而已,并没有认真、完整的安全性设计。

台湾交通安全协会表示,差点失手的意思是车祸根本没发生,当然也都会缺乏科学的纪录,但如果能找到这些差点失手的事件,就能有确实的方法从根本上削减车祸事故的发生。

台湾交通安全协会指出,这些差点失手的点,既没有事故发生,又常与设计不良有关,比起高解析度的清晰画质,更需要的是高更新率的流畅度。牺牲解析度,冲高频率的画格,比较容易在短时间内抓出人车的轨迹,快速判断潜在的风险点,这也是交通安全与一般治安侦防的观点比较不同的地方。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