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穆尔庄园:再现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

(James Howard Smith撰文/吴约翰编译)
内穆尔豪宅主立面结构和凡尔赛的小特里亚农宫相似,包括科林斯柱居中、下窗比例细长、精致的雕塑装饰,以及屋顶显眼的法式栏杆。内穆尔豪宅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如灰泥墙切割出石材饰边以及大圆顶入口。(J.H.Smith/Cartiophotos)
font print 人气: 2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内穆尔庄园(Nemours Estate)以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设计搭配传统正式花园的造景,为1909年美国镀金时代(Gilded Age)德拉瓦州(Delaware)南部的乡村地区增添光彩。庄园占地200英亩,由建筑师约翰‧默文‧卡雷尔(John Merven Carrère)和托马斯‧黑斯廷斯 (Thomas Hastings)为法国实业家阿尔弗雷德‧杜邦(Alfred I. duPont)设计。两位建筑师都曾在巴黎美术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 )接受古典建筑训练。内穆尔庄园可说是一件向凡尔赛小特里亚农宫(the Petit Trianon of Versailles)致敬的作品。小特里亚农宫是法王路易十五的夏宫。

豪宅侧边花园是带有装饰性设计的花床,即所谓正统法式花坛(formal French parterre)。黄杨木树篱和红色花朵构成对称的造型,再以白色石头小径突显整体。(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豪宅位处景色壮丽的高原,四周围绕着池塘、花圃花园以及整齐划一的黄杨( boxwood)树篱。主建物立面内缩于六根科林斯柱(Corinthian columns)后方。从正门前廊屋檐下可眺望远方景色。

豪宅旁英式花园里的莲花池,令造访游客心旷神怡。(照片由Anton Khmelev提供)

庄园上半部

庄园整体以对称的设计分布在一条向上倾斜的轴线上,轴线长达三分之一英里,豪宅则座落在轴线顶端。

庄园整体以对称的设计分布在一条向上倾斜,长达三分之一英里的轴线上,豪宅则座落在轴线顶端。下沉式花园(The sunken garden)位在照片最前方,往上连接大喷泉(grand fountain),爬上阶梯后是一面柱廊( colonnade ),接着是倒影池(reflection pool),最后才是豪宅本身。(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豪宅大门前方是“草坪长廊”(Long Walk),类似梯田式的草坪向下延伸,阶梯的两旁有排列整齐的高脚大花盆,盆里种满鲜花;目光顺着两旁的花盆瓮延伸至前面一座喷泉和倒影池,杜邦家族曾在此游泳、划船。

从豪宅的二楼可眺望“草坪长廊”(Long Walk)、喷泉和倒影池(Reflection Pond),以及远处的柱廊(colonnade)。梯田式草坪廊道的每一阶尾端,排列着装满鲜花的高脚大花盆。(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倒影池(Reflection Pond)四周的雕塑作品由法国出生的美国艺术家亨利‧卡蒂尔(Henri Crenier )创作,分别代表四季。

倒影池(Reflection Pond)边的这座雕塑代表夏天,手臂下夹着水果,小腿边有只松鼠,还有位小天使正向她招手。(照片由Grace Khmelev提供)

喷泉正后方是迷宫花园(maze garden),中心有座镀金雕塑《成就》(Achievement)朝上方豪宅仰望,由雕塑家亨利‧克雷尼尔(Henri Crenier)创作。两侧还有卡拉拉(Carrara)大理石喷泉雕塑海之信使《特里顿》(Triton)。四周植物有西洋柏(western arborvitae)和暗红色小孽木(crimson pygmy barberry)。接着是一面柱廊(colonnade),刚好构成庄园的上半部。

庄园下半部

柱廊由托马斯‧黑斯廷斯(Thomas Hastings)设计,中间有个拱门,通往庄园下半部。游客在来到这风景如诗如画的柱廊时,可先逛逛下沉式花园(The sunken garden),这片广阔区域有石窟、喷泉和湖泊。

从庄园的另一端看过来,下沉式花园的一边俯瞰着一座人造池塘,另一边是一座大喷泉。大喷泉(The grand fountain)是水池的焦点。青铜鱼造型喷泉,增添水池活力;一群雕塑小天使在阶梯式喷泉最上缘快乐玩耍。

从庄园的另一端看过来,下沉式花园的一边俯瞰着一座人造池塘,另一边是一座大喷泉。以及后面由托马斯‧黑斯廷斯(Thomas Hastings)设计的柱廊。(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下沉式花园有青铜鱼造型喷泉,增添水池活力;一群雕塑小天使在阶梯式喷泉最上缘快乐玩耍。(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从柱廊的拱门望向豪宅,视角刚好穿过雕塑的肩膀,镀金雕塑《成就》(Achievement)由雕塑家亨利‧克雷尼尔(Henri Crenier)创作。两侧是卡拉拉(Carrara)大理石喷泉雕塑海之信使特里顿(Triton)。雕塑四周是西方侧柏树(western arborvitae)和暗红色小孽木(crimson pygmy barberry)。

从柱廊的拱门望向豪宅,视角刚好穿过雕塑的肩膀。(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豪宅内部设计

内穆尔庄园豪宅是20世纪初德拉瓦州(Delaware)最大的住宅,对当地建筑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师以法国古典风格精湛的手法,造就了庄园不朽之美。

卡雷尔和黑斯廷斯(Carrère & Hastings)精通法国新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当时第一家能提供此风格的建筑公司。从豪宅入口拱门可看到内部主入口大厅、格子状天花板、镀金饰条、壁炉周围的大理石壁架等室内设计。

从拱形门可看到主入口大厅、格子状天花板、镀金饰条和壁炉周围的大理石壁架。(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豪宅客厅充满美感及愉悦的氛围。墙壁上柔和的米白色镶板搭配精致镀金饰边、大理石壁炉架,以及浅色系窗帘等。优雅的曲线条美化了墙角、天花板线板、桌椅脚等,营造出微妙的雕塑感效果。

豪宅客厅充满美感及愉悦的氛围。(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玻璃暖房(The conservatory)提供寒冬时节如夏天般的温暖。阳光洒入满是异国风情植物的房间,罕见稀有的鸟鸣声,暗示着窗外广阔怡人的环境。

玻璃暖房提供寒冬时节如夏天般温暖。阳光洒入满是异国风情植物的房间,罕见稀有的鸟鸣声,暗示着窗外广阔怡人的环境。(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豪宅内有一座中央大楼梯(The main central stairway),衔接私人领域和家人的活动空间。中央大楼梯有典雅的锻铁栏杆,刚好围绕着精致华丽的吊灯。沿着扶手上楼,一面大型彩色玻璃窗将户外自然光线引进屋内,照亮整个楼梯间。阶梯上铺设的手工花毯也引人注目。

中央大楼装饰着精致的水晶吊灯,由典雅的锻造铁栏杆围绕着。阶梯上铺设的手工花毯也引人注目。 (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精致华丽的吊灯,妆点着中央大楼梯,仿佛被典雅的锻铁栏杆环绕着。自然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窗照亮整个楼梯间。(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爱亭”(The Temple of Love )坐落在庄园最偏远的地方,是一座专为花园特色景观而设计的造型建物。爱亭里有一座雕塑《戴安娜》(Diana),由法国雕塑家让‧安托万‧乌东(Jean-Antoine Houdon)创作。戴安娜是乡村、狩猎和月亮的守护神。

“爱亭”(The Temple of Love )放置一座雕塑《戴安娜》(Diana)。她是乡村、狩猎和月亮的守护神。(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掌管乡村、狩猎、月亮的守护神《戴安娜》看照着壮观的喷泉、柱廊和远处的内穆尔豪宅。(J.H.Smith/Cartiophotos提供)

原文:Nemours Estate: Of Royal French Inspiration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詹姆斯‧霍华德‧史密斯(James Howard Smith),是建筑摄影师、设计师、建筑摄影网站Cartio的创办人。他鼓励大家欣赏经典建筑艺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巴斯修道院教堂(Bath Abbey)矗立在英格兰西南区域古罗马城市巴斯(Bath )的中心,是公认的英国建筑瑰宝,以中世纪晚期建筑闻名。
  • 汉普顿宫(Hampton Court Palace)位于伦敦里奇蒙区(Richmond),因曾是亨利八世的寓所而闻名。汉普顿宫拥有丰富的历史,历经不同时代的主人,使其成为少有的融合多种建筑风格的展示场。
  • 奥斯陆王宫(the Royal Palace of Oslo)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的贝尔维尤(Bellevue)高地上,不仅是挪威历史的象征,也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建筑之美。
  • 法国公主亨利埃塔‧玛丽亚(Henrietta Maria)与王室家族中出名的艺术鉴赏家英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结婚后来到英格兰。她出身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赞助家族美第奇(the Medici),因而成为17世纪英国艺术、文学和建筑等项目的忠实赞助者。
  • 英国公众高度期待并欢庆海顿的到来,媒体甚至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当代俄耳甫斯”(Orpheus of his age)——当时的人们对俄耳甫斯这个神话人物非常着迷。海顿本人也非常喜欢格鲁克的歌剧《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因此很自然地创作了自己对俄耳甫斯神话的诠释。
  • 根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Pliny)所言,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期间,雕塑家便开始制作黏土模型为创作石材雕塑作准备。在卡诺瓦职业生涯早期,他以复兴古希腊雕塑遗产闻名。当时有些人甚至称他为“当代的菲迪亚斯”。
  • 不论是专程造访国会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ongress),还是10分钟车程到当地的图书馆,爱书人一听到“咱们去图书馆”这句话,就像5岁孩童听到“冰淇淋店”那样兴奋。对他们来说,“神奇王国”(the Magic Kingdom)不在佛罗里达的迪士尼乐园,而是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
  • 如今,重建版帕台农神庙已成为纳什维尔百年公园的中心建筑──这座永久性的公园是在1897年世博会遗址上修建的。该建筑成为许多节日和戏剧演出的背景。有数百名演员参加的春季盛会,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铁路公司为鼓励游客共襄盛会,亦给予票价优惠。战车比赛、大型歌舞表演和其它视觉展示,吸引着周边各州游客前来亲身体验“南方雅典”。
  • 没有其它宫殿比无忧宫更能代表普鲁士最[ascii]着[/ascii]名的国王腓特烈大帝的性格了。无忧宫原先设计为波茨坦(Potsdam,现为德国)附近的夏季行宫,优雅的洛可可建筑样式展现着腓特烈大帝的理想。
  • 法国作家欧诺黑‧德‧巴尔札克(Honoré de Balzac)形容阿宰勒丽多城堡(the Château of Azay-le-Rideau )犹如“镶嵌在安德尔河(the Indre)上的一颗钻石”。阿宰勒丽多城堡是罗亚尔河谷(the Loire Valley)诸多城堡中的瑰宝,也是法国文艺复兴建筑最早的一个典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