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钥】盗亦有道 大盗归还财宝

作者﹕泰源整理
盗亦有道!人与人之间又哪能没有道!(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106
【字号】    
   标签: tags: ,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内涵包含有仁、义、礼、智、信,也有忠、孝、廉、耻、节等等。在古代,即使是盗贼,也有偷盗的道义。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手下曾问盗跖说:“干强盗这一行也要有道吗?”盗跖回答说:“哪有干什么不需要道的呢?能凭空推测出别人家中储藏的财物,这就是圣明;入,冲在最前头,这就是勇敢;退,走在最后头,这就是义气;能够判定可否下手,这就是智慧;分帐时公平不藏私,这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品质 ,而能够成为大盗,这是天下没有的事。”[1]

可见,盗亦有道!就说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规”。反观有些当官的人,有的行为不讲道义,甚至连盗贼也不如。

宣城有一富户姓韩,家中被窃贼闯入,损失了百万资财。报官抓贼,但迟迟未能将窃贼逮捕归案。不久,这家主人病逝了,留下八岁的少子少坤和寡母谢氏。妇孤子弱,无法妥善管理家业,族人中有豪强之辈就乘机欺负,暗中与管家狼狈为奸,侵占资产,不几年韩家便家道零落,产业荡然无存 。

孤儿寡母生活无着,最后连住房也变卖了。一天夜晚,谢氏织麻,儿子读书,时至半夜,院子里月光如水。谢氏推窗望月,想起韩家的不幸遭遇,忍不住哀叹,两行泪水潸潸而下。

忽然中庭有人声传来:“夫人,请勿悲叹!令郎能读书,将来必有成就。亦仅是十年辛苦而已。”

谢氏大惊,连问:“你是何人?”可好一阵都没有回答。她急忙开门出去探视,可是月光满院,却寂无人影。当她正要回身进屋时,却见门边放着一只藤箱子,不知从何而来?于是打开一看,里边装满黄金白银,还夹有珠宝玉器。谢氏仔细审视再三,发现这些贵重财物乃是数年前家中被窃之物,心里顿时明白这是刚才说话的那人送还的,便叫儿子守口如瓶,切莫把这事说出去。

从此,母子俩仍然含辛茹苦,相依度日,当然也拿出一点藤箱里银两补贴家用。

少坤逐渐长大成人,应试入学为生员。不久又中了举人,因成绩优良而出任知县。谢氏便将多年前夜里收到的财物拿出来,将原来的住宅赎回,并修葺一新。少坤秉性聪颖,善于言词,处事机灵,颇为上司器重,当了几年知县,薪俸收入甚丰。

一天,捕头禀报韩知县少坤,说是擒获一名大盗。韩知县亲自升堂审问,谁知此盗神气自若,问他名姓,他自称铁汉,不说真名。韩知县恼怒,下令衙役用刑。可是,此盗精通气功,能运气来抵御杖责,大棒落在他身上好像无事人一般,又给他戴上刑具,也对他不起效用。

此盗仰视堂上的知县大人说:“你是韩少坤么?十年前四月十八日夜间所说的话,你还记不记得?要是记不清了,何不回去问你母亲。”

知县听见此盗直呼其名,又惊又怒,急命衙役将他暂时收监后退堂。归家告知母亲,母亲拿出那只藤箱细查,看见上面所盖印章正是“铁汉”二字,心想此盗必是当年归还巨金的恩人,便对儿子说道:“看来此人乃是吾家救命恩人,我儿何不将他轻判!”

“不,母亲有所不知,此人是一桩重案要犯,如果轻判了他,儿的县令之职就保不住了。再说,他不过是把从咱家偷走的金银财宝还回来,也说不上是恩人。如今我公事公办,是他罪有应得,请母亲不必为他求情。”少坤不听劝,执意要将铁汉法办。

可谢氏语重心长地说:“昔日我们母子贫居之时,为娘终日劳作,含辛茹苦,却不得一饱。他若不把金银财物还于我家,我们母子早已饿死,哪里还有今日。而且,他窃取的时间很早,如果这些财宝留了下来,亦早落人族中豪强之手,也无我母子之份。此人盗窃在我家富裕之时,而还回则在我母子穷困之际,儿想一想,这样大的恩惠难道不是好人才能做出来的么,你怎么可以忘恩负义呢!”

少坤听了谢氏的话,虽然有所触动,但又禀道:“母亲说的也是正理。只是,如若他以恩人自居,此事传了出去,外人必来追问,于儿就不利了。而且,他来去无踪,人心难测,还不知以后他会怎样?依儿所见,不如杀人灭口,最为妥善。”

谢氏听后,还未回答,忽见一道白光由窗而入,窗棂一下折断,随即一位短衣窄袖的汉子立在面前。韩少坤定晴一看,来人正是铁汉,顿然浑身发颤。

那方铁汉笑着说:“韩少坤,你好狠心,以怨报德,还挟持你的母亲准备下毒手加害于我,真是太歹毒了。”

少坤魂飞魄散,木然而立,哑口无言。瞬间,又见白光如闪电飞旋,韩少坤一时感到额头疼痛。待光闪过,只见铁汉立于屋脊之上,手捧三尺宝剑,拱手说了一声“再会!”旋即消逝于苍茫夜空中。

待韩家母子清醒过来,谢氏看到儿子的两道眉毛已被连皮削掉。幸亏铁汉手下留情,没有取走他的命,心里暗地感激。

当天晚上,狱吏禀报大盗越狱,韩少坤自是早知悉了。因为这一天的遭遇,他吓出一场病来,无法处理政事,就被罢了官。@*#

注释[1] :原文出于《庄子·外篇ㆍ胠箧第十》:“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资料来源:《清稗类抄》

─点阅【人生之钥】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浙江海宁地区有一姓查的人,在科举考试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岁时还没有考上,家中十分贫苦。有一天,他来到了关圣祠祈祷,随后求得一签,签诗中有“南贩珍珠北贩盐”一句,于是打算放弃科举考试,进入都市去经商。经商无着,因缘际会,因为帮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业。
  • 王皇后与永历帝感情非常好,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将风雨飘摇的南明苦苦撑了十六年。示意图。(公有领域)
    一个书生遭丧父之痛时,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时。后来他幸逢贵人,竟然帮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 何医生给两人病情相似的人开了同样的药,结果却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说:“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药的功效,也不在医生的技术啊。”从此闭门谢客,许多年不再谈医术了。
  • 粤语中有这样一句方言:“财来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几多,着几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说:一个人发起财来自有它的方法,无须你煞费苦心地去筹谋。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注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这一点道理来。
  • 成公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边建了一座茅庐,以捕鱼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有个穿着湿衣服的人,哭泣着走来,成公以为他是个掉落水中而爬上来的人,于是就叫他进来,准备办了酒饭,要招待他吃一顿,暖暖身子。后来这两“人”发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亲欠下巨债忧闷丧命导致家庭变故,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和母亲被骗入“瘦马家”,等待她的是养肥后被出售的命运。直到“买主”来“挑货”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对艰苦余生,她怎样选择?屈从偷生?还是“宁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贪不取、一尘不染的人,对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经历人生坎坷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请看本文讲的两个这样的故事。
  • 乱世中,有人看似强盗,却是地道的好人;有人看似好人,却是真正的强盗。看故事吧!
  • 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王猷定说:“古往今来,因为琵琶弹得好而闻名于世的人多了,可没有一个人能与汤(应曾)先生相比!人如果没有至性,情感就不会深入专一,那怎么能流传后世呢?”汤应曾弹奏琵琶怎般地感人呢?
  • 清朝未年时,武昌事发,北京大乱。书生吕居翰家住北京,请求母亲去避乱,他的母亲说:“人心瓦解,清室固亡。但是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假如革命军是救民的,就不用避;假如是害民的,到哪里也不能幸免。皇宫里,京师内都还算安静,我们家又穷,没有必要去匆忙避乱。”吕生也就顺从了母亲的意思,后来乱兵来打劫,吕生怎样在乱世中保住一家人和邻人的平安又缔结了良缘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