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

民俗画神品《清明上河图》(2):没有一坟一墓怎样展现清明节民俗

作者:踏雪飞鸿
《清明上河图》中没有一坟一墓,怎样展现清明节民俗?图为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145
【字号】    
   标签: tags: , ,

点阅——【前文:民俗画神品《清明上河图》(1): 画家与艺术表现】

《清明上河图》展现了九百年前世上最大都市——北宋汴京的清明时节景况。“清明”是指清明日、清明节;也有说语带双关,指政治清明、清明盛世的说法;“上河”也有多种解释:御河、汴京的汴河称“上河”,上汴河街市赶集称上河,另外一般河流的上游或逆水行舟也称上河。当时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人口有七十万。清明节是当时寒食节的一环,对皇室、贵戚和庶民间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日子。

这幅《清明上河图》长卷,连接古今九百年清明时节的记忆,在画家张择端的妙笔下展现真实民俗风物的记忆——形形色色清明时节的人生百态,看画中皇都城门内外的熙熙攘攘,人们的摩肩擦踵,似乎展现倾城而出上河去的盛况。然而赏画人看遍此画卷,却看不到坟,难道北宋时人在清明节不上坟拜扫吗?

非也!在唐代是在寒食节上坟,到了北宋时代,民间从寒食到清明日都有人上坟拜扫。我们看北宋民俗志《东京梦华录》有这样的记述:“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所谓一百五日是指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即寒食节;清明节落在一百零六日或一百零七日。)

那么画家是怎样表现清明节上坟拜扫的民俗节景呢?

图为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局部——开卷的驴队踏开清明时空。(公有领域)

让我们聚焦到图右方汴河边,第一条村路上。画家一开卷,画了驮着木炭袋的驴子队,这点出了清明节的时序,交待了时空背景。古代寒食节禁火,其后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就入清明节气,这是春天取新火传新火的日子。驴子所驮的木炭就是春天的火炭,是用来点燃新火的,和天地一起启动了清明节的时序。

沿着汴河经过柳树林,到了第二条村路上,那里出现了一小队人马,两仆人抬着一花轿,“轿子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在后方有骑马的男主人,前后有四五个仆人担物、扛物同行。图中这一台以杨柳杂花装饰轿顶的轿子,就是清明节上坟扫墓拜扫的民俗代言了。

图中这一台以杨柳杂花装饰在轿顶上的轿子,就是上坟扫墓拜扫的清明民俗一景。图为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我们从《东京梦华录》可以得到印证:“……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

在本图中虽然看不到一坟一墓,却是呈现了杨柳杂花装簇轿顶这种真实写照,反映了宋代清明扫墓的民俗活力。北宋都城汴京的汴河沿岸都栽植着苍劲的柳树,柳树可以固堤又是易栽易活的植物,展现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尤其是春天的“清明柳”,宋朝就有俗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所以说《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清明上坟拜扫的民俗是以新生代言死亡,寓含代代更生之意。

附近汴河边道上还有一家名为“王家纸马”的纸马铺,店铺门口两边站立着大纸马和纸楼阁为标志,这是卖清明节出城上坟的纸钱和祭拜物品的店铺。《东京梦华录》记载“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这显示当时的商标广告术,反映了社会的商业经济、手工业繁荣的样貌。

图中左上方的王家纸马铺,贩卖上坟扫墓祭拜的纸钱和用品。图为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王家纸马铺在此局部图的左上方。图为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局部放大。(公有领域)

《清明上河图》开卷就以驴子驮木炭点出清明时空,接着插着柳条杂花的轿子拜扫归城,还有纸马铺的大门面,都是画家胸有成竹的经营安排,呈现了清明节民俗,同时与《东京梦华录》的民俗记载一一相对应。

画外ㆍ话外

我们从《清明上河图》画中,似乎还能窥见画家隐含另外的心意,让画的主题有更多的延伸表现。

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之后,就把画作献给了宋徽宗。在《清明上河图》卷后,有金代张公药(字元石)所题的诗文:“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可为侧证。(*张择端曾经担任翰林承旨。)

在宋徽宗的时代,社会升平繁华,且夜不宵禁,国际通商货物琳琅满目,人民享用富足,然而灭国之大军的阴影实则已经迫临城下。如同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言写下的自身经验:“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或许画家作此画的目的,不仅为了艺术表现,更是以艺术投主所好,实则隐含劝谏皇上“清明”的巧心,为了强调国家“更生”的精神,所以不画一坟一墓。张择端或恐北宋繁华之仙梦将远逝,故而以心血之作《清明上河图》对徽宗发出诚挚的呼唤。@*(待续)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岁时就计划为但丁《神曲》着手绘制插图。他的艺术才能大多体现在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上。除了神曲之外,他还为其它文学名著制作精美的插图,如《圣经》、《失乐园》、《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图的面世,即被大众认为文学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大杰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