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阻共入侵 台主导认知战“用名”是关键

人气: 18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2年04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怡欣台湾台北报导)台国防部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宗鼎表示,面对共军犯台可能,台湾是否能主导认知战走向,进而替友盟提供救护的名义,以阻却后续侵略活动,绝非战争爆发后才要寻求的解答,台湾须在“用名”认知作战上时刻着力。

黄宗鼎3月22日在“国防安全即时评析”专区,以“认知作战首重‘用名’”为题,撰文分析反制认知作战用名的威胁与重要性。

黄宗鼎指出,越南称之“长沙海战”的中越主权缠斗“诠释权”的认知作战仍在继续。由中国制作、至今仍在网路上流传的宣传影片,甚至将该海战诠释为“自卫反击战争”,此无疑复制了1979年北京为中越边境战争赋予“自卫反击”名义做法。

黄宗鼎认为,一场战争的是非曲直,由于不同的价值判断或各种错假讯息的干扰与影响,实无法一言以蔽之。这不仅是新闻媒体的课题,即便是历史学者多半为定调一场战争究竟是“义战”抑或“兵祸”,也付出相当的时间成本与政治代价,因此战争在爆发当下的用名,可谓至关重要。

俄乌战争的“用名”之争

黄宗鼎表示,相较于俄罗斯在战争发轫伊始,便锁定使用“特别军事行动”一词,规避其战争责任,而乌克兰官方自2月27日迄今在社群媒体上所用之语汇,诸如“俄罗斯入侵乌克兰”(Russia Invaded Ukraine)、“俄罗斯侵略”(Russian Aggression)、“侵略乌克兰战争”(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俄国攻乌战争”(Russia’s war against Ukraine)、“乌克兰自由民主之战”(its fight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普亭之战”(Putin’s war)、“违反人道罪”之战(a crime against humanity),无不在为俄罗斯贴上侵略者,甚至是帝国主义的标签。

在国际社会方面,英国主要使用了“俄罗斯侵略乌克兰”(Russian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欧盟主要使用“俄罗斯军事侵略乌克兰”(Russia’s military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美国国务院则使用了意涵更加完整的字眼──“俄罗斯联邦对乌克兰进行中的侵略”(The Russian Federation’s Ongoing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3月13日则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是不可接受的“武装侵略”(armed aggression)。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虽在联合国谴责俄罗斯入侵案投下赞成票,但主要使用较为简单的“乌克兰情势”一词。至于中国,则主要使用“乌克兰问题”、“乌克兰危机”两个用语,其规避“判断是非曲直”之意图十分明显,也间接为俄罗斯撇清战争责任。

黄宗鼎分析,国际媒体较常使用“俄乌战争”(Russia-Ukraine War)或“乌克兰战争”(Ukraine war, war in Ukraine, Ukraine at war),这两个词汇可说介于“特别军事行动”与“侵略战争”之间,俱属中立性之用语。此外尚有“俄国侵略乌克兰”(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乌俄危机”(Ukraine-Russia crisis)及“俄乌冲突”(Russia-Ukraine Conflict)等。相较于后两个用语,前一个用语无疑较站在乌克兰立场,不过综合来说,国际媒体在新闻标题上的“平衡报导”取向,已相当程度削弱了乌克兰在宣传此次战争本质上的认知作战成效。

黄宗鼎进一步表示,面对共军侵犯台湾的可能变故,台方是否能主导认知作战走向之关键,相信也将取决于诠释战争本质的“用名”问题。

他说,在中共可能使用“祖国统一”或“反分裂国家”特别行动等名目,为其军事侵犯行径赋予正当性之情况下,台方要如何迅速反制,透过哪些平台或机制来进行“用名”认知作战,进而为友盟或任何可能外力提供适切的援助与救护名义,以阻却共军后续的侵略活动,此绝非战争爆发之后才要寻求解答之事务。透过这次俄侵乌战争,相信相关政府部门在认知作战的SOP上都会有所更新升级。

黄宗鼎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认知作战实乃诠释权的角力,其作战场域可谓无所不包,大至战争的命名,小至选用为我方所命名的“民主礁”,而避用北京在1983年另行命名的“黄岩岛”,无不在从事“认知攻防战”。◇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