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雾中寻灯

作者:青松
将追寻的痴迷从远方转移到当下,也许会更加珍惜已经得到的东西。(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雾封城,可见度不超过五十米。平时窗外景色很好,今天只见白茫茫一片。天一直阴沈,我们一整天没外出。

我建议孩子站到窗边望望远处。我话一出口,孩子便开始抗议,说这么大的雾,根本看不到远处。的确,看窗外只能看见白雾,但如果老在房间里活动,怕是对眼睛不好,还是应该看看外面的。

我自己站在窗边看外面的马路,隐约看到路灯。于是,我和孩子开始玩找路灯的游戏。我让孩子拿好纸笔,找到一盏路灯就记录下来。孩子一开始抱怨说不好找,不过发现第一盏路灯后就来了兴趣,很认真地找寻下一盏。

游戏开始前,我们以为白茫茫的雾中不会有什么,没想到孩子们一点点找寻下来,居然记录了十几盏路灯。平日里可以清晰看见路灯的时候,从没觉得路灯有什么特殊。今天视线被遮拦,要穿过迷雾去找,路灯显得格外珍贵,每找到一盏都能让孩子拍手欢笑。路灯的游戏也许折射出人共通的心理吧。

如果什么东西是轻易得到的,人往往不会特别在意。同一样东西,如果需要费过一番功夫才得到,往往会显得更宝贵,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于是,我们很多精力都投入在追寻中,为了想要得到的东西或喜或悲,而对已在手边的东西可能并不会多看几眼。

在情绪中起落的我们意识不到,那些让我们纠结舍不下的东西或许并没什么特殊,我们放不下只是因为得不到而已。如果转换一下心态看待一切,结果可能会很不同。

将追寻的痴迷从远方转移到当下,也许会更加珍惜已经得到的东西。将看当下事物的透彻转移到恋恋不舍的远方,也许就知道那些想要追寻的或许只是平常的东西而已,内心可能就会多些从容吧。@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史》记载,道衍本名姚广孝,出身于行医世家,14岁时广孝剃度为僧,法名道衍。他曾跟随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道衍在嵩山寺时,偶遇当时著名的相士袁珙。袁珙一见道衍相貌,目如三角,形如病虎,当下惊言此为奇僧,未来当如刘秉忠一般。
  • 历史的安排宏大而有序。当宋太祖立朝密镌誓碑,将不杀大臣与言事官定为本朝家法时,朝野的士大夫中,一种与道进退生死以之的思潮也在同时萌生。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以振兴道统为已任,以致君尧舜为理想,已然成为当时士大夫之主流思想。于是仁宗朝,人才辈出,几乎囊括了直至徽宗朝前的所有北宋名臣。正如苏东坡所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
  • “在海的深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到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陪孩子一起读安徒生童话,是亲子互动中的美好时光。
  • 《诗经‧秦风‧蒹葭》篇是许多人反复吟咏的美丽作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深刻描述出了许多人在追寻爱情过程中历经考验,伊人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然而在这首诗中被苦苦追寻的“伊人”究竟是谁呢?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 相传,宋朝时候有一位比丘尼,为了求道,踏遍了千山万水,想寻找佛法在何方。她不辞艰辛,吃了无数苦头,以为终会找到一个使自己开悟的答案,明白道如何成?如何打开佛性,体悟生命的真相。
  • 如果把古代的油画作品与近一百多年来的各类现代派油画比较一下,可以看到它们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在画面效果上的巨大差异。通过历代留下的典籍和文献,或现代的一些科学检测技术,美术界早已认识到这种差异来自于绘画技法的不同。
  • 当她这一代人忙于追逐名人、Instagram上的点赞和物质主义时,吉莉安‧拉森(Gillian Larson)就不是这的。当同龄人在时髦的小酒馆和酒吧里自拍,试图走红时,这位30岁的马术爱好者凝视着壮观而美丽的景色。
  • 繁星满天,银河如练,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仰望星空。那深邃辽阔的穹宇,既给人类绚丽奇幻的遐想,也让人沉思生命的意义,向天地间发出那个千古之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能像苍宇那么永恒吗?
  • 霍皮族长老联合国发言,揭示人类起源,三次世界毁灭全源自一个原因。第四世界即将进入“大净化”,解救之法或许藏在神秘字符中……
  • 2009年,因中共对法轮功信仰者持续的骚扰与迫害,赵纪亨与妈妈不得不背井离乡,从中国东北启程,踏上了追寻自由的漫漫长路。一路上跨越多个陌生的国度,辗转逃亡中随时面临着被中共警察抓回劳教所继续遭受迫害的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