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神启与品德

文/李翼云
民间辟瘟香囊使用药材(大黄、羌活、细辛、柴胡、苍术、吴茱萸)提升免疫力。(龚安妮/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005
【字号】    
   标签: tags: , ,

蔓延中的疫情方兴未艾,人类在力寻出路之余,其实,还得回归原点,重新审思自古以来瘟疫的真实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瘟疫的病征与平常的伤风感冒很相似,如头痛、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然而,从古中医的观点来看,两者有着实质的不同。

明朝名医吴又可认为,一般的伤风感冒是“感天地之常气”,是因为四时季节的变化,外感风寒而起,而瘟疫是“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他称之为“疠气”。

瘟疫乃天地之邪气

清朝刘奎《松峰说疫》则说得更浅白:“瘟疫乃天地之邪气……它的来去很难捉摸,但是也必定是因为某些原因才把它招来的,大抵是因为人做了错误失德的事、天时的运行逆乱、冤腐的尸气缠染,而毒气变化蒸腾而出,才导致人生病。”

也就是说,瘟疫是世道人心沉沦败坏,加上天时运行逆乱、人间冤腐的尸气,合而相混而成的毒气,也就是“邪气”。

邪气入侵,体现在人身上,成为一股火热之气,所以,染疫的人都有发烧身热的症状,又称为“热病”。严重的时候,常会有难以理解的病征产生。

《黄帝内经》及刘奎都记载了当时重病者的病状,包括:数日不食,谵语不止,目赤如火,神情如醉如痴,有些还会索性脱掉衣服,随处乱走,狂言詈骂,甚至爬上屋顶高墙之巅,高声放歌,忽忽若狂的行为,完全与平日判若两人。

是以,中医诊治时,称之为“热邪”。

别树一格的医书《松峰说疫》

自古“邪不胜正”,疫病虽然棘手,却是可以治疗的。

清朝刘奎所著的《松峰说疫》中,记载了很多自古流传至今的治疫方法,并反复辩证,审慎明验,还据以演绎了“瘟疫统治八法”。

刘奎,字文甫,号松峰,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刘引岚在地方为官,本身精于医理,他南北宦游,闻知百姓有病苦,莫不尽力拯救。

刘奎年幼病弱,又深受其父影响,渐渐由儒转医,更深入民间寻觅药草良方,让无力延医购药的贫寒人家,都能利用随手可取得的药物疗病。日积月累,刘奎对于治疗瘟疫,有着独到的心得,著作的《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二书,甚至流传到日本,受到医家的重视。

刘奎书中所辑录的瘟疫辨治方法别树一格,不仅承袭了上古以来的疗疫观念,还穿插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神人传授抗疫方药

有一年,江西泰和县瘟疫大为流行,有一个医生帮病人看病,忙到半夜才回家。在归途中,忽然看到前方一队导引的随从,簇拥着一位骑着马的神人迎面而来,医生赶快拜伏在地。

神人行至他面前大声问:“你是什么人?”那人回答说:“我是个医生。”神人问:“你今天治病用什么药?”医生回答:“就是依照病情寒热的程度,用药治疗病人。”

神人说:“不是这样治疗的,要用香苏散。”

医生就照着神人的吩咐,将香附、紫苏、陈皮、甘草等药材调制成“香苏散”,一试之下,果然十分神效。

刘奎评注:这是神所传授的药方,其中有很深的义蕴啊!

上天有好生之德,冥冥中,众神也在透过医生之手,广传解救众生于火热之妙法。

不为色诱 女鬼怕大蒜

桐乡有位赵医生,有次到病人家诊治,回家时天已经黑了,而且看起来就快下雨了。半路上,他看见一栋矮屋中还透着灯光,雨势渐大,于是他就敲门借宿。屋里有妇人应答说:“我家男人不在,不方便相留。”赵医生就请求在屋檐下歇宿,妇人应声同意了。

半夜过后,妇女开门请他入内,赵医生一直恳辞,不敢逾矩,没想到这位妇人力气奇大,一把将他拉进屋内,并要求与他苟合。

赵医生看到屋里灯光青暗,且妇人的手十分冰冷,马上知道自己遇见鬼了,他急着想挣脱逃走,妇人却用双手紧紧圈着他的脖子,并将嘴唇凑了上来。

不料,此时她突然口中作呕,随即骂道:“你这人吃烧酒配大蒜,实在臭得无法靠近啊!”说完就转身入内。赵医生顾不得大雨,赶紧夺门飞奔而去。

十余天之后,赵医生又经过矮屋所在之处,仔细一看,居然是一座孤坟。

赵医生谨守分际,不为色诱,大蒜发挥神效,解救他于一线之间,可谓一奇!

刘奎幽默评述:“足见烧酒大蒜,亦是抗疫不可或缺的良方啊!”

于今,大蒜可以提升免疫力,已是现代养生的普遍知识。

忠臣良相得神梦  “大黄”解疫病

历史上的忠臣良相,都具有珠润玉洁的品格,其散发的奕奕光采,不仅获得神的护佑,还在无意间为自己积德无数。

南宋最后一个宰相陈宜中,毕生力抗入侵的蒙古大军。南宋灭亡之时,在皇帝逃亡到澳门之际,他犹设法向南方边陲的越南借兵,企图反攻元朝大军。

元军攻入越南后,陈宜中逃亡暹国,最终,一缕忠魂,寥落异域。其丹心正气,犹激荡人心,沁人肺腑。

忠贞的陈宜中,在战乱中辗转漂移,一日,他梦见神人跟他说:“天灾流行,人多死于疫疠,唯有服食大黄才能保住性命。”陈宜中就把这个梦告诉大家,不久果然发生瘟疫,无数的众生因为听从陈宜中的话,服食大黄才保住生命。

在中药材中,“大黄”具有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作用。

元代良相耶律楚材在早年随成吉思汗攻下南京灵武时,诸将都争相强掠玉帛财宝与美女,他却只默默取了几本书,两团大黄。

不久,军中大疫,只有服用大黄才可痊愈。当初耶律楚材随手而取的两团大黄,居然救了好几万人的性命!。

《松峰说疫》中,辑录这些医者、忠臣良相与治疫药方的奇妙邂逅,在瘟疫盛行的世乱中,闪耀着慈悲的神启以及灿灿的品德之光。

救人活命的灵符神咒

十分值得注意的是,刘奎的“瘟疫统治八法”中,其中一个方法是古来治疫验证有效的灵符神咒。

刘奎认为这些灵书密符是远古流传下来的珍贵遗产,并非虚言妄语。早在远古伏羲氏初创中华文明时,祥兽龙马即背负“河图”从黄河浮出;在洛水,一只神龟亦驮着“洛书”浮现。伏羲得此图与书,遂据以画成八卦,周文王依此演绎六十四卦,并写了卦辞,是为《易‧系辞》。

河图与洛书寄寓神的幽微意旨,是中原河洛文化的滥觞。在远古的道家看来,就是灵符神咒的来源。

刘奎从佛经、《道藏》中,抄录这些灵符密咒,他认为这些经典中都记录了修炼飞升的神仙事迹,这些仙家都能飞升成仙,当然也能替人祛病,这并不是什么迷信邪说,而且根据他的亲身验证,这些灵符神咒真的可以在方药罔效之时,救人活命。

刘奎书中引《御瘟经略》说明:天地之神是慈悲无私的,照护万物,未有分别心,是因为世人自私,既不行善,还添做坏事,因此为了惩处人类,瘟神才布下毒气,究竟也是人自己招来的灾祸。

此外,人染疫之后,都不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怪神明都不保佑他,所以病就越来越重了。

除了服药调养,恢复人体内的“正气”之外,还可以佩戴神符免除灾难,加上每日诵读秘咒,神佛将日夜护卫,瘟毒百神都会畏而敬之。虔心诵念百遍,百鬼都会头破脑裂,瞬间逃散。

佩戴灵符,念动真言咒语,一直存在于我们的信仰文化中。至今,人们在遇到小儿发烧不退、哭闹难解,或其它不祥的运势时,也都有佩带符书,持念灵咒的习俗。

长期于民间游走行医的刘奎,也必定亲眼验证真言神咒的超常神效,深知药石有所不足之时,因此,才会在书中将其列为“瘟疫统治八法”之一。

近代有些人斥责刘奎此法为迷信邪说,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真正超越人所能理解的灵方,经常是流落于闾巷民间的,没有亲眼看到的人,恐怕很难想像。当然,世间小道邪法亦时有所闻,如何明辨珠玉与砾石,就更显得重要。

《松峰说疫》中,花费了巨大的篇幅,探讨身为医生,如何在医技、疗法、针药等,深入观察、分析、研判与治疗之外,还兼容并蓄,承袭上古医家的渊源与轶闻奇事,隐隐也在提醒人们,世间还有更高的力量,主宰着瘟疫的来去,以及人的生死。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委实识见高远,湖海胸襟!

参考资料:

1. 吴又可《瘟疫论》
2. 《松峰说疫》
3.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
4. 《宋史卷四百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责任编辑:王愉悦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隐世2000年,在特殊的时代被重新发现,神秘的羊皮古卷,记载的是神的预言?为什么教廷却不敢承认它的存在?
  • 至今无解的神奇传承,目不识丁却能唱颂数百万文字的英雄史诗。西藏说唱艺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力相助?
  • 江浙一带有一个人叫郑夷甫。他少年有为,令人羡慕。嘉祐年间,在高邮做官。后来遇到了一个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时间,没有不准的。郑夷甫叫他一算,原来自己只能活35岁。他一下子就开始感伤起来。有人劝他学一学《老子》或是《庄子》来给自己宽宽心。后来听说有一个和尚,坐在那里和别人谈笑中而圆寂。郑夷甫听了感叹说:“我不能长命百岁,那也要象这个和尚一样,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到了那个日子前十天,他四处走亲访友道别。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来到屋外的一个亭子里,亲自叫人打扫烧香。就在挥手指画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国的学术界对于梦溪笔谈评价极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或是“我国古代科学的杰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然而,对照学者的评论与梦溪笔谈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一律对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神秘现象避而不谈。其中原委,这里先不论。我们将整理出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些神秘现象,和一些现代科学置之不理的科学方法。
  • 《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艺过程。活字印刷的出现比西方约早400年。以下是书中所述的活字印刷工艺过程。
  • 当今有一个叫巴格思特的美国科学家发现牛舌兰花象人一样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讲述了一个虞美人草闻乐起舞的动人故事。
  • 阿胶
    编者的话:现在的人都认为现代科学很发达,是古人难以想像的。但从宋朝沈括所着《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宋朝以前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医药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的发现和成就来看,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介绍《梦溪笔谈》,我们与读者分享中国古代科学的成就。
  •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巨著《梦溪笔谈》第二十一卷《异事异疾附》中描述了一件奇事,其中所述的湖上明珠不由得不让人想起今天被广泛关注的飞碟。
  • 《帝鉴图说》插图《望陵毁观》,描绘唐太宗体从魏徵劝谏,拆毁了台观。(公有领域)
    唐太宗尝言:“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暴政,不仅“防民之口”,官员们还肉麻的为暴政歌“功”颂“德”,这样的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评论