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大面积爆发 地方财政难扛动态清零

人气 3921

【大纪元2022年03月22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李思齐采访报导)中共官方3月19日表示,中国多个省份面临“同时段多地市”发生疫情的局面。3月18日,中共国家疾病防控局明确,“动态清零”政策符合中国国情,但专业人士分析指,继续“动态清零”让已艰难的地方财政更紧张。

中国累积疫苗接种截至3月19日已达32.23亿剂次,截至3月18日,60岁以上人群完全接种率为80.27%。高剂量的疫苗接种未能缓解当下中国本土疫情快速传播的压力。中共在3月19日下午官宣,中国本土疫情还处于发展阶段,要尽快实现“动态清零”;而香港近日新确诊的人数每日高达2万至3万人。

听新闻:

powered by Sounder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平台)

3月20日晚,中共央视新闻于报导了梁万年对“动态清零”的最新解读。梁万年是中国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该小组隶属于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梁万年称,“动态清零”有两层含义,其一为无病人的理想状态,其二为一旦有疫情,要“快速识别”,并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

梁万年介绍,要安排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互补协同,以便尽早发现疫情。他说:病毒在“和我们赛跑”,并把西方“与病毒共存”的理念描述为“躺平”,即不作为。然而无论哪种检测都避不开检测经费来源问题。

基于中国目前持48小时核酸检测才能通行的要求,通常大规模全民核酸检测少则三轮检测,多则六轮或更多。以郑州为例,今年1月3日至11日期间,郑州完成四轮全员(1200余万人)的核酸检测,以及六轮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每人的检测成本估计为24元(约合3.8美元)至48元(约合7.7美元),合计下来费用可观。

中国地方财政当下能否扛得住“动态清零”的费用呢?

3月21日,天钧政经研究员宋维骏(Albert Song)对大纪元表示,中国地方财政压力非常大,中共的“清零”政策加剧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矛盾,并且矛盾是“越来越激化,越来越明显”。宋维骏在中国金融行业有27年的从业经验,专注中国政治和经济领域方面的研究。

他说:“我收到一些信息,一些地方政府希望把疫情搞大,逼中央出台放松的防疫政策,别‘清零’,所以出来一个新词叫‘动态清零’,估计后续的防疫政策还会慢慢放开,因为这种模式在全世界证明是行不通的。”

中央和地方财政矛盾日益尖锐

今年地方财政早已捉襟见肘,可以从发放新增贷款规模以及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依赖程度看出。中共一般在两会以后确定每年的新增债务规模,然后从中央到省市、再到县区逐步下发,真正发债券得等到5、6月。但因为这几年财政紧张,去年12月中旬就确定新增债务1.788万亿元,到目前已经发出去约70%。其次,李克强最近发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称,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1.5万亿元(约合2400亿美元),规模近9.8万亿元(约合1.6万亿美元)。

由于地方贪腐或巧立名目,地方财政支出大,一直入不敷出,每年仅八个省市的财政情况好一点,其它的都不行;因此中央会拿走超过中央政府需求的税收,然后地方会拿到中央返还的资金,这就是“转移支付”。

宋维骏解释,这是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来控制地方政府。“中央这些年集权的特点是‘财权上收,事权下放’,中央抓财政权,控制比例达到了70%,但下放了办事权。那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事情办得多了,但拿到的钱却少了,不得不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这已是中央和地方财政近期的矛盾焦点。”

中国地方财政的压力还可以从税收和土地出让金这两方面来判断。中共的财政部门有四本账,最主要的两本是一般公共预算(税收的来源)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卖地收入的来源,即土地出让金,也就是俗称的土地财政)。中央约用了六年的时间把楼市给压住了,地方非常不满,因为卖地收入下滑,地方财政紧张。

“清零”政策使地方财政的压力很大。去年已有地方财政处于实质性破产状态,财政支持不下去了,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更别说社保基金的缺口,还有农村方面的刚性支出都需要财政来源。

宋维骏表示:“现在经济下滑,税收上不来,房地产市场又不活跃,土地财政上不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压力都比较大。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越来越明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于2021年8月18日发布的《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1)》披露:2025年,财政缺口约为10.65万亿元(约合1.7万亿美元)。

上海防疫措施已变

虽然中共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防控局局长王贺胜3月18日表示,“动态清零”效果是好的,“尽管‘动态清零’的防控措施会对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影响,但这些影响是短期的、范围是有限的。”但上海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吴凡同日表示,上海的“打法变了”。吴凡同时也是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吴凡说,上海今天不封城、不停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上海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中国人的上海,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可替代,甚至会影响国际经济的大局。”

上海是一个有近3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吴凡说,如果上海的集装箱港码头停摆了,会有很多国际货物贸易受牵连;如果封城,停摆一周、十天,对减缓疫情有利,但从经济民生角度看,很多中小微企业、打工者都得停工,各种损失太大,是难以承受的。

就上海的疫情又多严重,吴凡说,“以前的病例数字只是冰山一角”,现在得把“冰山底部兜住”,才知道具体情况。她明确表示,上海的感染人数短期还会继续增加;同时也感慨,上海的疾病防控人员和基层防控人员已经“太疲惫了”。

吴凡认为,目前上海正在努力探索一条疫情防控的新路——城市运行不停摆,通过分级分类,实现社会面的“动态清零”。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上海疫情持续升温 居民:真的很严重
舆论造势放宽清零?分析:中共措施破绽百出
郝平:中共坚持“清零”恶政 四大乱象灼烧
福建疫情持续肆虐 泉州急建方舱医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