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座极地研究站北极设立 团队怕遇北极熊

【大纪元2022年06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综合报导)台湾首座极地研究站6月25日在北极冷岸群岛揭牌成立,门口将高挂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研究团队说,由于环境原始,物资和设备运送都很克难;为了吓跑可能巧遇的北极熊,还得预先接受枪支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国家海洋研究院与波兰哥白尼大学共同合作的台湾极地研究站,获中华民国教育部、海洋委员会、外交部与科技部支持。中央大学表示,台湾团队共5人,6月22日特地从台湾出发,千里迢迢飞往北极参与这项神圣任务。北极极地研究站的设置,象征台湾以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作为出发点,积极参与北极事务的宣示。

中央大学说,此次在中央大学波兰籍张文和助理教授来回奔走穿梭下,获得长期在北极经营的波兰哥白尼大学支持,协助台湾设置长期研究站,从建物租赁到搬运仪器,整体设置过程相当顺利,张文和老师也是中央大学培育出来的博士,令人感到骄傲。

中央大学校长周景扬表示,北极是从地面观测太空磁层的最佳窗口,在全球暖化的效应下,北极正在经历海洋、气候、地质与生态剧烈且快速的变动。

周景扬说,全世界有志解决暖化问题的国家,都纷纷强化极地的观测与研究,目前世界各国在北极共设置了十数个极地研究站。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涵盖太空、大气、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具有全方位的极地研究能量。

“台湾极地研究站”英文名称为“TaiArctic ”,Tai即台湾,Arctic为北极。中央大学说,台湾学者过去赴北极进行研究都要寄人篱下,现在台湾科研人员即将要有“自己的家”,对于后续极地研究助益甚大。

中央大学、海洋研究院及波兰哥白尼大学三方为促进国际科学研究合作及人员交流互访活动,加强海洋及地球科学领域之学术研究与共同发展,以促进永续发展之实现,也透过视讯方式签订三方合作协议。

中央大学表示,合作范畴包括:极区高解析度冰河迁移引致微震观测、北冰洋洋流与波浪时空变异、冰缘陆域地表地质及地形演化,以及地表变形、地表地下水文与永冻层消退等。

去年台湾北极探索队进行首次自主的探测,成功获得珍贵数据资料并获得国际关注,还受邀共同举办极地论坛。但极地探测与监测的科学价值,有赖于资料的长期积累,中央大学与国家海洋研究院已于朗伊尔城租赁实验空间,作为长期研究的准备,期许创造出更丰硕亮丽的研究成果。

台湾极地研究团队怕遇北极熊 出发前先打靶受训

据中央社报导,波兰籍的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助理教授张文和,来台20年多年、中文十分流利,他受访时说,在北极做研究最怕就是遇到北极熊、被当成食物,因为在北极,没有网路、电话可以即时求救。

张文和说,团队出门做研究时都要带着枪,不过因为不能伤害北极熊,如果真的遇到,也只能对空鸣枪,希望把熊吓跑,所幸目前为止还没遇到过。

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所长倪春发补充,来北极研究前,每个人都要练习“打靶”,出发前更得拿到相关证照;他笑说,除了枪,台湾传统的“铜锣”也是很好的吓熊方法,并当场示范敲锣画面,场面十分生动。

从极地研究站到北极测站,要搭近5个小时快艇,也需要有人协助运送资源、处理设备搬运等,过程很原始、克难。测站1天只供电6个小时,所有物资都要透过快艇运送到外海,因为没有码头,还得再用橡皮艇和人力逐步搬运,倪春发说,虽然不方便,但也因为有这样贴近原始自然的环境,才适合做相关研究。

倪春发表示,今年规划2次到北极研究的计划,一次是搭配当天的揭牌仪式,另一次预计在今年8月,届时有约6个研究员前来,进行1周至1个月的研究和地表地质调查等。

能顺利设置台湾极地研究站,倪春发也感谢波兰哥白尼大学极地工作站主任Sobota和张文和来回奔走,以及国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科学资讯中心研究员李孟学协助,设站后能节省仪器搬运人力跟时间成本。

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钱桦说,设置台湾极地研究站,需要许多机遇、客观条件配合,及众人在不同面向分头努力,中央大学地科院老师是重视协作价值的团队,未来台湾将以北极研究站为基地,对北极圈内的太空、海洋、水文循环与地质开展全面调查研究。

国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科学资讯中心主任杨文昌说,部分研究在去年已经有初步尝试,未来会持续扩大,进行从太空到海洋海冰、冰川地形、地表下永冻层与地下水、地质构造等研究。

责任编辑:叶紫微

相关新闻
极地研究:北极熊末世纪来临
极地研究员奖项 西伯利亚观鸟不是梦
台青年前往极地研究 行走苔原步步维艰
中情局长谈美中关系和习对台湾野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