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午时三刻”开斩前翻案的奇案

作者:泰源整理
一件案子为什么能翻转,为什么能在午时三刻之下“留人”呢?(孙明国/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664
【字号】    
   标签: tags:

唐僖宗光启、大顺年间,褒中县(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一带)发生盗墓案,县吏严厉催促破案。有一天说是罪犯抓到了,可是人关起来了,经过一年还不认罪。在狱吏拷打毒刑之下,罪犯招了供,而且还交出以前获取的赃物,县吏认为审判没有错误,就发付处斩。岂知就在“午时三刻”开斩行刑前,突然雷声隆隆,乌云翻滚,瓢泼大雨劈啪劈啪泼个不停。

监斩官只好下令避雨,将犯人押至一旁。观斩的老百姓,也纷纷拥挤到街市人家的屋檐下避雨。人们一面抹著身上的雨水,一面私下议论著:

“老天爷在行刑前大洒雨,怕是有什么冤情哪!”

“怎么不冤?赵家人是书香门第,待人和善,家里不愁吃穿,会去盗墓吗?”

“总不会平白叫无辜的人去顶罪受死呀?”

“唉,奇怪的是他交出了赃物……”

就在这时,人群中有个妇人突然倒下,她双目紧闭,面如死灰。身边的小婢女拼命地摇着她喊道:“夫人,醒醒,醒醒啊!”

众人忙围上去,有人认出她便是赵家妻子,连连说:“快救醒她,让她到刑场和丈夫见上最后一面吧!”

雨收了,官兵再次将犯人推至监斩台前,监斩官允许犯人妻子上来告别。那妇人却跪在台前,顿首喊冤:“县老爷,奴家丈夫冤枉啊!都是奴家害了他的,求大老爷放了他吧!”

就在同一时刻,从人群挤出一个虎背熊腰的高大汉子,他一路冲到监斩台前,把差役们吓了一跳。只见他挥动袖子嚷道:“掘墓的事都是我一个人干的,王法岂容滥杀无辜,你们不抓俺却要错杀好人!”声响震动全场。

突然出来替犯人受死的,这案子顿成奇案。为人妻出于爱夫之心,赴死在所不惜这有可能;然而风马牛不相及的陌生人,冒头顶罪为了啥?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因为案情有了变数,于是监斩官当场下令停斩,将案情往上呈报。

奇案再开庭复审。图为清代金门镇总兵署衙门大堂。(曾晏均/大纪元)

案子上报到藩帅那儿复审。传讯赵妻:“来人是谁?你为何要顶罪受死?”
赵妻供述:

“奴家是某氏,被判刑问斩的赵某是奴家丈夫,他是个读书人,在家除了吟诗作画,莳花弄草,就是喜欢玩骨董。他什么骨董都收藏,骨董商都认识他,常常请他去看货。就连我们的左邻右舍和附近的孩子,一捡到古怪一点的碎砖石块,都会送来给他看。人们都称他‘骨董迷’。

“一年前来了几个官差,硬说他盗掘古墓,把他抓走了……。这一抓就一年多,奴家既紧张又心焦,最后一次到牢里去看他。他已经被打得不成样子,全身都是伤痕,整个屁股血肉模糊。他告诉奴家,他被打得实在受不住,就招说家里藏的骨董都是盗墓来的。他叫奴家把骨董都送进官府认‘赃’。这多冤枉!可他被打成遍体鳞伤,不成人形了,奴家能不听他的吗?于是忍气吞冤照他说的去办。不料这一来‘人赃俱获’,不但没能救了他,反而害了他被定成死罪。奴家要是不照他讲的做就好了。大人,让奴家代他死吧,他死了奴家也活不了啦……。”

藩帅听了赵妻的供词,再唤那汉子,问道:“你是谁?你为何来顶罪?”

汉子回答:

“大人俺叫丁汉,墓是俺盗的,一点不假。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诬赖别人、让别人受罪天打雷劈。问俺为什么盗墓?因为俺租的田地被水淹了,没有收成,俺付不出租只好离家。俺到处找活干,却没活儿干,空有一身力气,却生计没着落。

“日子怎么过下去?俺想来想去:若当强盗,伤天害理,俺不会干。挖东墙偷西屋,谁家丢失东西都要难过。做乞丐,堂堂七尺男子,受不了被看低的窝囊气。没有办法,俺才想到去掘坟。俺胆子大,干这行挺合适。俺不挖好人的坟,掘坟前总要打听打听,专找那些既有钱,又做过坏事的恶人坟。他们生前干着伤天害理的事,享尽了荣华富贵,死后吃不了用不了,带着那么多陪葬物干什么,拿掉了也不罪过。于是俺就这样干了。

“俺是穷人,知道穷哥儿们的苦,俺盗来的不义之财就分给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最近俺上外地,有人告诉俺赵家官人被抓要行刑了,因他掘坟偷骨董。俺知道那是冤案,那坟是俺挖的,那宝物也是俺盗走的,怎能冤枉好人呢!俺十万火急在行刑前赶回来认罪,该杀俺的头,决不能杀他的头。还有许多掘坟得来的骨董还放在俺家里,从什么坟里挖来的俺大致还记得,你们去清查吧,俺家的才是赃物哪!杀俺吧!让好人回家。”

藩帅又传被定为死罪的赵男,问他:“墓不是你掘的,不是你盗的,为何要认罪受死?”

赵男说:“小民受了一年多的折磨,身心受巨创非常痛苦不想活了,所以就让家人把家里的骨董拿出来认罪。”

藩帅查了丁汉家的骨董,果然和失物相符。案子水落石出,是明明白白的屈打成招,他将审理此案的狱吏治罪;将无罪者释放并发还“假赃物”;又赦免坦白认罪的丁汉的罪责,并录用他为补充衙役,让人尽其才,同时也解决了他的困难。

这件案子为什么能翻转,为什么能在午时三刻之下“留人”呢?其关键就在人的道德良心。丁汉虽然受迫于生活而盗墓,不过他心中良知未泯,对善恶能明明白白地分清,他敬畏神明,即使法律治不到他,他也不伤害无辜,不让别人替自己受罪。藩帅嘉许他坦白果敢认罪,盗墓并非起于贪念,所以就赦免了他的罪刑,同时帮他解决了困境,这不也是丁汉的道德良知为自己转来的好运吗?!而今天社会的纷乱就是因为道德的下滑,徒有法律管不好良知丧失的个人,救不了失去道德的危局。

资料来源:《玉堂闲话》
@*#

─点阅【中国古代奇人奇事】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