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虎宇:俄乌恩怨 千年探源

【大纪元2022年05月05日讯】曾经拥有共同的祖先、民族和国家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宗教、文化、历史、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的交织下,已经不再是千年前的手足兄弟,而是处于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带上的两个利益严重对立的国家……

今年2月底,俄罗斯军队突然入侵乌克兰,发动了二战结束后欧洲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这也是冷战后,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最大规模入侵行动。这场战争打破了冷战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将世界带入一个更加动荡的未来。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属于东斯拉夫人,在公元9世纪的时代,俄罗斯和乌克兰曾经拥有共同的祖先、民族和国家。但是,在随后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俄罗斯和乌克兰逐渐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族群,使用不同的语言,选择了不同的宗教信仰,成为两个不同的民族。

今天的乌克兰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欧洲地缘政治的一个矛盾结合部,同时也是一个冲突点。在文化上,乌克兰处于欧洲天主教和东正教文化的分界线上,乌克兰西部地区信仰的是天主教,东部地区信仰的是东正教,同时,乌克兰南部的黑海,也是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分界线,这个地区在历史上也一直是宗教冲突的热点地区;在地缘政治上,乌克兰位于传统西方国家的东部边缘,是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在地缘政治角逐中的分界线,亲欧还是亲俄?一直是引爆乌克兰内部纷争的主要政治分歧;在军事上,乌克兰是北约和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区,乌克兰西部的波兰,以及乌克兰南部黑海沿岸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都是北约成员国。

在宗教、文化、历史、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的交织下,当代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不再是千年前的手足兄弟,而是处于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带上的两个利益严重对立的国家。

罗斯公国——俄乌两国的共同祖国

在欧洲历史上,罗马北边的日耳曼人、西边的凯尔特人、东边的斯拉夫人被罗马人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而斯拉夫人又分为三个分支:分别是西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内;南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地区;东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

公元862年,北欧的维京贵族留里克受东斯拉夫人的邀请,在位于今天俄罗斯西部波罗的海附近城市——诺夫哥罗德——建立了东斯拉夫人的第一个统治王朝,被称为留里克王朝。随后,留里克王朝的继任者将势力向南扩张,占领了第聂伯河的重镇城市基辅,公元882年,留里克王朝迁都基辅,在基辅建立了罗斯公国(也被后世俄罗斯学者称为基辅罗斯公国),这就是今天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共同祖国。

公元882年,留里克王朝迁都基辅,在基辅建立了罗斯公国,这就是今天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共同祖国。图为罗斯建国千年碑上的留里克像(Дар Ветер / Wikimedia Commons)

罗斯公国继续向南扩张,与盘踞克里米亚的可萨汗国打了七八十年的仗,于公元10世纪60年代灭亡了可萨汗国,占领了克里米亚,与黑海对面的拜占庭帝国有了更多的交流。公元988年,在罗斯立国大约100年后,罗斯的大公娶了拜占庭帝国的公主,宣布全国信仰东正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罗斯受洗事件。东斯拉夫人从此皈依了基督教,脱离了野蛮人的范畴,开始成为基督教文明的一部分。

罗斯公国的灭亡与俄乌两族的起源

公元1054年,在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一世去世后,罗斯公国陷入了内乱,逐渐分裂为许多独立的诸侯国,罗斯公国的力量被削弱。12世纪中叶,罗斯公国在草原民族(主要是波洛夫齐人)的打击下,以及在罗斯王公的内讧中已经十分衰弱,当时基辅附近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已经荒无人烟。由于战乱,基辅附近的居民开始向外迁移,一部分向西迁入加西利亚,另一部分居民向东北迁入伏尔加河上游地区,这些外迁的居民在随后几百年形成不同的语言和风俗,演变为不同的族群。其中加西利亚地区的东斯拉夫人于1199年建立了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成为今天乌克兰民族的起源;而伏尔加河上游地区的东斯拉夫人于1168年建立了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成为今天俄罗斯民族的起源。

罗斯与俄罗斯在古罗斯语及俄语中是同一个词,由于蒙古人在发罗斯的音时,发不出第一个音,因此加了一个音,变成俄罗斯,所以汉语中就有了俄罗斯这个名称。正因为俄罗斯与罗斯在俄语中是同一个词,因此,19世纪的俄罗斯学者为了区分被蒙古灭亡了的那个罗斯公国与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就将原来那个首都位于基辅的罗斯公国称为基辅罗斯公国。

1237年蒙古西征大军攻入罗斯公国境内,1240年占领基辅,这意味着以基辅为首都的古罗斯公国的灭亡。蒙古人随后在东欧平原建立了钦察汗国,也被称为金帐汗国。原来罗斯公国的各诸侯国此时大部分成为金帐汗国的附庸,包括俄罗斯民族的起源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也被蒙古人统治长达两个半世纪,而作为乌克兰人起源的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则成为波兰、立陶宛、金帐汗国以及匈牙利王国争夺的战场。

蒙古大军的入侵,以及金帐汗国两个半世纪的统治,最终导致古罗斯公国演变成今天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白罗斯)与俄罗斯三个国家。

其中,当今的乌克兰继承了原罗斯公国的首都基辅,因此认为自己是罗斯的正牌继承者,但乌克兰西部长期被波兰统治,受天主教文化影响较深;而俄罗斯继承了罗斯的国号,原因是俄罗斯实力强大,占据了原罗斯公国的大部分领土,认为自己才是罗斯公国的正宗传人,所以称自己为罗斯,但是俄罗斯人与蒙古人通婚百年,也受蒙古文化影响较深;而白俄罗斯(白罗斯)则最大程度的保存了原罗斯古国的语言和文化,白俄罗斯地处古罗斯公国的西北边陲,躲过了蒙古人的占领,认为自己才是文化上最纯正的罗斯,因此称自己为白罗斯,意思就是没有被蒙古侵略和同化的罗斯地区。今天,当已经演化出自己语言和文化特色的乌克兰和俄罗斯一直在为谁是罗斯的正统传人而争论不休之际,基本继承了古罗斯语言和文化的白俄罗斯则对此议题丝毫不感兴趣,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白俄罗斯(白罗斯)最大程度的保存了原罗斯古国的语言和文化。图为2011年9月30日,白俄罗斯小镇莫洛杰奇诺,人们穿着传统服饰参加庆典。(Viktor Drachev / AFP)

替蒙古人收税 俄罗斯人开始发家

当蒙古人入侵罗斯公国的时候,莫斯科还仅仅是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中的一个小镇。1276年,在罗斯公国亡国大约四十年后,莫斯科公国开始建立。最初的莫斯科公国只有莫斯科一个城邦,后来随着莫斯科公国成为金帐汗国的税务代理人,国力逐渐强大,不断吞并周边的诸侯国,逐渐成为罗斯人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1327年,东正教的都主教彼得由基辅迁移至莫斯科,这进一步提升了莫斯科公国在罗斯人中的威望。

在莫斯科公国开始积聚国力之际,它的西部地区也兴起一个强大的国家——立陶宛大公国。立陶宛不断与金帐汗国打仗,并占领了金帐汗国控制的基辅周边地区,也就是原罗斯公国的西南地区(见下文),由于强大的立陶宛公国以及随后建立的波-立联邦(波兰和立陶宛的结合)的存在,莫斯科公国的扩张只能向东部进行。

15世纪,金帐汗国分离出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金帐汗国衰退为一个小国。而莫斯科公国则填补了金帐汗国留下的权力真空,继续向东扩张自己的势力,吞并多个罗斯诸侯国。

1472年,在拜占庭帝国灭亡19年后,莫斯科公国的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末代君王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公主,从此自称莫斯科公国为“第三罗马”,认为莫斯科公国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1480年,伊凡三世不再向金帐汗国纳贡,结束了蒙古人对罗斯人约两个半世纪的统治。1502年,伊凡三世联合克里米亚汗国彻底灭亡了金帐汗国,并以“全罗斯君主和大公”自称,认为自己是罗斯人的解放者以及罗斯公国的继承者。

1480年,伊凡三世结束了蒙古人对罗斯人约两个半世纪的统治。(公有领域)

时间来到了1547年,这是俄罗斯发家史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伊凡三世的孙子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王”(沙皇),将国号从“莫斯科公国”改为“俄罗斯沙皇国”。“沙皇”是俄语“凯撒”的汉语翻译,凯撒是罗马帝国的创立者,也是罗马君王的一种称呼,加冕为“凯撒”意味着拥有至高无上的君主专制权力,同时也被俄罗斯东正教会正式承认是君王。

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王之后,在国家管理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削弱了贵族的权力,将原来的封建贵族制国家改制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帝制国家,这也为俄罗斯帝国的进一步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伊凡四世削弱了贵族的权力,将原来的封建贵族制国家改制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帝制国家,为俄罗斯帝国的进一步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和衰落

沙王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发家史上的一位重要君王,也被后世称为彼得大帝,今天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圣彼得堡就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彼得大帝在位时,实施了一系列的欧洲化改革。1721年,彼得大帝率军击溃瑞典帝国赢得大北方战争的胜利后,不再称自己是“沙王”,而是按照西方惯例,改称自己是“全俄罗斯君王”,创立了“俄罗斯帝国”。但是,当时的欧洲依然习惯性的称呼俄罗斯君王为“沙王”,这种习惯称呼也一直延续到现代史学界。

1721年,彼得大帝率军击溃瑞典帝国赢得大北方战争的胜利后,改称自己是“全俄罗斯君王”,创立了“俄罗斯帝国”。图为彼得大帝于1838年肖像。(公有领域)

彼得大帝在位时,俄罗斯的领土向东扩张到太平洋,与大清帝国接壤,双方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向西北则扩张到波罗的海,打通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此后,俄罗斯帝国在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步入黄金时代,通过两次对土耳其的作战和两次瓜分波兰(波立联邦),夺得黑海出海口,并将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和白俄罗斯的全部领土收入囊中。19世纪初,俄罗斯帝国的国力达到全盛时期,1812年俄王亚历山大一世击败了法国拿破仑一世,恢复了被拿破仑打倒的欧洲诸王室,被称为拯救欧洲的“神圣王”。

18世纪末19世纪初,也正是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和法国最早完成了第一波工业化,开始成为近代欧洲的强国。而俄罗斯则落后于这一时代潮流,在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击败,从此国力衰退。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帝国解体,从帝国内部分离出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大国夹缝下 乌克兰的独立建国梦

说了俄罗斯的发家史后,我们再看看乌克兰这边。与强大的莫斯科公国打着罗斯的名义到处侵略扩张相比,乌克兰人的祖先则是守着罗斯故都基辅周边的地盘,在强国夹击的缝隙中艰难的寻求独立建国的出路。

乌克兰这个名称大约出现在13世纪,最初就是用来称呼居住在加利西亚-沃里尼亚公国的罗斯人。前文讲过,在罗斯公国12世纪中叶内乱和外患频繁的时代,基辅附近的部分居民向西迁入这里。大约14世纪时,这里的乌克兰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成为一个单一民族。大约在1340年与1392年期间,爆发了三次加里西亚-沃里尼亚战争,乌克兰人起源的这个国家最终被波兰和立陶宛瓜分,成为波-立联邦的一部分。

前文说过,在13世纪蒙古人灭亡罗斯公国以及莫斯科公国随后兴起的同时,在罗斯公国西北部地区也兴起一个国家,这就是立陶宛大公国。立陶宛在金帐汗国的威胁下站稳脚跟后,不断反攻金帐汗国,并向罗斯故土和周边斯拉夫人居住地扩张,吞并了原罗斯公国的很多故土。1363年,立陶宛大公国攻下基辅,将势力扩张到第聂伯河沿岸地区。1368年,立陶宛与西边的波兰通过王室通婚建立了联盟关系,1569年双方在位于波兰的小镇卢布林再次建立新的联邦,形成波兰-立陶宛联邦(简称波-立联邦)。1620年左右,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力达到鼎盛时期,领域包括今天的白俄罗斯全境、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西部地区,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

波-立联邦信奉的是天主教,因此强迫领地内的乌克兰人信奉天主教。位于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人选择了妥协,信奉了保留东正教仪式的天主教,被称为东仪天主教,而位于第聂伯河东岸的居民则不愿意妥协,坚持信仰东正教。1648年第聂伯河东岸的哥萨克人进行了反抗波-立联邦的起义,并成立了哥萨克酋长国,1654年哥萨克酋长国与同样信奉东正教的沙王俄国结盟,在俄罗斯的帮助下,经过多年的战争,打败了波-立联邦。从此,位于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克兰地区并入了俄罗斯版图,这也是现代乌克兰在第聂伯河沿岸成为欧洲天主教和东正教分界线的由来。

俄罗斯统治乌东地区后,尤其是顿巴斯地区迁入了大批俄罗斯人,俄罗斯族裔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这也是今天乌克兰顿巴斯地区闹独立的一个历史因素。今天位于第聂伯河西岸以及黑海沿岸地区的乌克兰领土,则是在18世纪通过三次瓜分波兰(波-立联邦)以及俄土战争后,被并入俄罗斯版图。

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阶段,俄罗斯帝国已经被战争拖累的摇摇欲坠,国力迅速衰退。从1917年3月至1918年3月期间,俄罗斯帝国解体,在帝国的废墟上分别成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以及俄罗斯共和国。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来说,这是两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族国家。不过随后到来的共产主义浪潮席卷俄罗斯帝国的土地,这三个新建立的民主共和国很快就被共产党在各国相应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所灭亡,1922年,这三个国家的苏维埃政权加上外高加索联盟,共同组建了苏联。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白俄罗斯与俄罗斯才再次以独立国家的形式重新建立了现代民主共和国。

复杂地缘政治下 乌克兰的生存之道

从14世纪开始,乌克兰在形成单一民族之后,几乎都是处于蒙古、波兰、立陶宛以及俄罗斯、苏联等大国和强权的占领下,独立建国的时间非常短暂。如果从1918年算起,乌克兰建国的历史溯源最多只有104年,如果从苏联解体开始计算,乌克兰的实际建国史只有区区30年。

在历史上,乌克兰与俄罗斯是从同一个祖国罗斯公国发展出来的文化渊源深厚的两个民族,在俄罗斯帝国强大之后,乌克兰地区也长期属于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其中乌东地区并入俄罗斯的历史长达264年,乌西大部分地区并入俄罗斯的历史也至少超过120年。

从1654年乌东地区并入俄罗斯开始,以第聂伯河为界,乌克兰境内逐渐形成了东边以俄罗斯族裔为主、西边以乌克兰族裔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乌东地区信仰东正教,乌西地区信仰天主教。在乌克兰1991年底获得独立后,这条文化分界线也成为乌克兰的政治分界线,逐渐形成乌东地区亲俄罗斯,乌西地区亲欧洲的政治倾向。在地缘政治中,乌克兰西边的波兰是北约成员国,乌克兰地处北约和俄罗斯的夹层,是一个战略敏感地带。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处在这类战略缓冲区的国家一般应该选择中立,注重外交战略的平衡,与两边都修好,成为双方沟通的桥梁,从而为自己获得稳定的生存空间。而此前乌克兰国内发生的政治动荡,以及正在遭受的全面入侵,或许与没有从战略平衡的角度考虑,偏执一方,从而加深了亲俄与亲欧的政治分裂有关。

2013年底,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中止与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定,并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从而引发了乌克兰所谓的广场革命,经过3个月的示威、抗议,造成数十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反对派控制的议会最终于2014年2月22日将亚努科维奇罢免。这次所谓的革命运动,导致乌克兰内部的政治分裂愈发严重,并引发了克里米亚危机。2014年2月27日,俄罗斯军队进入克里米亚占领了当地议会大楼,在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克里米亚当地居民就完成了脱乌入俄的公投。克里米亚事件也给乌东俄罗斯族裔占多数的顿巴斯地区树立了榜样,2014年5月份,该地区举行公投宣布独立,从而引发了乌克兰政府军与亲俄叛军长达八年的顿巴斯战争。这场战争也进一步引爆乌克兰危机的连锁反应,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挥军入侵乌克兰,乌克兰陷入全面战争状态,而普京总统提出的一个开战理由,就是要求乌克兰政府承认顿巴斯地区的独立。当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发动战争的行为显然是需要被谴责的。

2013年底,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中止与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定,并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从而引发了乌克兰所谓的广场革命。(Sergei Supinsky / AFP)

苏联共产主义魔掌 对俄罗斯的伤害

那么,我们也说说俄罗斯这边。如果当今的俄罗斯能融入西方文明,成为西方朋友圈的一员,就像今天的德国一样,那么,乌克兰也就不需要在俄罗斯与欧洲国家之间费那么多劲搞什么战略平衡了,也不会因为亲欧而不慎引发俄罗斯的全面入侵。

在历史上,俄罗斯并不是一个不容于欧洲国家的异类。早在公元10世纪,俄罗斯的祖国就已经成为基督教文明的一部分。公元15世纪中叶,在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莫斯科大公国扛起拜占庭的旗帜,以罗马文明继承者的身份,在随后的四百多年期间,将来自拜占庭的这支基督教文明传播到广袤的欧亚地区,从传播地域的广度来讲,俄罗斯是传播基督教文明功劳最大的国家。虽然基督教内部分成了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派别,但是他们信仰的是同一位神,都属于同一种文明。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在击败拿破仑,恢复欧洲王室之后,被称为“神圣王与欧洲的救世主”,这说明在欧洲的政治事务中,俄罗斯并不是一个局外人。由于地缘政治关系,俄罗斯以及欧洲各大国之间,在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对垒的双方阵营也经常角色变化,如拿破仑战争期间,英俄联合起来打法国;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打俄国;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与俄国联合起来打德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欧洲国家在历史上彼此之间虽然有时候因严重的利益冲突而发生战争,但是由于同样是基督教国家,他们并没有形成意识形态上不可调和的敌对关系。而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目前存在的这种似乎难以弥合的敌意,都是因为苏联的统治造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也是欧洲几大古老帝国开始走向现代民主化道路的关键历史节点。如战后德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俄罗斯在二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共和国,奥匈帝国战后解体,分离出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等共和制国家。但是,共产党的出现以及苏联的建立,不仅打破了前面所说的乌克兰的独立建国梦,也打断了俄罗斯帝国转型为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现代化之路。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才恢复了1917年二月革命成功后建立的那个俄罗斯共和国的法统,建立了俄罗斯第二共和国。从此,俄罗斯才开始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这一进程比英国建立制度完备的君主立宪国家晚了300年,比美国建立共和国晚了200年,比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落后了120年。

共产政权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政权,其反人类的本质、对人性的极度摧残、无限制的极权倾向以及对全球极权的追求,都与西方自由民主体制格格不入,而且,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无神论为理论基础,这与西方基督教文明存在着根本性冲突。

俄罗斯在摆脱苏联控制后,虽然恢复了东正教文明的意识形态,也开始打造现代民主制度,但是苏联时期与西方国家冷战半个世纪的紧张对峙,以及双方手中握有的可以互相摧毁对方几十次的核武器,使北约与俄罗斯依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此外,西方国家在冷战结束后没有实施一项可以拯救俄罗斯并将俄罗斯融入西方自由经济体系的小马歇尔计划,错失了一次让基督教世界中掌握核武器最多的两大军事集团相互融合的机会。

近现代以西欧为主的西方文明,是由日耳曼人融合了希腊和西罗马的文明而形成的。而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文明则是由东斯拉夫人融合了希腊和东罗马的文明而形成的。宗教和民族不是造成俄罗斯与西方对立的根本原因,希腊是东正教国家,波兰是斯拉夫民族,这并不影响这两个国家成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

在理解今天俄罗斯的国家性格方面,笔者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去寻找原因。波兰也曾经是共产党国家,但是波兰认为自己是共产主义的受害者,认为自己是苏联解体的受益者,其他前东欧共产国家以及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也都秉持这样的认识,而在俄罗斯的部分人眼中,俄罗斯不是共产主义的受害者,而是苏联解体的受害者。不知在普京的意识中,是不是也依然残留这样的观念?但是,这大概就是当前的俄罗斯在政治文明上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苏联解体的三十年后,俄罗斯并没有完成走出共产思维的历史转型。在政治体制方面,俄罗斯从苏联时代的共产极权体制演变为目前的民主制度框架下的威权政治,形成了普京个人独裁的寡头政治格局。在经济方面,普京与共产中国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试图利用中共的经济实力来对抗西方国家。在军事层面上,普京没有与北约和欧盟通过谈判达成妥协,而是对身边的乌克兰大打出手,打破了冷战后以尊重国家主权为提前而建立起的新世界秩序。

俄罗斯从苏联时代的共产极权体制演变为目前的民主制度框架下的威权政治,形成了普京个人独裁的寡头政治格局。图为2020年6月24日,普京出席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Alexey Nikolsky / Sputnik / AFP)

对俄罗斯来说,在后苏联时代要想成为一个与西方文明相融合的现代文明国家,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去苏联化,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全面清除共产主义的毒素,清算苏联时代的各种罪行,与共产主义做彻底的切割,就像二战后的西德全面清除纳粹毒素一样;其二,建立完善的自由民主体制,允许反对派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第三,在对外关系中,应该抛弃冷战时期形成的与西方国家军事对抗的思维,在共同的基督教价值观之下,与欧洲国家以及与前苏联国家形成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新的地缘政治关系。

——转自《新纪元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惠虎宇:穿越生死的《沉默呼声》
惠虎宇:元宇宙——无限商机下的无限危机
惠虎宇:失落的明珠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楚一丁:看俄乌战争和世界重新两极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